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40-150(第16/17页)
。
然而在杜畿这一辈的时候,杜家已经没落。
杜畿年少的时候父亲去世,由后娘一个人照顾,日子非常艰苦,不过也因此获得了孝顺的名声,所以年纪轻轻也被征辟为郡吏,走上了仕途之路。
然而他和韦端的结局一样,因为两个人之前都颇有政治才能,占据了一些重要的官职,所以现在两个人都被罢免了。
面对这种情况,最开始他们是小心翼翼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后观望昭国接下来要做啥。
过去这半年多时间里面,长安逐渐安稳下来,昭国让自己的人替代了长安重要的官职,然后改革了官吏制度,开始带着上上下下的人忙碌于春耕之事。
这期间,昭国介绍着新的粮食种子,推广新的农具,以及所谓的肥地之物……
到目前,夏天已经来临,田地里面的粮食都已经长出来了。
再加上昭国带着许多人兴修水利,所以关中之地的粮食看着竟然长势不错,让人觉得今年会是一个丰收之年。
这就让关中之地的普通百姓渐渐安定了下来,谁统治这块土地他们是无所谓的。
只要感觉田地里面的庄禾长得好,今年能够有吃的,他们的心就会安定下来,
“韦兄,实不相瞒,关中之地的百姓在过去几年里过得实在太苦了。西凉军在周边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无故戕害士族商人,使得周边土地荒芜,百姓纷纷逃离。
我当时甚至以为再这般下去,关中之地必将愈发荒芜,到那时,瘟疫与饥饿肆虐,我都打算带着家人逃往南边了。
不过,昭国军队骤然占据长安,控制关中之地,起初我也心慌意乱,生怕再有什么变故,让关中之地的百姓更加流离失所,深陷饥饿苦难之中。”
第150章
“然而我错了,人的偏见当真无时无处不在。我明知昭国在过去几年强势崛起,能让并州富裕起来,抵御北边的胡人,那位昭王必定有其过人优势。
可我之前还是以狭隘的眼光看待这位君王,竟以为对方不过是一时运气好,靠血腥统治才得以凭借虎狼之军建立国家。
但如今看来,昭国竟极为擅长治理内政。之前传言昭国有高产粮食一事,恐怕今年秋收便能得到验证。
若昭国能让关中之地的百姓富足,实现民富国强,对我们关中而言乃是好事,总归比凉州的军阀要好,也比关东的诸侯打过来的结局要好。
杜兄,我们关中没落太久了,很明显昭国要建都长安。若未来真的是昭国问鼎天下,我们关中之地肯定会再次繁荣兴盛起来。
这过去的一百多年,我们关中士族都快被打压得都快要彻底没落了……”
杜畿是真的感受过生活的艰难,从小到大吃饱穿暖都没办法做到,他深切的感受到了家族没落之后的苦楚。
虽然家族没落是因为后人能力不行,但其实也是因为关中渐渐没落的原因。
所以在杜畿眼里而言,重新振兴家族,是他心中最迫切的渴望。
然而做到这件事情,关中出身的他虽然一开始就是郡吏出身,但想要在朝堂里面占据高位,几乎完全没有机会。
在大汉天下,关东士族那群人才有机会做到三公的位置。
可是天下大乱了,杜畿原本是觉得未来想办法投靠实力强的诸侯,借此振兴家族。
那时他原本以为关中之地必定会越来越乱,只有往南边逃亡才有生路。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如果是这位昭王问鼎天下,那他们关中之地的人必将受到重用,这个机会杜畿不想放弃。
所以他刚刚那番话虽然没有明说,其实已经表明了愿意继续留在昭国寻求仕途。
因为他现在看好昭王能让关中之地兴盛繁荣起来。
韦端自然也明白了杜畿的言下之意,韦家还并没有没落,至少人脉关系还很强盛,所以这一刻,韦端的想法和杜畿稍稍有些不同。
“杜兄,我自然知晓你的想法。自从昭国统治关中之地后,周边的百姓确实安稳了许多。
若今年是个丰收年,恐怕连老天爷都在眷顾昭国,而我们身为关中之人,自然也期望未来关中之地能够繁荣昌盛。
然而你想必也听闻了消息,昭国已向各个郡县传达了秋季考试之事,未来若想在昭国继续走上仕途,只能参加考试。
众人可选择参加文举,亦可参加武举,报名参加考试之人不限出身年龄,也就是说只要过去未曾犯罪,任何人都可参与。
这对我们而言是条出路,表明昭国愿意接纳我们关中之人,可这也会毁掉我们关中数百年的根基啊。
此举一旦成为定例,士族的优势恐怕将荡然无存……”
纸张的大量使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书习字,确实也能毁掉士族的根基,但这都还不是致命的。
士族能够传承几百年,从西汉到东汉越来越庞大,那可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学识太好,而是因为汉朝的举荐制度。
在考试制度不能通行天下的情况下,人才是怎么出来的,确实有举孝廉这一途径。
但举孝廉的名额其实很珍贵,在最开始的时候还真的能够选拔出人才,后来已经完全成为了士族阶层里面的名额,普通人已经没机会得到了。
所以汉代官员发掘人才的一大重要方法就是通过举荐制度来发掘官吏。
而举荐官员的举主,必定和自己举荐的官员形成深厚的政治同盟,结成利益深厚的关系。
在东汉的风气下,若是举主过世,还要跟着一起守孝,可见这政治同盟关系有多坚固。
所以在汉朝几百年的制度实行下,哪怕中间经历了王莽之乱,但依然没有毁掉这群士族的根基。
因为他们通过互相举荐的方法,早就已经掌握了这场政治游戏,完全将权力控制在了他们这个阶层内部。
而关中之地的人,虽然这些年有些没落,主要是因为光武帝建都洛阳,导致政治中心东移。
所以关中之地的人再难以出现朝堂高官,但这不代表他们就完全没有政治实力了,至少在关中之地,依然是他们的天下。
可是现在,昭国占据关中之地,虽然没有对他们这群士族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没有动用那把刀大杀特杀。
可是这项考试制度却几乎要掘了他们的根基。
一旦考试制度形成常态,未来他们再也不能通过过去的关系结成利益深厚的同盟了。
所以韦端才颇为犹豫,因为他作为过去政治制度的受益者,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他们这群士族会遭受多大的损失。
可是人家昭国有刀有粮,完全不依靠他们这些士族,占据关中之地后就调来了粮食武器兵卒。
而他们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这就让人很难受了。
杜畿家族早就没落了,所以在权力的游戏当中,他并没有得到优势,反而感受到了这群人对他们寒门出生人带来的阻碍。
就是因为他们霸占着官吏的位置,这才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