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5/24页)

,开展通商,相互提供各自所缺之物,又怎会有如此众多的战事?往昔众人皆走错了路。

    当然,这都是汉廷的过错,但我们昭国往后绝不会如此愚蠢地对待北方友人。

    单于,你今日亦瞧见我身上所着衣物,这些羊毛用途广泛,可在冬日抵御严寒的侵袭,且羊毛无需宰杀羊只,年年皆有大量羊毛可供剪下。

    单于你们完全能够凭借羊毛换取我们昭国的粮食、茶叶、食盐等其他物品。

    我们本应成为亲密无间的友人,奈何你们有一部落的人竟愚蠢至极,听信汉廷的挑衅,对我昭国发起攻击。

    不然我本应与他商谈合作之事,实在可惜。”

    杨秋的言下之意,自然是差点便与步度根合作了。

    轲比能自是知晓汉人的套路,无非是又拉拢又威胁,若不应允,他们便寻他人合作,故而这番话只能信半分。

    只是,轲比能此刻尚有一个更大的疑问。

    “昭国是?”

    “怪我方才未曾言明,今年年底我们杨家军治下土地将要称王建制,单于届时若有空,不妨前来参加此仪式。”

    “那往后我岂不是要尊称将军一声昭王?”

    杨秋毫不谦逊地点了点头。

    “客气客气,倘若单于愿意,我亦可挑选一个单于钟意之字,封单于为王。”

    轲比能颇感无语,他想象之中的杨家军女将军,应是一位极为霸道冷厉之人。

    不然一介女子怎能率领如此多的将士兵卒,占据这般广袤的土地?

    结果未曾想,见到这位女将军之后,他觉得眼前此人的说话方式有些令人难以捉摸。

    若以汉人的言语形容,那便是有些浮夸。

    莫非眼前之人实则为傀儡,背后有人推她上前?应是不可能吧?

    轲比能心中思绪万千,但面上仍保持着平静,并且试探着提出了一个问题。

    “看来将军的见解竟与我不谋而合,我们双方皆缺乏彼此所需之物,若能携手合作,又何必令彼此之族人伤亡?

    故而我有一想法,将军治下之人既然能够用羊毛织成如此精美的衣裳,何不将此技艺传授于我鲜卑部落。

    如此一来,我们鲜卑人剪下羊毛之后,便可直接编织成衣裳,届时便能以羊毛织就的衣裳换取昭国的食盐、茶叶等物,岂不是两全其美?”

    哦。

    杨秋在心中嗤了一声,果然搞政治这事就是需要一张厚脸皮,面部改色的说出这种不要脸的要求。

    不过杨秋这一次回答的更加厚脸皮。

    “单于此想法倒是甚为妥当,我方才竟然未曾想到,若是我再收购一道羊毛,这中间岂不是浪费诸多时间?

    只是单于有所不知,我们昭国当下缺乏大量的骑兵,也还缺乏牛羊马匹,而我们那些制作羊毛的工匠,皆舍不得离开故土。

    我其实也想让他们前往草原上教导更多人学会编织技艺,

    可是无奈我们这里冬日里面可以烧火炕保暖,工匠们去了草原上只能瑟瑟发抖,甚至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我这个人天生仁慈,心怀悲悯,看不得大家这样受苦。

    要不单于先遣数人前来我们昭国工坊学习,待你们的族人学会之后,便可传授给更多之人,这岂不是更为妥帖?”

    杨秋说得义正词严,荀谌在后面险些没能忍住脸上的笑意,轲比能的弟弟巨罗喉更是露出了一脸震惊的表情,这话说得也太不要脸了吧?

    而轲比能亦差点没能控制住脸上的表情,虽然他也知道这要求提出来会被拒绝,但真没想到是这种理由。

    不过对方竟同意鲜卑人派遣族人前来学习,此莫非是陷阱?

    而且对方之意很明显,欲学习此技术,便要主动提供牛羊马匹,听那意思,还要雇佣一些鲜卑的骑兵?

    于是轲比能径直问了出来,杨秋笑而点头。

    “鲜卑骑兵勇猛善战,如今我们杨家军正缺骑兵。

    倘若单于能借我们一些骑兵,届时我们昭国定会为单于提供丰厚的食盐、茶叶、白糖、布匹,单于觉得如何?”

    “听闻昭国正在筹谋进攻汉廷,此是要出兵洛阳吗?”

    杨秋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并未正面回应,于是轲比能自行领会了杨秋这一表情。

    原来如此,难怪这女将军今日如此慷慨大方,竟是因缺乏兵源,故而让出这般巨大利益,此乃绝佳的打劫良机。

    于是在接下来的谈判时间里,轲比能狮子大开口,索要了大量的食盐、茶叶、白糖、布匹,以及些许工具。

    当然,他还要求派遣五百人前来学习羊毛编织技术。

    杨秋当时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但最终还是应下了。

    于是轲比能这边觉得自己在谈判中大胜而归,杨秋这边虽然送出了大量的物资,但其实心情也非常愉悦。

    因为她迎来了鲜卑五百人前来学习技术,又要来了两千个骑兵为杨家军征战。

    账面上好像亏了,但实际上轲比能还不知道中文博大精深,有句话叫做有借无还。

    当然,这些骑兵还有学习工匠技艺的人肯定还会回去,但杨秋要的就是这些人回去。

    一旦这些人来到杨家军治下的土地,他们将会有大量的时间接受洗脑教育。

    见识杨家军治下普通百姓工匠的生活水准,而后回去传播杨家军这边的策略,为日后吸纳更多之人提供思想基础。

    轲比能大概不知晓一件事,有时技术学会了其实无用。

    因为建筑大规模的工厂,流水线的制作,工匠稳定的待遇,设施良好的宿舍,营养充足的食堂,那会直接将单人作坊给打败,更何况他们这边还有可以量产纺织机器。

    所以杨秋可以让他们使劲学,但学了能打败一个工厂的效率吗?

    至少轲比能现在还没理解这里面的坑。

    吸纳一个养尊处优的人加入杨家军,那基本不可能。

    但去吸纳一些底层的普通百姓,让他们看到别人的生活每天吃的有多好,穿的有多好,那实再是轻而易举。

    所以当初荀谌的建议便是如此,既然要将鲜卑人的上层和底层百姓分开,要吸纳底层百姓过来,那就得让鲜卑人派遣大量的人前来。

    令其目睹杨家军治下的普通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并且还要让来者享受同样的生活,为他们种下思想的种子。

    告知他们日后成为昭国的人,亦能享受此等生活待遇。

    虽这些人起初不会动摇,但时日一长,总有胆大之人会前来。

    人数渐多,便会由量变引发质变,届时万一底层人造反那些鲜卑头领,亦非不可能。

    因此,双方谈罢之后,杨秋便笑着与荀谌归去。

    接下来的具体细节,仍需双方下属继续商谈。

    毕竟转运食盐、茶叶、布匹,以及鲜卑提供的牛羊马匹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