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220-230(第7/17页)

雷宗荣知道林泽的心意,他们以后考学需要很多银钱,刚才聊天叙旧时,林泽已经说过。

    “走,咱们回去温书,一定会再见的。”刘一阳坚定道。

    “好。”雷宗荣笑了笑,两人快步回去。

    第224章 第 224 章 林氏族谱

    离开北山书院, 林泽回到安阳县老杨家脚店住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后三人开始往回家。

    “泽哥,今儿回到家,那张石头凳子是不是能从木盆里拆出来了?”多福咬了一口脆柿子, 好奇问道。

    “嗯, 咱们下晌就到家, 时辰刚刚好。”林泽手里也有一个甜脆的柿子,这是杨大叔自家种的, 今儿早上专门拿了一小篮子给林泽带着路上吃。

    “石头粉末做的凳子。那可比木头做的结实多了,还不必辛苦上山采石。”多福满脸期待。

    林泽笑了笑,水泥项目比咸鸭蛋大很多,他要一点点慢慢铺开, 急不得。

    这一路, 林泽继续担任教书先生,轮番给多福和石头讲学。

    下午三点多, 林泽三人再次回到桃花坪。

    刚到村口就碰上外出的族人, 大伙将车架拦停,“泽哥儿, 回来了?”

    林泽从车厢里出来, “回来了, 几位叔婶要去哪里忙活?”

    林郁强看了眼儿子石头, 往前走一步, “泽哥儿, 石头凳子是不是能成了?要什么时候去看?”

    原来是这个事, 林泽当即回复道,“这就可以。”

    大家不由露出惊讶之色,他们知道是今天, 没想到林泽一回来就要去看石头凳子。

    林郁强小声问一句,“泽哥儿,能等傍晚吗?咱们不晓得这么快,手里的活还没忙完。”

    林泽看一眼大家期待的脸,“自是可以。这样吧,一会我让石头和多福告诉大伙一声,咱们傍晚就在祠堂那边看石头凳子。”

    林郁强露出安心的神色,忽的想起一件事,“泽哥儿,族长和盛哥在修族谱,你要不先回去瞧瞧?咱们晚些再见。”

    林泽一听就来兴趣了,其实他还没翻过林家的族谱。虽然一直很期待族谱单开一页的那天,但一直忙着求学科考,根本没时间看一看,“行,各位叔伯婶子大娘,我们先回去了。”

    大伙笑着看林泽三人离去,然后默契地加快脚步赶紧去干活。元宵前他们要腌制一批咸鸭蛋,村里自己养的鸭子下的蛋不够用,得去其他村的养鸭大户去买。

    林泽三人到家,石头看不懂族谱,他急着回去看看怀着娃儿的媳妇。

    林泽把人叫住,朝多福道,“去房里拿一匹大红的细棉布来。”

    多福点头,很快就到西厢房抱着一

    个包袱出来。

    林泽把包袱塞给石头,“让嫂子给娃儿裁几身衣裳。”

    石头推脱着不肯要,“泽哥,我爹娘给备好的了。娃儿的小衣服都裁了好几件。”

    林泽想了想,石头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未出生小娃的东西已经准备得差不多,孕妇却没怎么提,“那给你媳妇,这布料颜色好,穿着也舒服。”

    多福帮着把石头连包袱往外送,“石头哥,泽哥的意思是,你回去说是你自己给嫂子买的。嫂子怀着身子重,等她平安生产,这匹料子刚好能裁身春衫。到时候娃儿满月,嫂子穿着红色的正好。”

    石头平时很少想着这些事,听多福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好像不够体贴媳妇,“多谢福弟,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替我跟泽哥说一句谢谢。”

    多福笑着挥手,等人走远顺手把门关上,然后将骡车牵到后院。

    忙活完回到暖和的堂屋,多福瞧见老爷子、盛大伯、泽哥和三位族老盘腿坐在炕头,小矮桌上摆着好几本书册。

    “柳头县被迫迁徙之事需详写,免得日后子孙有不明之处。”三叔公抚着胡须轻声道。

    “三叔,族里坟茔未迁可要记下?”林郁盛没有动笔,而是问清楚先。

    “自是要记一笔。如今尚在柳头县的坟茔都要记下。”三叔公还没说话,老爷子先开口。

    “我晓得了。”林郁盛点点头,开始提笔写林氏一族何年何月,因何事从柳头县迁往桃花坪。一同迁来的都有哪几家,共多少人。下面继续记族里哪家有谁的坟茔尚留在柳头县还未迁来。

    写完一张草稿,让老爷子和三位叔公看过,确定无误就将这张纸放好,等后面一起抄录到族谱相应的地方。

    “现在写你和泽哥儿的。”八叔公含笑看向并排坐一起的父子俩。

    林泽忍不住抿唇笑,很期待传说中的族谱单开一页的成就。

    林郁盛找到记个人事迹的那本,想了想,看向儿子道,“要不你来试试?”

    林泽一愣,“我来写?”

    林郁盛看向老爷子和几位叔公,“不若让泽哥儿试着起稿子?他文采可比我这个当爹的好。”

    三叔公觉得甚是有道理,林泽年轻没经验,但起个稿子可不正好,“我看行,泽哥儿咱们族谱就在你家,迟早有一天你来写,这回当练练手。”

    老爷子笑而不语。

    林泽胆子也够大,大家都这么信任他了,有什么不敢写的,反正起稿又不是真在族谱上写了,“那我就试试?”

    林郁盛将笔给儿子,“来,先写你自己的。”

    林泽搓搓手,抬手去砚台那沾了沾墨汁,根据族谱其他写好的格式开始落笔:林泽,字清珩,进士及第,帝赐七品翰林院编修,获赦牌楼一座。

    林泽小心写完,把纸给大家一一过目,“以后还会修吗?”

    老爷子笑道,“咱们家的族谱十年一修,你这只有一个开头,后面的估摸要你的后人来写了。官爵、葬地、功绩等都要记在这里。”

    林泽明白了,他心心念念的族谱单开一页是没问题的,只不过在他生前应该是看不见了,因为他的生平事迹得等死后由后人来记录。

    记录他和他爹的都单独留了一页。

    林泽好奇问道,“哎,阿爷、叔公你们怎的预先把我和我爹的各留了一页?”

    这问题是三叔公回答的,“你俩一个科举中举人,一个年纪轻轻中秀才。咱们林家上下三代人的文气都聚在你们父子身上,定然有大作为,留一页日后慢慢填满。你瞧,这回不又多两句?”

    没想到自己早已经单开一页,这真是全族给他贷款光宗耀祖成就了。

    在世之人基本只有林泽父子俩的那部分添加了几句,其余都在写这次战乱灾荒中死去或者走失的族人。

    林泽学着写了几个人,终于有些明白他们林氏族谱大致会记的内容。

    首先是各支的五服内所有人的简介,比如今年林泽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

    他们林家用的记录方式叫牒记式,主要特点是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写完三个人,已经是一个多小时,林泽算了算时间,到开石头凳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