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00-110(第10/31页)

医学的进步有时无需各类器材的发明,光是消毒杀菌观念,便已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但也不能就停滞不前,所以橡胶这件事,也就是制作未来版本听诊器所需的胶管,那着实是个技术活。

    毕竟橡胶树现今还在热带地区呢,想要手工搓制橡胶,太过艰难,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杜仲树、银胶菊,还有一种蒲公英,皆含有天然橡胶的成分。

    不过杜仲树提炼橡胶极为艰难,当下的技术难以达到,所以唯有蒲公英的橡胶,做一点劣质橡胶倒还可以尝试一番,反正方法便是硫化橡胶。

    但原理虽然有,若要大量产出橡胶,且有熟练的工人制作出来,这自然需要不断的试验过程。

    此前杨秋仅是给田英透了个口风,未料对方至今仍念念不忘。

    “应当是有些进展了,过两日我找人去询问一下当下的情况。”

    “那将军可要多做一些,我还得让我的学生们都能拥有一副呢。”

    杨秋不禁嗤笑一声,说道:“做梦,这东西现今不可能量产。”

    如果可以,真想现在就直接有一块热带地区的土地,但也只能做做梦了。

    等什么时候能够得到益州了,再往西南边控制云南。

    “与其想着拥有更好的听诊器,还不如赶紧筹备考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培训更多的乳医。

    年底之前,你若还未准备妥当新年的大考,我可要换人来坐你这位置了。”

    这威胁之语一出,田英赶忙求饶。

    与杨秋相处久了,她整个人的性子也活泼了不少,知晓杨秋这番话并非真要换他人取代她的位置,纯粹是在催促。

    “将军开年之后要准备那么多考试,他们恐怕也没有忙过来吧,难道将军不催一催吗?”

    杨秋直接似笑非笑地看了对方一眼,这是想要祸水东引是吧。

    其实还真得在最后检查一下,虽然之前都讨论的差不多了,但其实还真的没有彻底定下来。

    而杨秋筹备的这场考试,其实并非科举,而是建国之后举行的一场大考,让昭国当下之人都能安心。

    各行各业皆可参加考试,入选者可进入不同的部门。

    学医之人可进入医学部门,工匠亦有专门的考试,还有算术、律法、农学、墨家、兵家以及普通的儒家经典考试,皆是大杂烩,先考一通。

    这样便能通过考试选拔一些人才,看看能否发掘一些遗落于外的贤能。

    当然,这样做也可以让并州上上下下之人安心,让他们明白,只要能通过考试,便能加入官吏体系之中。

    毕竟,世间众人都需要一个进步的希望,只要发现自己作为昭国子民可以进步。

    那些曾经边缘化的人也不会想着和外面人联合搞事儿。

    当然,目前这件事情众人皆以为是建国之后的恩赐,但有些事物就是从偶尔变成惯例。

    慢慢来呗,考试这回事,考得多了,他们也就习惯了。

    所以,杨秋这边的事务筹备得如火如荼,也无人理会卫仲道苏醒之后是何等的崩溃。

    反正治都治了,还能怎样?

    难道还能怪罪医者救他不成,卫仲道也脸做出这种事情。

    而在即将到达年底之时,蔡邕再度前来,并且这一次还带来了一件重要之事。

    第104章

    曹操是在十天前抵达河东郡北部的,完成身份信息登记后,他便跟随汉廷的一众官员朝着雁门郡马邑县缓缓靠近。

    说来着实有些耻辱,他们这群汉廷官员踏入昭国的土地,并非怀有什么深远意图,仅仅是依照事先的约定送钱而来。

    昭国在谈判桌上提出诸多要求,于钱财方面,只要黄金,对于粮草、布匹亦或丝绸之类的物品,昭国一概不取。

    只要大量的黄金。

    正因如此,运送的队伍规模无需过大,毕竟粮草布匹之类的物资运输起来极为繁重。

    然而,这般被逼着给昭国送钱,实在令人倍感耻辱。

    毕竟大汉天下都这么多年了,哪怕曾经被匈奴羞辱过,也曾通过钱财获取过短暂的和平,但后来不也成功反击了吗?

    所以那些过往的羞辱皆可抛诸脑后。

    可如今的状况却大不相同,曹操认为朝廷此次的退让之举,往后恐怕再难有雄才大略的天子能将昭国彻底击溃。

    尤其是这段时间,天子和大将军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皇子辩作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原本理应被立为太子。

    可是天子似乎很不满意这个嫡子,并且还在不断削弱大将军周边的势力。

    天下已然糜烂到如此程度,可朝廷的大臣们却仍在不停内斗,曹操着实难以看出朝廷未来的希望究竟在何方?

    更为关键的是,若指望下一位天子能够力挽狂澜,那就要看看史候是否有这样的能力?

    而曹操曾与皇子辩有过数次接触。

    不过是个稚嫩少年,毫无皇家威严气度,更难以看出丝毫聪慧之态,全然没有令人信服的魅力。

    倘若天下交到这样一个少年手中,届时不过是宦官与朝堂大臣继续争斗不休罢了。

    至于另一位皇子,曹操的确不知其是否聪慧,但这已然不重要了。

    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又有谁能指望这样一位皇子能够力挽狂澜呢?

    正因如此,众多人都对未来忧心忡忡,尤其是旁边的昭国正在迅速崛起,所有人都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措。

    曹操也属于迷茫的这批人之一,他已与昭国交锋数次,甚至吃过几次大亏。

    所以,他深知昭国的将领在战场上是何等狡黠多谋,更见识过昭国的兵卒是何其强壮勇猛,还知晓昭国拥有一些神秘的武器……

    因此,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天子已然摆明不愿冒险一战,甚至割让了一部分土地,承认昭国的存在之后。

    曹操主动在天子那里寻觅到了此次机会,决定亲自前往昭国一探究竟。

    有些事情仅仅从他人之口听闻,往往如同雾里看花,难以看清真切模样。

    尤其是昭国的商队接二连三地制造出越来越多汉廷所未曾拥有的物品,再加上昭国那令人敬畏的军事力量。

    这都说明昭国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才能崛起如此迅速。

    在曹操看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亲自来昭国的土地看一看,他才能彻底了解这个敌人为什么如此强大?

    因此,曹操来昭国的原因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敌人。

    在前半程的路途之中,当曹操身处太原郡时,尚未深刻地感受到过多显著的差异。

    无非是道路修筑得更为规整优良,食物的种类相较而言更为丰富多样。

    虽然这足以彰显出昭国的富足与丰饶,但这一切皆在曹操的预料之中。

    若不是昭国物产富饶,兵卒健壮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