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失序》 60-70(第4/24页)
面又对上那三个男生。
“好巧。”时予沐扬扬眉,“我就差升高体重了。”
“去排队吧。”陈叙浮朝她扬了扬手。
排队的人多,时予沐与陈叙浮选了相邻的两道,进度差不多。
几乎同时递交体检表,时予沐换下鞋子,踩上测量仪,余光里陈叙浮也是一样的动作。
听见医生的说:“报一下名字。”
“时予沐。”
“陈叙浮。”
两人声音重叠。
语音播报数据。
“身高163,体重45.2,臂展166。”
“身高188,体重78.3,臂展194。”
“肩宽45,胸围101,腰围76。”
孙测在底下积极炫耀陈叙浮的身材。
声音落入耳廓,时予沐耳根泛红些许,默默弯腰穿鞋。
又在站起身时不小心撞入一个怀里,是结实的,很有安全感,回头一看是陈叙浮来到她身边。
25厘米的身高差让她只能够到陈叙浮的下巴,之前竟然没发现他原来这么大一只。
陈叙浮看了看她,手臂无意间擦过她的头顶,忽然一笑:“走了,小朋友。”
“……什么小朋友。”
时予沐匆匆从医生手中接过体检单,跟在他身后,愤愤不平道:“知道你高,也不知道是吃什么才长这么高的。”
印象里高一认识他的时候还没这么高也没这么壮,这两年他在她眼皮子底下成长到连她都认不出来了。
“其实刚才我踮脚了。”陈叙浮说。
“还能踮脚?”时予沐瞪大眼睛:“我专门抬头挺胸,但好像没有效果。”
“说你是小朋友你还真是。”陈叙浮笑出声,“智商也是。”
“……”这个人今天怎么这么欠?
时予沐用手上的纸张轻轻砸向他后背:“陈!叙!浮!”
……
高考倒计时20天。
陆续有人带着同学录到学校,每个下课都能收到厚厚一叠留言表。
时予沐一一填写,有时还会收到特殊的请求,想让她带给陈叙浮写一份。
时予沐难以拒绝,在食堂找到当事人,递给他。
“你的?”他顺手接过。
“不是,我们班的人想让你填写。”时予沐坐下。
陈叙浮又将纸张放回时予沐这边:“那你帮我写。”
时予沐想了想:“不太好吧,人家是想得到你的亲笔祝福。”
“我不认识她们。”
“但她们认识你,马上毕业了,大家可能再也见不到,能留个念想。”时予沐说。
陈叙浮沉默了片刻,才从她手里将留言纸收过去,落下潇洒的名字及几句话,他写字速度很快,给每个人的内容大差不差。
时予沐抬眼,看见最上面的一句是:
【祝傲立,祝腾骧,祝肆意绽放,愿此行无憾。】
……
倒计时一周。
所有科目皆完成复习,进入最后查漏补缺阶段。与之前紧张的学习氛围不同,学校开始为学生减压,各种“你们很棒”“你们一定能够考个好成绩”“我们都相信你”声音环绕,用积极暗示提高自信心。
最后一日上课是心情最浮躁的时候。
老师再三强调考试重点,叮嘱的话永远说不够,最后说不出了,站在讲台上盯着同学们,久久没能出声。
最后有位同学说了声:“老师,我们会加油的。”
讲台上的人欣慰得点点头,脸带微笑,声线却染上哽咽。
她说:“高三这一年,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就剩下最后几天了,你们千万千万要坚持下去。等到6月8日,你们将会看到你们熠熠生辉的未来。”
“在与你们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你们每个人的变化,是最值得令你们骄傲的。高考的成绩很重要,这关乎你们能上什么大学、你们离自己的梦想有多近。但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所以,无论最后的成绩有没有达到你们的预期,都请你们记住,结果有成功有失败,但在人生里,你们永远是赢家。”
长辈的寄语是真挚的,在胸口处留下小漩涡,翻滚着。
时予沐想,高考结束那天她一定要痛痛快快哭一顿。
最后一个晚自习异常吵闹,大家基本没在学习,几本厚厚的签名纸传了一排又一排,还有人带了相机,最后记录下青春的模样。
时予沐转身看着后排同学打闹,眼前有只手晃了晃,来自李奚行。
“这个给你。”他拿出一份礼物,包装纸上写着“高考加油”四个字。
“谢谢。”没想到还有礼物,时予沐完全没准备回礼。
李奚行同她说:“你先别拆,等高考结束后再拆。”
神神秘秘的。
偏头,皮皮小声在她耳边说:“他不会喜欢你吧?”
“说什么呢?”时予沐一惊,“这是毕业礼物吧,好多人都送了。”
“我们都没有,只送了你,而且他之前还专门为你送花呢。”
“那都前年的事情了,他要是喜欢早跟我说了吧。”时予沐觉得不可能。
皮皮点点头,也是。
这个晚上时予沐多带了件校服,打算让关系好的人在上边签个名,李奚行是第一个签下名字的人,之后是皮皮,剩下一部分是留给陈叙浮他们的位置。
完成后套上那件校服拍照留念,才发现陈叙浮的签名恰好在左边心脏处。
晚自习临近下课前,有小道消息称今晚有喊话活动,还没到下课已经一片躁动。再一回头,很多人已经跑了出去。
意识到再不过去就抢不到前排,时予沐理科放下手中的纸和笔,奔至走廊。
这里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放眼望去都是笑颜,明亮的一双双眼眸点亮这片夜色。
有人碰了她的肩膀,回头发现是陈叙浮,他们已然为她留好位置,整整齐齐地眺望。
学校广播莫名其妙开始播放伴奏,校歌前奏一响,鸡皮疙瘩四起,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放声歌唱。
“广播站的人控制了广播室。”旁边有人笑着说。
广播站都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他们不顾一切地策划这场此刻,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师兄师姐发送祝福。
一首结束,原以为这场狂欢就此落寞,却再听下一段节奏,大家纵情尖叫。
“仍然自由自我。”
“永远高唱我歌。”
“走遍千里。”
若一个字代表一天,他们在这里待了三年,整整1000天,又该用多长的一首歌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