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 110-120(第1/27页)

    第111章

    锦娘在闭门之前, 已经悄悄告诉魏夫人和窦媛,这样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到处宣扬,否则便是制造恐慌。万一人家没来, 也不过是多耽搁一个月。

    哪知魏夫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当即带着儿子魏七郎去西京洛阳看牡丹。众人倒是不疑有她,因为魏夫人的确是爱牡丹成痴,往来都是让快马专门送了过来。

    至于钱娘子、蓝氏等人的夫婿都身在公门, 不必她提醒, 她们的消息恐怕更灵通。

    这个月锦娘美其名曰养病,但她仍旧没有闲着, 依旧是刺绣,她现在正在绣莲台观音像。之前两幅都送人了, 她得沉下心来绣。

    就是火盆太旺了一些, 以至于上火了, 头皮嘴上都长包。她又赶忙让人泡了菊花茶、蒲公英茶喝,宁哥儿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也闹着喝。

    “娘, 我想去女学了。”筠姐儿觉得有些无聊的紧。

    锦娘头也没抬道:“去年中秋你还裁剪了衣裳, 后来成日玩耍,现下给娘绣个鞋面,给你弟弟做一件衫子。”

    “好吧。”筠姐儿托腮。

    母女俩似乎又恢复了往常的时光,在一起吃茶做针线,还有个宁哥儿在旁边练字。

    锦娘也会走到二门处问关于府中布置的问题, 曹大忙道:“娘子放心吧, 郎君已经叮嘱我们了。”

    “嗯。”锦娘虽然觉得有蒋羡部署,但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还得准备些防身的武器。

    但蒋羡看到后只是笑:“傻娘子, 一帮乌合之众,我只是怕波及到你们。且不要太害怕了,要闹也是去府衙闹啊。”

    锦娘松了一口气:“我知晓了。”

    锦娘她们在家中歇息,算是避过这一劫,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好在蒋羡等人严防死守,他们乔装进来闹了一场也便罢了,没有伤及根本,人犯还被抓了起来。

    只是府衙墙头有些损坏,王府台还算负责任,从府库拨了些钱来修。他本人还因剿匪有功,荣升秦凤经略安抚使,王夫人也很快跟着去了任上。

    周四娘子是后知后觉,她陪着王夫人在广云庵吃斋,没想到出了这等事情。

    便是连平日最懂事的大女儿都道:“娘,您干嘛这么讨好那个王老夫人,把女儿们都丢下来不管?”

    周四娘子想这当然源于她曾经看过的书,这王府台别看现在只是个知府,但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苟到最后还成为大相公了。况且再有便是王老夫人抬举她,她这次又接的全福人的活计就是人家介绍的。

    只不过王老夫人这一走,她的靠山也走了,简直是白干了,让女儿们对她这个母亲也是诸多怨言。

    那位纪夫人不是个好相与的,她也没什么常过来的必要,只是两个姑娘的确是单独住有些危险,但钱都出了,她也只好亲自过来陪读了。

    一切似乎都恢复如常了,连端午节前魏夫人母子都回来了,还送了两盆牡丹给锦娘。筠姐儿宁哥儿都恢复读书,锦娘也开始走动起来。

    不料对门甄家倒是出了件丑事,窦媛与锦娘道:“那杨姑娘偶然有一回被栾狗才见到了,他这一打听,知晓杨姑娘的爹不过是个主簿,又在千里之外做官。就起了些心思,先让我大嫂帮他提亲,为他续弦,大嫂娘家唯独这个弟弟,只她说,婆母决计不会反对。”

    “那姓栾的还不知死活,还买通了那杨姑娘身边的丫头,好在被我发现了,送了个春宫的绣囊。”

    锦娘咋舌,她知晓对门的栾氏因为守节,平日甄家上下对这嫂子很是敬重。所以,她问道:“这可如何是好?你婆婆是打发那栾大舅走,还是送走杨姑娘?”

    窦媛扶额:“我婆母想我处理呢。”

    锦娘冷笑:“这就怪了,她是长辈,该她拿决断的时候,怎么又找你来?这事儿你千万别应下。”

    原本这甄夫人可能见窦媛管家得当,后来又有亲戚相助,气焰高涨,故而把杨姑娘接进来制衡,当然也许只是同情表侄女也有可能。如今出了事情,竟然找窦媛解决。

    窦媛点头:“所以,我是来表嫂这里躲清静来了。”

    “那杨姑娘也真是命运多舛,但说起来她也快二十了,若不想嫁人,也不能总在人家家里住着。若是还想嫁人,那就是甄夫人的不是了。”锦娘摇头。

    窦媛道:“可不是,上次我说要不要找媒人,她们都视我为仇敌一般。”

    锦娘则道:“那栾大也该赶走,否则,现下他是对杨姑娘这般,将来你们也幸免于难。至于杨姑娘,恐怕为了平息你嫂嫂的心情,她也要走。”

    这就是锦娘觉得女子嫁或者不嫁都可以,但你必须是依靠自己,若自己无法单独生存,靠别人是很难存活的。

    窦媛抚掌:“表嫂说的太对了。”

    “来吃一盏茶,明儿天儿好了,把洛姐儿抱过来玩。”锦娘笑道。

    窦媛颔首,又坐了一会儿,才起身回家,进了二门,见到杨姑娘,她勾了勾唇。明明知道甄二郎已经成婚了,还说什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正好那个栾大赌鬼一个,她只稍稍透露杨氏嫁妆丰厚,栾大就上杆子要娶。

    可若这个时候杨氏搬出去倒也罢了,她也给了机会了,偏偏她还是不知死活,还继续住着,连她暗示了,她也不接茬。这就怪不得她揭穿了,如今这两个品行不端的,都得给我滚。即便甄二郎将来知晓,也会嫌弃她被栾大那种人看上,男人的心理她太了解了。

    只不过,她不能在表嫂这里说的太露骨,表嫂虽然精明,但是手善。像之前那个如烟,若是她,可能根本就不会让她进门,那叫引狼入室。

    甄家很快也处理了此事,栾氏给了兄弟一笔钱,让他出去住,至于杨姑娘,甄夫人果然怕栾氏觉得不平,当机立断帮她许了一门亲事,嫁到清平县一富户做续弦。

    倒不是甄夫人故意不帮她找好的,一来她父亲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年近五旬才候补到官,二来她家中只能凑十个箱子的嫁妆,甄夫人顶多送那么几抬也不会再多了。况且又出了栾大的事情,人家若打听出来她的名声也不好。

    锦娘听到这个消息已经是半个月后了,她正在把那些上等尺头归置好,品相稍微差点的可以走礼送人,再有晦暗些的首饰重新炸了一下,有适合筠姐儿戴的,她便让女儿登记造册写下来。

    “你可以不别着钥匙,让下人帮你管,但你自己有些什么物件儿,自己要心知肚明,知道么?这一对金钗可是够市井人家过一年的日子了,手不能散漫,要爱惜财务。”锦娘道。

    筠姐儿点头:“女儿知晓了。”

    她还知晓米粮多少钱一斗,开铺子要交商税多少,过年的年货何时开始准备,账本怎么看。但是这些就不和学里的姐妹们谈论了,娘跟她说在哪里就说哪里的话,在学里就谈论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在家里自己心里要有一本账。

    锦娘又问起她们学里的事情:“我听说纪大姑娘已经不来了吗?”

    “是啊,她定亲了,就不好再出来。纪二姑娘和三姑娘倒是都日日来读书,只不过她们俩也都是混日子的,我一个月没去学里很轻松就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