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40-150(第9/19页)
腐,一盘青菜,凉拌了一盘海带丝。
估摸着时间,李二娘将菜端到正堂,俞有地很快回来,成文成城也回来了,小谭偷偷溜进屋里叫俞荷。
“小姐,快,起来吃饭了!”一边叫一边给俞荷提鞋,嘴里说着夫人都做了什么好吃的。
“夫人太客气,一定要我们一起吃,顾嬷嬷坚持厨房吃,我替你尝了味道,真美味。你快点。”
俞荷进来,见阿爹大哥小哥阿娘大姐都等她,小脸一红。
“快别站着了,坐下吃饭!”俞有地看着亭亭玉立的小女儿,和颜悦色道。
俞荷跪下给父母磕了头,连忙坐到自己的座位,笑着道:“好久没有和阿爹一起吃饭了。我来看看,阿娘都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
俞有地给她夹了一筷子鱼,李二娘笑着说:“快尝尝,这白面,是专门买来给你包饺子的,晚上试试这边的香米。”
“谢谢阿娘,谢谢阿爹!”俞荷先尝了鱼,鱼肉鲜的掉牙。
李二娘帮忙盛好饺子蘸水,俞荷自然接过来,夹面前的干饺,咬一口,又脆又香。
“阿娘,你做的饭和以前一样好吃。饺子我能吃三十个。”
李二娘脸上笑开了花。
“大妹凉拌的海带丝很好吃,你试试。”成文笑着给俞荷夹了一筷子海带丝。
“真好吃。”俞荷尝了尝,“昆布在北地半斤要一两银子呢!”
“啊,怎么那么贵!”俞梅惊讶道,“妹儿,你在北地一天都干什么呢?”
“跟师父学医,跟师娘开店做买卖,忙得很。北地荒凉不像南方物产丰富。”俞荷放下筷子笑着说。
“吃菜!”俞有地笑着给俞荷夹菜,说道:“俞荷,这边荒地多得很,等会儿让你小哥带着你附近转转,看上那块地买那块。这边水稻一年两熟,一斤米五文钱。鱼虾更便宜。”
阿爹就是偏爱妹妹。
俞梅低头吃饭。
“谢谢阿爹。”俞荷声音带着欢喜,自信道:“既然鱼米便宜,我先买家店铺,再开家米粉作坊,买一块地把我攒了好几年的种子都种上。”
俞有地听了一笑,俞荷这一套下来,要花一两年的时间,看来她是不准备回去。
李二娘也跟着高兴。
吃过饭,俞荷带着顾嬷嬷小谭跟着大名叫张昌武的小张哥,上街找人牙子买店铺,现在快过年了,买铺子正是时候。
李二娘高兴的带着俞梅,两个人切鱼肉,做鱼泥,准备蒸鱼糕做鱼丸。
“阿娘,妹妹来了,你和爹爹真高兴。”俞梅手下不停,明显吃醋。
“对啊。我们俞荷都四五年没回来了,你爹才高兴呢,下午去南镇看那片荒地去了,说要买下来送给俞荷种呢。”
“阿娘,就是荒地一亩也要五六两呢,那块地有一百多亩。”
李二娘没转过弯来,笑着说:“你忘了,家里酱园的收益,你二叔每年给你爹一半,足够了。”
俞荷在西街买了五间上下两层楼的店铺,带一个几十平方的后院,原先店主做酒楼生意,要去永宁开店,锅灶桌椅折价卖给俞荷。
几个人又看了城郊的两个农家院子,占地半亩,要价二百两,俞荷觉得地方小了。
胡明认出张昌武是知县的长随,说起南镇的那一百五十亩荒地。
略有收获,俞荷高兴的回来,鱼糕和鱼丸出锅,李二娘正做糖醋排骨,一锅香米饭老远就闻到了饭香。
“阿娘,我买了西街五间房,准备明天收拾一下,开肥肠羊肉米粉店。”
俞荷吃了高高一碗香米饭,又想着买田种香米,喝茶的俞有地拍出一张纸。
“拿去,那田收拾收拾正好种香米。”
南镇沼泽地一百五十亩,从哪里到哪里,一块四方田地的地契。
“多谢阿爹,您和阿娘,有我们兄妹四个要养活,我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可比你们有钱哦。”
俞荷看了眼哥哥姐姐的脸色,笑着让顾嬷嬷拿钱。
小谭欢欢喜喜抱着钱匣子进来。
俞荷多给了一百两。
“阿爹,多的,给你做私房钱。闲暇时,您买个书,买个笔什么的。”俞荷圆溜溜的眼睛满是调侃。
“谢谢俞荷。”俞有地笑着收了钱。
“阿爹,您不用跟我客气。”俞荷笑眯眯说她要回去做开店计划了。
“去吧!”李二娘笑着说。
俞荷带着纸笔去顾嬷嬷的房间商量,米粉店由顾嬷嬷负责。
“请一对夫妻,顾嬷嬷你看着做米粉,再请两个小二,加上我和小谭,过年没有多少客人,我们应该忙得过来。”
顾嬷嬷盘点店里能用的和要置办的,单独腾出一间房磨米浆放陈米。
她和小谭楼上住一间,其余的四间看情况。
“门口也支两张桌子。”
置办家当用了两天,请到一对叫张超的年轻夫妻住在店里做米浆,正好,他们两个十一二岁的儿子小满和小虫当小二,支客。
腊月十五,陆家平价米粉店正式开业。
李二娘俞梅换一身利落衣裳,跟着来帮忙。
“好吃的肉臊子米粉,一碗五文钱,今天开业大酬宾,两碗只要八文钱!”小满和小虫带着附近的小孩沿街叫卖。
“大家快来尝,快来买啦!”
巳时,成文成城带着锣鼓队,敲锣打鼓送来由俞有地亲自书写的金字招牌。
“恭喜妹妹,新店开张!”
“大哥,小哥,快屋里请!”带着围裙的俞荷,笑盈盈请大家屋里坐,阿爹这一波操作太给力了。
接着附近的富户乡绅跟着来恭喜,顺便尝尝这所谓的米粉,羊油做的红油辣椒香而不辣,米粉吃起来又辣又麻,爽滑筋道,难得的好味道。
听说了吗?俞知县家的二小姐,在西街开了家米粉店。
走,去尝尝。
只一天,店里座无虚席,不得不再雇人。
安全起见,顾嬷嬷出面,牙行买了两个四十岁的婆子,一个老头带着十二岁的孙子推磨。
顾嬷嬷调味,婆子看着熬汤做羊肉臊子卤肥肠五花肉,张超夫妇只做米粉。
俞荷带着小满和小虫端碗洗碗,一直忙到腊月二十八下午店铺关门。
“妹儿,你北地的客栈,也像这人多吗?”
“多,北地我们一碗面卖三十文。”俞荷舒舒服服的泡脚,看着进来的俞梅,道。
“给姐姐说说,你到底赚了多少钱?”俞梅一脸好奇的坐在俞荷身边,笑问。
“应该有五千多两。”
“啊,你开店这么赚钱的吗?”俞梅一下坐直了身子,她——
“姐姐也想开店?”
“不不不,我不行。”俞梅连连摆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