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120-130(第10/17页)

色短打骑在神气的枣红马上,声音里都是得了自由的愉悦和调侃。

    “你们先练着,我出去跑一圈!”俞荷笑着催马,转头就出了大门,上了去张家村的大路。

    “哇,俞荷姐姐好威风!”小念心心眼,捂住嘴。

    “她不怕冷吗?”铁和柱两兄弟冻得发抖。

    “胆小鬼才怕冷。”小念扭过头去不和他们说话。

    臭丫头记仇!铁和柱看着拿个木棍过来的小谭,连忙伸手蹬腿,跟着小念学动作。

    “小铁,胳膊伸直!”

    “小柱,腿往外踢!”

    “噗——”谁的裤缝扯开了?

    “呜呜呜,我不练了!”小柱光屁股跑回去了。

    小谭拿着竹棍,严肃的说:“我看谁敢笑!练武这样是很正常的事,是布不牢。”

    门上看热闹的杨二嫂李萍几个大人,对着小柱哈哈大笑。

    “哎呀,我们小柱皮肤真白!”

    “大旺娘,今年过年给铁柱买一身新衣裳。”

    小柱从此死活也不下来玩了。

    十月,还在坚持的七个孩子越来越有架势,小谭拿出自己做的四张弓,开始教他们练习射击。

    一身羊皮袄的俞荷也跟着练马上骑射,孩子们上午练,她一个人练一下午,老远就听马蹄嘚嘚嘚来回跑。

    第一场雪下来,俞荷跟着邓郎中到延州各地去行医。

    小谭留下继续带七个孩子练武,没想到香萱居然比小铁硬气,坚持下来了。

    其他几家羡慕香萱的好运气,自家孩子大了,不适合跟着小谭学。

    “我们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势必做到手到擒来,箭无虚发,听明白了吗?”小谭喊出了将军的气势。

    “听明白了!”朝云七个孩子身姿挺拔,声音洪亮,齐声回道。

    “稍息,今日早课到此结束!”

    “谢谢老师!”朝云七个一起鞠躬,慢慢往前院来。

    小谭自己又练习了一个时辰,顾嬷嬷来叫她吃饭,才跟着人回来休息。

    “顾嬷嬷,小姐什么时候回来,家里也太没意思了。”

    “……应该快了,听说应县大雪埋了人,邓郎中肯定也在那边。”

    见了丹慧,小谭知道顾嬷嬷的消息是真的,又担心又后悔没跟着去。

    第127章

    应县大雪,导致房屋垮塌,好几个村子的人被埋了,当地的知县上书,周王调兵救援,俞荷跟在邓郎中身边帮忙。

    邓郎中从早忙到晚,俞荷跟在他身边帮忙处理重病人,骨折的,头破血流的,昏迷不醒冻了的,老幼居多。

    这些人家,年轻力壮的又忙着屋里搬东西,煎药的工作也是俞荷带着人做。

    师徒俩和随行的医官士兵一直忙到再没有伤患送来已经第三天了。

    “俞荷,前面有粥,你去打两碗。”

    “好。”

    俞荷跟着灾民排队,施粥的是知县组织的人,一人一碗杂粮疙瘩汤两个杂粮馒头,跟着排队的人很多。

    “师父,你也吃点。”俞荷端着碗来,邓郎中接过,坐下休息。

    “今年,不太好。第一场雪就这样大,还不知后面怎么样。”邓郎中忧心忡忡。

    “师父,先吃饭。后面的事我们也决定不了。”俞荷将杂粮馒头泡在疙瘩汤里。

    邓郎中吃了饭,俞荷拉着他到马车上歇一歇,“师父,有重病人,我再叫你。”

    俞荷给邓郎中盖上厚厚的羊皮褥子,靠在马车车辕上闭着眼睛缓神。

    接下来两天,天放晴,雪渐渐的化了,病人们挣扎着要回家养伤,知县安排他们村里的村民将人送回去,又安排了医官随诊。

    邓郎中带着俞荷继续往前走,好在遇到的都是冻疮,头疼脑热的病人。

    又看了两个老病号,两个人往延州来,延州十三个县走了一遍,邓郎中回家写给周王的意见和建议,俞荷回粮食店盘账。

    小谭抛下学生,赶来照顾她。

    “小姐,你下次出去一定带着我,你这回出去都一个多月了,我担心的睡不着。”

    “饭量呢?”

    丹慧顾嬷嬷一笑,听小谭说:“每顿三碗米饭,两个杂粮鸡蛋灌饼。”

    “嘿嘿,吃不饱,饿的没时间想你。”

    “嗯,顾嬷嬷丹慧,一定让小谭以后饱了。”俞荷笑着说。

    众人跟着笑。

    顾嬷嬷打水,准备了衣服,俞荷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穿好新的羊皮袄,擦干头发连忙戴上狗皮帽子和羊毛围巾。

    出来

    店铺里转了一圈,坐下烤火,俞荷笑着说:“这冷的天,买粮食的人多吗?”

    “多。精米涨到五十文一斤,杂粮面十二文一斤,张叔在他们村开了个水磨坊,带着马帮的磨面,也算是一个进项。”

    “你带话给张叔,让他明天来一趟。”北地出产药材,她正好懂,不如每家粮店都带着收点药材,开春卖到南边和盛京去。

    “辣椒酱和辣椒炒肉丝买的人也多。起先富户都自己买辣椒酱,后来我们饭馆做辣椒炒牛肉丝,他们都拿着自己的食盒来订,从头到尾看着我们做。”

    丹慧说着拿出总想给俞荷看。

    山地二十亩一亩地能收八百斤好辣椒,门口这十亩地因为方便灌溉施肥,能收一千斤左右,零售价500文,每天三十斤——挣了一千三百五十二两!

    辣椒酱,二斤五百文,一共有三千斤,有七百五十两。

    辣椒炒肉丝卖的便宜,可以用干辣椒,现在还在做,挣了三百两。

    辣椒总共挣了两千四百多两,全托王妃娘娘的福。

    明年她要是还敢这么干,周王爷得提刀来取她的项上人头。

    “明年我们种五亩辣椒,其余的地都种洋芋。辣椒十年的钱我们已经赚了,往后种辣椒都不赚钱。”俞荷把账本还给丹慧。

    “永泰钱庄在延州有分店吗?”

    “没听说过,我现在就让人去打听。我们的钱都存在顾家钱庄。”

    俞荷想起师娘的表情,莫非顾家钱庄和王妃也有关系?

    邓家在北地经营上百年,想来一切皆有可能!

    俞荷突然想起小时候和阿奶去买豆腐,在白水镇见过的邓家三层楼高的大船。

    明年过年一定要回家了。

    俞荷教顾嬷嬷种豆芽的方法。

    休息了一天,张全知到了,俞荷叫上小谭,带了一马车的年货,坐马车跟着张全知去他们村走亲戚。

    “小东家,冬天的日子比较闲,他们无聊,找人说话闲聊,你见了可别生气。”等俞荷下车,张全知笑着说。

    “应该的,挣钱做工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闲有闲,忙时忙,劳逸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