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走进四合院: 第 91 章(香港之行)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六零之走进四合院》 第 91 章(香港之行)(第2/3页)



    叶蕴年却道:“如果有机会,我帮你找,你爸叫什么名字?”

    乌桃也就大致说了说,去苏联的年代名字什么的:“也不用太留心,反正都这样了。”

    叶蕴年点头:“我明白。”

    接下来,乌桃也有些困了,她换了一个姿势,偎依在他怀里打了一个哈欠:“明天我可能要去工厂。”

    叶蕴年:“嗯,你睡吧。”

    就在乌桃差点要睡着的时候,她听到叶蕴年道:“如果按照正常一次用五个,那现在有三十五个……”

    于是睡着的乌桃,便开始做梦了,梦到自己回到了小学课堂,听到老师在絮絮叨叨地说,同学们,我们一共有三十五个苹果,有五位同学,一个人能分多少苹果……

    ************

    第二天是大晴天,到了公司,研发部经理冯涛就来找他,一脸气急败坏的样子:“江总,你可算来了,出大事了!”

    乌桃:“怎么了?”

    冯涛无奈地道:“就刚才彭总从日本传回来的消息,说是日本不同意,现在谈妥了,但是我听着,不像那么一回事啊!”

    乌桃:“谈妥了?什么条件?”

    冯涛:“彭总的意思,日本了对我们进行各元器件的单独报价,价格上面肯定给我们让利,但是因为现在是散件进口,他们没办法做散件质量作出保证,到时候由我们对散件质量把控。”

    乌桃:“谁来把控?”

    冯涛:“当然是采购部了。”

    乌桃想了一会后,终于道:“我们和日本合作开发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给我们提供着稳定靠谱的质量,我们可以对他们不满,但不得不说,在质量问题上,他们确实非常严谨,如果离开他们的质量检测,那最后我们拿到什么样质量的产品,就不好说了。”

    冯涛:“可他们已经签合同了,采购部一个个得意着呢!”

    乌桃听了,冷笑一声:“这是疯了。”

    冯涛:“可不是吗?还不如甩手,让他们干去!他们干干就知道了,真以为那么大本事,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回头质量不行,这是砸我们自己招牌!”

    乌桃深吸口气:“你先忙去,我想想这件事怎么解决。”

    冯涛无奈地道:“江总,这件事咱们真不能让步,他们可以降价格,但是质量把控,真没那么容易。”

    乌桃:“我知道。”

    一时冯涛出去了,乌桃想着这件事。

    采购部已经和日本签下合同,拿下了采购大权,他们必然不会轻易放权,但是日本供应商是他们合作多年的伙伴,她亲眼看到他们做事的严谨,也曾经为之敬佩。

    她想过自己做研发,自己铺建生产线,总有一天做出超越日本质量的产品,但是至少目前,不能轻易抛却这个拐杖。

    只是不给采购部一个教训,他们是不能明白自己问题的。

    她拧眉想了一番,到底是想出一个办法,当即去找陈通,沟通这件事。

    其实本来陈通也觉得,彭文元能谈下价格来,这是本事,至于质量监控,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还是那些散件供应商,还是照着原来的办法做就是了。

    等到乌桃过去,给他晓以利害:“我们对日本散件市场的了解能有多深?彭总这一趟过去,他真的能搞清楚日本部件市场的套路吗?如果质量把控这件事那么简单,为什么日本人要轻易让步?他们开始坚决不同意,现在同意了,是什么让他们认为,可以同意?”

    她继续道:“那些日本部件生产商,在关键时候,是站在他们一边的,还是站在我们战壕里?”

    陈通听了后,细想之下,陡然一身冷汗:“这里面有坑,小日本给我们挖坑。”

    乌桃无奈:“这就是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我们和日本供应商合作这么几年,现在的利润分成也是当年谈好的,我们挣钱了,他们挣钱了,相安无事,现在我要想撕毁当年的承诺,想压低他们的利润率,他们也没办法,便顺势给我们一个教训吧。”

    陈通恍然。

    乌桃:“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只能被人家掐着脖子,能力不足,甚至连质量监控的能力都不会有,他们的检验标准都是成套的规范体系,都是设备自动化监测,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

    陈通皱眉,头疼起来:“那现在呢,他已经和人家日本人签了,拦也拦不住啊!”

    乌桃便道:“那也没办法。”

    陈通想了想:“行,我私底下去和日本人谈,还是按照原来的合同,我们两条路走路吧,这样万一他那里不成,我们还有一个台阶下。”

    乌桃:“好。”

    陈通过去谈的话,难免会有些尴尬,但是总归合作这么多年,动作快的话,还不至于太难堪。

    如果到时候被人家来一个狠狠地教训,再求上人家,那就是任凭人家拿捏了。

    那时候,还谈什么议价!

    陈通跑去赶紧找日本人了,乌桃坐在办公室里,却是不免蹙眉。

    彭文元想甩掉日本人,不想让日本人捞好处,其实她何尝不想。

    这几年,她通过大量招聘和研发实践,也已经培养出来一个非常强大的研发团队,但实在是中国的制造基础太薄弱了,说难听点,连一个最简单的塑料壳都造不出人家那个质量档次,更别说那些核心技术了。

    这甚至不是她一个人努力就能解决的,这涉及到设计、制造、生产管理一整套的技术。

    回到办公室,她再次看了看那两家生产厂商,终于给陈通打电话商量了下,她想定下来了,估计要很大一笔资金,也许会造成公司一时的现金流紧缺,可这是势在必行的,是必须要做的。

    她立即联系了香港供应商,她已经在两家中选定了其中一家,那家有三条计算机生产线,她觉得可以了。

    谁知道那边一听,忙道:“江总,我们也正要联系你,有一家台湾的公司想收购那家生厂商,现在已经要开始谈了。”

    乌桃:“已经在谈了?”

    香港供应商:“具体不知道,反正对方好像有意,已经要过来了,你们要是想要,还是得尽快。”

    乌桃深吸口气:“好。”

    挂上电话后,她立即联系了陈通:“我们和他们一直有生意往来,关系还算密切,这次也是委托他在找,这种事上,于他没有利益关系,他应该不至于欺瞒我们。”

    陈通考虑了一番,也是点头:“乌桃,放手去干吧,资金方面,我们尽量想办法,无论如何,我们不可能一辈子仰仗小日本,我们必须开始我们的中国制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付出代价,第一个探索生产线的,那就是用钱去砸,但这件事是必须有人做的。

    乌桃:“我明白,这样吧,我马上看看航班,立即前往香港。”

    乌桃马上让秘书打电话订飞机票订香港酒店,运气非常好,下午竟然就有一趟航班,乌桃匆忙回家收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