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 120-130(第7/26页)
英俊,重要的是大权在握,若是有他帮忙,便是很好。
只是她送过几次东西,蒋夫人回礼是回,但并不请人过去,这就无法交往了。
这些锦娘自然是不知晓,因为她要做好月子,些许烦心事都到不了她这儿来。里面有方妈妈阿盈和青蓉处理,外面的事情都是蒋羡在办,不需她多耗神。
蒋羡如今是春风得意,连在周家的大夫人蒋氏都知道了,她还等着蒋羡上门,没想到人家儿子的洗三都只是让下人送的帖子,人都没来。
她正和周存之说着蒋羡的不是:“这亲戚们如今也势利的很。”
周存之从江陵回来后,任了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官,官位也是正六品,但他投靠的集贤相,和蒋晏是一样的,甚至他如今替宰相做事。只是没想到蒋羡才回京一年,这么快就已经得到集贤相的信任了。
也是,他自小跟着刘计相读书,二人甚至还编纂过财政书籍,难怪这次这么快就任命为太府寺少卿了。
他倒不觉得蒋羡势利,只是道:“他家现在事情又多,怎么好一个一个上门来。”
但周存之也察觉到蒋羡的疏离之意,他想起母亲的样子,恐怕因为二妹的事情诘责人家,人家现在又不是真的小虾米,自然是如此。故而,他也没亲自过去,只是派人送了礼来。
月子是连续坐了四十二天,她才出来的,身形较之前略显丰腴一些,因不活动,脸色有些蜡黄。
房里开始敞开窗户,清扫,重新布置,当晚,锦娘还未说,蒋羡就从外院把铺盖搬回来了,他还委屈道:“娘子不知晓,我失眠了好几宿。”
“怎么回事儿啊?”锦娘在喝乌鸡汤,不明白。
蒋羡道:“不是太热就是太冷,要不就心脏怦怦跳,在园子里睡觉,总觉得能听到脚步声,半夜被惊醒数回。搬到前院睡,又老是觉得有蚊子。”
锦娘看他眼下发青,额头凑近了看也有小颗粒,眼皮浮肿,忙道:“你真是受苦了。放心,我已经让人把房里收拾好了,此时,香喷喷的,也没有蚊子。你也吃一碗乌鸡汤,补补气血,好生歇息一番。”
还别说这驱蚊也是锦娘的巧思,她不喜点艾,因为气味实在是太重。所以,每晚吃完饭后,她让仆婢把窗户关紧,在蚊帐里用铜制吸蚊灯吸一遍,把蚊香拢住,再在床旁边点蚊烟,只许点一小截点完之后就换木樨香或者鹅梨帐中香这样香甜能让人安眠的香。之后再在冰鉴里放两盆冰进去,等她们散步完回来,屋里甜滋滋凉丝丝的,洗漱完进来又重新铺床,床上放的都是浅色系的床铺,干净整齐,躺下去就想睡觉。
可蒋羡这么多年被照顾成习惯了,一旦出去外面,就睡不着了。
果然蒋羡看到床上铺着桂绿床单,浅黄的枕头,枕头上还绣了两只小白兔,薄衾上则是满满的桂花,床单底下垫着凉席,他立时就躺下了,汤都不喝了。
锦娘苦笑不得:“你呀你,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了,还跟孩子似的。”
“娘子,我要睡觉了。”蒋羡偷偷把枕畔锦娘的银香囊放自己怀里睡了。
锦娘却精神抖擞,好容易卸货了,她身轻如燕,虽然不能大动作,但总算是自由了。她也听说过有的产妇时隔五十日还有大出血的症状,因此也不敢掉以轻心,只是把孩子们都喊过来说话。
先是白养娘把定哥儿抱来,才一个多月,他穿的是哥哥姐姐小时候穿过的衣裳,这次倒不是锦娘怕浪费,而是小儿科的医馆说,小孩子皮肤娇嫩,要穿旧衣才贴近皮肤。她看了看孩子的肚脐,见的确是用方四寸的柔软舒适的白布包裹后,再以厚半寸的新绵包裹脐带,也松了一口气。
这个年代的婴儿,特别容易得脐风,所以,锦娘每日都得检查一遍 。
现在见完全干燥好了,肚脐眼又深,她才帮小儿子把布取下来。
白养娘想其实哥儿脐带脱落的快,但娘子太仔细了,怕沾到水,依旧是包着,现在才解开。
“你也辛苦了。”锦娘笑道。
头一个月婴儿其实比较好带,他不会哭闹,睡的多。但是几乎每隔半个时辰或者一个时辰就要喂奶,现在到了第二个月,婴儿哭闹严重,容易肠子胀气,所以喂完奶,都要自己拍嗝。
白养娘道:“娘子说哪里话,这是我分内事。”
“哥儿每次喝完奶都要拍嗝出来,若是拍不出来,你得竖着抱一会儿,再让他躺下。他醒着的时候,多让他趴着,记住了吗?”锦娘道。
白养娘点头应是。
锦娘又赏了她一对银簪子,“你好好带哥儿,我必定不会亏待于你。”
她这次吸取经验,和这些养娘还有婢子们少说私房话,多说她们的公事,赏赐到位,派人监督,自己上心也就够了。
比起小的,宁哥儿和筠姐儿两个大的省心多了,都把各自的功课拿来锦娘这里给她看,母子三人说着悄悄话。
等蒋羡睡醒起来,已然是黄昏了,妻子正在榻上看书,看到他醒来只是笑:“你看你睡的样子,孩子们都不好进来了。”
衣衫睡的七扭八扭的,一幅睡不醒的样子,简直和扬哥儿那个睡神差不多了。
“娘子,这是我几个月来睡的最好的一天。”蒋羡觉得自己很幸福。
锦娘起身:“那我就让人摆饭,你先起来。”
蒋羡又要拉她,蠢蠢欲动,锦娘按住他:“别忙,我怕呢。”她又说了怕大出血的事情,蒋羡立马打住,又道:“我请妇科的江医官来看看,娘子是我最心爱的人,一定要好好地。”
“你这人怎么怪怪的,以前都不说这些肉麻话的,这样的表白,我可受不住。”锦娘嗔了他一眼。
那时生筠姐儿和宁哥儿的时候,他还很年轻,醉心功名读书,因此每日累狠了便睡下,这次妻子坐月子,他每每对着月色之时,甚至想念妻子想的忍不住落泪,可这些话不好跟她说。
蒋羡就道:“哎呀,我肚子饿了。”
锦娘见他穿好衣裳,连忙传饭,晚饭很是清淡,清蒸鲈鱼、炒的莴笋、蛋羹,即便是这些菜,她们夫妇几乎都吃干净了。
如今已经到了九月中旬,锦娘吃完饭把中秋节礼清点了一下,每年都是送出去多少又得到多少,可总得先拿钱支绌才行。
又调养了一旬左右,锦娘听说如今京西出售官方的淤地,一等赤淤地每亩两贯五钱到三贯,二等花淤地每亩两贯到两贯五钱。这京西便是洛阳,离开封也不远,锦娘便和蒋羡商量派人到洛阳置办两顷地作为女儿嫁妆。
锦娘吸取蒋六夫人的经验,绝对不能动用家中本钱,因为人年纪越大,赚钱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就像蒋羡,如今虽然官途得意,可宦海沉浮。
之前一直派罗大出去,但如今要留在京中打点,锦娘就把刘豆儿派出去,一共给了四百贯的现钱,再有布匹金银添加,这些布匹便是这两年中秋端午年节得的,还有定哥儿洗三礼的物事,似贵重些的留下,但是像许氏送的项圈这些就全部拿过去。
这些都是上等织锦丝绸,一匹有的五六贯,有的甚至值十贯。
当然,她自家送出去的亦是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