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 100-110(第2/26页)
拿着吧。”锦娘道。
待窦媛收下,又说起甄家的情况:“我们家里倒是也没什么,如今是我在管家。婆母待我也过的去,大嫂那人表嫂你也看的出来,她守寡在家,也并不敢掺和什么。”
锦娘点头:“三年前我们经过扬州的时候,我就知晓你是个明白人,如今咱们住对面,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派个人说一声。”
“你们这一来,我心里安定了不少。”窦媛笑道。
大户人家的女子嫁进去之后,娘家近还好,逢年过节能够见上一面,若是娘家远,有的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得面。
锦娘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当然也希望她能过的好。
二人说了些近况,锦娘又问起大名府的情况,窦媛因为管家,倒是都打过交道:“府公姓王,那王夫人约莫和我婆母年纪差不多大,看起来很朴实,她家儿媳妇出身倒是显赫,面面俱到,听闻她家郎君在相州做官,她也没跟着去,一直在侍奉婆母。至于纪通判家里,纪通判有些宠妾灭妻,他家一共三个女儿,就小的是嫡出,年纪和咱们筠姐儿差不多。至于董判官家里,那是个最爽利不过的妇人,会办宴席,大家都爱去她家玩。”
锦娘记在心里,又对窦媛感激不已,窦媛忙不迭说没什么,她到底不能久坐,遂让人拿着礼物回到家中。
趁着记性最好的时候,锦娘先把这些人物记下来。
请甄家过来之后,两个小厮在外面放了鞭炮,邻里也都送了些暖居礼来,多不过是些吃食,锦娘也打发人送了些蒸的果馅过去。
慢慢一个月左右,她们才彻底在此地安顿下来。
这日傍晚,蒋羡在外吃了酒回来,自个儿洗漱一番,方才进来对锦娘道:“你可知今日谁和我一起吃酒的?是何三哥。”
“何三哥是谁?”锦娘不懂。
蒋羡则笑:“是周家二姑爷啊,你怎么不知道?”
原来是周二姑娘的丈夫,那位何三公子,善姐听闻被赶出去似乎也是跟此事有关。
“可是我那时记得他家好像在扬州做官的?”锦娘道。
蒋羡摆手:“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周姑父从上次守制之后就不准备出仕了,周二哥自个儿都得靠别人。何家在此处花五千贯,建了一座别墅,也是巧合,今日我查一桩案子,正好遇到,我们先前也认识,遂在一处吃酒。”
原本锦娘想把自己和二姑娘的恩怨说一下,但想着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提这些也没什么意思。
故而,她只是听着。
蒋羡倒是有些感慨,上了床还道:“何三哥为人其实比孙世琛强点,但考运不好,头一次在国子监考试时,那年下大雪,马车在路上坏了,没赶上。又隔了三年再考,结果人生病了,这人啊,就没心气了。”
这么说锦娘也能理解,人能成功运气有时候也至关重要。
只不过,锦娘道:“周四娘子的夫婿在馆陶县任官,这位馆陶和大名府一两日的路程,她们姐妹倒是可以重逢了。”
蒋羡笑道:“这还需你说,听何三哥说,正为这个,他们夫妻不自在呢。”
如此,锦娘在想不知道是谁说的那句话说,说周家庶出的两个女儿反而嫁的更好,嫡出的精心挑选反倒是过的不行。
“看来上天还是公平的,我父母双全,待我又好,所以婚事不谐。”锦娘一直觉得人生在世,似乎没人是完全圆满的。
听了这句话,蒋羡却不可思议的看着她:“你怎么可能婚事不谐呢?咱们不是很好的么?”
锦娘笑道:“你想我成婚的时候都快二十一岁了,一般女子及笄后十六七就准备嫁人了,可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我一直都是这般想的,遇良人先成家,遇贵人先立业。”
就像你时运不济,也不能一直埋怨老天,得充实自己,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接住。
“娘子,你有这般心气,许多男子都未必有。就像我,有时候都未必会那般坚持。”蒋羡搂着锦娘,摸到她的脖颈,知道她因为常常做针线脖子发酸,现下主动帮她按摩。
锦娘被他按摩的舒服了,一会儿就睡着了,蒋羡俯身在她唇上啄了一下。
又说周二娘子却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姐妹亲人见面或许有些激动,但是这些激动在得知妹妹已经是县令夫人,妹婿是进士的前提下,她哪里还有什么情谊。
见妻子跟在床上烙饼似的,何三郎无语:“我就知道你这般,偏你还巴巴的留人家住着做什么。”
周二娘子“嗤”了一声:“我让你去考,你如今发解都不愿意,若非因为这个,我哪里轮得到一个庶出的看不上我。”
夫妻之间吵架无好话,何三郎道:“你怎么不说是你的问题,你成日和这个斗,和那个骂,家无宁日,我如何学的好?”
两人背对着背,谁也不理谁?
至于被周二娘子排揎的周四娘子和孙世琛夫妻倒是住的很舒服,她们明日从大名府到馆陶县上任,本来舟车劳顿,结果被何姨母热情招待,还说明日用马车送她们过去,她松了一口气。
只是她今日没说给二姐听,锦娘成了蒋羡的妻子,她那般心高气傲的人,恐怕接受不了。她也就不挑事儿了,反正何姨夫现在赋闲在家,多半许多官夫人的聚会也不会带她们,她们也不会相见的。
次日一早,何姨母亲自送孙世琛和周四娘子夫妻去馆陶,但见周二娘子还别别扭扭的,不免心道:“好在是嫁了自己家,若是嫁到别人家,怎么受气都不知道。”
就像她自己过的也不如妹妹蒋氏,三个儿子没一个中进士的,唯一最有希望的三郎,又怯场的很。她这个做娘子的从来没有鼓舞半句,只会嫌东嫌西,要不然就跟妯娌一起生嫌隙。
可那又怎么样?人不可能永远都强,要懂得放软腰身。
瞧,她这不是主动和甄家二奶奶走动起来,甄家老太太七十大寿,还给她也下了帖子,若都是看的比自己强的人就嫉妒人家,那还怎么活?
人的路都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
锦娘这边也收到甄家的帖子了,不仅如此,她还收到了窦媛口中很会交际的董判官之妻钱娘子下的帖子。
方妈妈道:“这位判官娘子既然请了您过去,您还是和以前一样,先不要多言语,慢慢熟络起来再说。”
“我也这么想的。”锦娘以前见了人就恨不得坦诚相告,后来发现人家一了解你,就不愿意多说话了,所以还是保持一点神秘感,这样别人对你有兴趣,才会更愿意和你多接触。
主仆二人商量了一下带些什么水礼过去,刚商量完,又见蒋羡把西席杜举人请到了家中。这位杜举人二十七岁,颇有乡名,据说一笔字写的很不错,束脩一年三十贯。
当然,也不能请了人来,就表示定下了,还得让他先教几日,让他有能力管这俩孩子才行。
头一日授课,锦娘让蒋羡在门外旁听,里屋又让习秋这样的妇人陪着,只见这杜举人果真有几分本事,给孩子们授课信手拈来,夫妇二人遂同意。
自然,锦娘也会叮咛女儿:“你现在长大了,娘和你不是说男女大防,只要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