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150-156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 150-156(第2/16页)

似守护神一般。

    “娘子,你等会儿还要出去么?”蒋羡看着她道。

    锦娘笑道:“嗯,等会儿我去书房拿几本书过来,还有要劈一些丝线来,你好好休息,反正我是不会出去的。”

    “这我就放心了,你知道么?我小的时候,我每次逃学就说身体不舒服,幸而我娘也帮我遮掩,我就堂而皇之的在家睡大觉。”蒋羡说着笑话。

    锦娘闻言也是一笑。

    中午,她先喂他喝了骨头汤,又喂了些饭,方才在旁边的榻上休息。

    “等会儿你要小解,我喊虎头和刘豆儿进来,你要先跟我说啊。”锦娘道。

    蒋羡微微点头。

    好在蒋羡习武,平日被锦娘养的身体不错,俩口子以前都有腰酸的毛病,后来锦娘常常弄热盐敷,还常常散步,竟然好了。

    如今却又出了这事儿!

    锦娘午睡醒了,又开解他:“俗话说否极泰来,指不定咱们又有大喜事呢。”

    夫妇二人说了一个时辰的话,蒋羡才开颜,还道:“肯定是咱们宁哥儿考上了,宣哥儿没考上,大嫂气死了。”

    “快别这般骄傲,要我说,是你的官位将来更进一步。”锦娘笑嘻嘻的。

    就这么熬了半个月,蒋羡可以站起来走路,每日坐轿子到衙门办公,一个月后,除了偶尔有酸痛,竟然如常,日常骑马也成了。

    锦娘松了一口气。

    宁哥儿那边的消息很快传了过来,他中了二甲第十七名,据说是超常发挥,被授予将仕郎,充西京留守推官。

    “这么说咱们儿子就要来洛阳啦。”锦娘心想她那位便宜哥哥真的够意思。

    宋朝的回避制度主要包括亲嫌回避和籍贯、产业回避,也就是说父子俩只要不在籍贯地任职,或者不在同一衙门任职就可以。

    蒋羡也是很欢喜:“肯定是啊。我先去知会河南府衙,让他们把官舍收拾出来,你呀,也可以慢慢挑儿媳妇。”

    “咱们一家子可以在一起,比什么都强。”这才是锦娘最盼望的。

    蒋羡也觉得如此,以前家里就他一个人在外做官,几乎都没有任何任性的权利。如今儿子也出仕了,总算也能够有生之年,依靠一下家人了。

    夫妇二人这边正忙的时候,京城这边都忙翻了。

    宁哥儿殿试中了之后,最高兴的莫过于一直等候名次的筠姐儿了,从姐姐的角度,她为弟弟高兴,从利她的角度,弟弟考中进士,娘家可靠。

    弟弟才十七岁,做三十年的官都不到五十岁,父亲还未四十岁,也还有二三十年的宦途,家族兴旺,她在婆家的日子也就更好过。

    只不过这其中也有很多烦恼,媒人们把家里的门槛都差点踏穿了,甚至还有打架的。

    似宁哥儿这样,当朝三品官的嫡长子,本人年纪轻轻,相貌堂堂,还中了进士,瞬间成了许多人眼里的香饽饽,最重要的是他还没有定亲。

    筠姐儿跟婆婆说了一声,要回家帮忙。

    魏夫人笑道:“去吧,你娘她们也真是的,不早些定下,如今还好是一处到洛阳,也是好事。”

    筠姐儿心里听了不悦,但面上还笑着。

    她娘就是因为管束弟弟管束的严,所以弟弟十七就中了进士,自己丈夫为何总是没法下苦功读书,还不是婆婆太过宠溺。

    若是娘还在京里,她也能倾吐一二,现在只能憋在心里,请完安之后出去。

    从正门出去碰到了申七娘,她现在是越来越冷清的样子了,筠姐儿又有些同情她了,她不讨二夫人的喜欢,大夫人对她当然也冷漠不少,在这个宅子里连个说话的去处都没有。

    但筠姐儿想自己何必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里哭,甩甩头,让人套车去了金梁桥。

    刚到娘家,就先见到对门的孟夫人过来了,后来跟着孙大姑娘,她知晓孟大夫人的长子已经外放,林氏跟着赴任,孟二郎的媳妇又多病,倒是孙大姑娘常常跟前跟后,颇识脸色。

    “七奶奶回来了,你们家现在可热闹了,我也是过来帮帮忙。”孟夫人笑道。

    筠姐儿很是亲热的道:“我母亲原先在洛阳的时候就常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和您的关系又好,我弟弟这马上就要去洛阳了,期集这段时节,就劳烦您照看了。”

    孙大姑娘听她们说话,想起母亲当年只顾着敦促她和妹妹的学业,对弟弟却是刻意的平衡。事实上一个家里最该敦促的就是男孩子的学业,看蒋筠,父亲即便去了洛阳,弟弟这一下又中了进士,魏家的人怎么都得高看她一眼。

    如果她的弟弟也中了进士,将来肯定也不一样。

    不过,不打紧,她现在等儿子开蒙了,教儿子读书也成。

    几人正想着,外面说蒋中丞来了,大家知晓这是蒋晏和夫人过来了。

    筠姐儿见到许氏的时候,又觉得她胖了一点,这大伯母也真是的,成日什么吃素,越吃越胖,整个脸紧绷的一丝皱纹也没有了。

    “筠姐儿,你弟弟的亲事如何?”许氏问起。

    筠姐儿笑道:“我哪里能作主,等他去了洛阳,得我母亲操心。”

    许氏心中冷哼一声,她儿子如今科考还未过,哪个商户女的儿子却这般好命,居然科考中了,蒋家本家一些势利眼又过来这里凑热闹。

    好在她儿子准备恩荫出仕,如此,她也能稍稍心平气和一些了。

    蒋晏夫妇来了一趟,又离开了,倒是魏七郎过来见妻子,他道:“宁哥儿正在看岳父留下曾经在地方做推官的书籍,紧张的不得了。”

    “那肯定啊,从一个还在读书的少年,乍然就要到西京做推官了,不紧张才怪。”筠姐儿也能理解弟弟。

    魏七郎突发奇想:“若是咱们俩也去洛阳就好了,宁哥儿看这样子肯定是要大干一场了。”

    筠姐儿看了丈夫一眼:“去倒是可以,得爹娘同意才行。”

    “我就这么一说。”魏七郎嘻嘻一笑。

    他小的时候身体不好,一直在大名府,后来就来京里了,洛阳是他外祖家,也算是他的第二故乡。

    筠姐儿摇头:“我们先安排茶饭,你去二厅招待,今日先应付过去再说。”

    “好。”魏七郎赶忙又去二厅。

    饭菜快好时,舅舅舅母也过来了,筠姐儿连忙道:“我还正说您和舅舅怎么没来呢。”

    张平君道:“等会儿你和你郎君先回去,我和你舅舅招呼就好。我们俩上午先去了你舅舅上官家里,也是忙活了许久。”

    “不必,我和我家婆婆说了,她要我留下来帮忙呢。”筠姐儿不以为意。

    爹娘为了弟弟写信给自己公公拜托,但是舅舅的事情就得舅舅自己上门去说,本来魏家和河北魏氏联宗了,娘以前也多次带舅母舅舅上门。

    张平君心里着急,如今首相上任,即便丈夫在工部有些才能,但党派之中,都是任人唯亲的。连宁哥儿因为是蒋晏的侄儿和魏相的外甥,直接安排到西京做推官,她们还得去找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