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80-90(第4/22页)

军覆没的危险。

    孙坚当然也能预料到后果,所以他一直担忧的都不是董卓能不能对付?

    而是担忧自己没给天子办事儿,天子会不会找机会给他穿小鞋。

    于是孙坚就将这个烦恼告诉了眼前的人。

    程普开始沉吟了起来,这倒确实是个问题。

    既要又要这件事情,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摆脱的欲望。

    孙坚的忧愁正是在这里。

    他既想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军功,也希望自己敷衍办事儿的态度不被天子刘宏惩罚。

    不过,这个烦恼倒是让程普很快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如果是以往,这个方案程普觉得用处不大,甚至可能会引火烧身,但他现在觉得甚好。

    毕竟大汉的天下都乱成这个样子了,天子也不敢对他们这些有兵卒的人做什么,于是程普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将军,董卓虽然拥兵自重,但你知道天子为什么会忌惮如此,并且想要把董卓征召到朝廷吗?”

    毕竟,对于一个天子而言,普天之下,凡掌握兵权的将领,皆需心存戒备,无一例外。

    这皆因天子不得不虑,这些将领是否会倚仗兵力,自重其势,故而对所有武将均持防范之心。

    此等警惕,实为帝王应有之姿。若天子缺失这份警觉,那便如同愚钝之人,难保江山稳固。

    是以,理论上而言,孙坚、朱儁、曹操等人,皆在刘宏戒备之列。

    然而,为何刘宏当前最为忌惮之人乃是董卓,孙坚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难道有特殊的缘由?”

    程普就笑着说出了在洛阳城中流传甚广的那句谶语:卓者,高也,越也。卓于涂,乃在道之高处,当涂高之象。

    孙坚听后大感诧异,他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这谶语准吗?除非董卓真是未来……”

    这话没有说完,但是程普显然明白孙坚的意思,他笑着摇头。

    作为官吏出身的程普,虽不是赫赫有名的士族,但也算是寒门了。

    所以士族圈子里面玩的那一套,他全部都懂。

    稍微清醒点的人,都不把谶语这种事情当回事儿,只把他们当做可以利用的工具。

    就比如想要用谣言祸害谁时,那就可以用一下谶语这种工具。

    显然董卓是被人搞了。

    孙坚听完程普的分析,瞬间觉得这群士族会玩儿。

    他是一个纯粹的武夫出身,还真不了解士族圈子里面的弯弯绕绕。

    “这背后针对董卓的人是谁?对我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倒没猜透这背后的人是谁,不过将军不是希望天子不会怪罪于我等吗。

    所以我们何不利用董卓这次事件,再来一个旧事重演?”

    孙坚有点没听懂,程普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坚,自臤与土而成。臤者,表其固也;土者,示其厚矣。坚于途,乃行之固处,如厚土刚硬,呈道固之姿,难以前进。”

    这话说完,孙坚惊呆得看向了眼前的人。

    “德谋,你这是何意?”

    “将军,凡人秉忠臣之节,守老实之道,则天子可任意拿捏于您。然一旦将军具威胁之势,犹董卓之例,天子必不敢轻夺您的兵权,亦不敢削将军的爵位。

    今既有谶语流传于世,何不借此机缘,将此局彻底搅乱?

    届时,将军与董卓皆有代汉之传言,天子将唯恐我等拥兵自重。故将军只需彰显自身之重要,示以威胁之实,即可稳操胜券。”

    这一刻,孙坚长见识了。

    这话有道理啊,军功都是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挣来的,凭什么轻易让天子给削除?

    何不学那董卓,至少天子就不敢轻易逼迫董卓。

    而他自然也要让天子忌惮于他,这才是真正的为臣之道。

    刘宏恐怕都没有想到,自己看重的人最后完全不给他面子。

    事实上天下事就是这样,若是汉家天子依然威严还在,其实董卓和孙坚都不敢这么做。

    毕竟天子一怒之下,完全可以派其他汉军过来讨伐他们。

    可是天下人都知道,自从皇甫嵩和卢植战死之后,朝廷的中央军直接被打空虚了。

    现在刘宏根本没有实力随意斩杀他人,尤其是有兵权的人。

    毕竟国库空虚至此,再搞出一个反贼,朝廷是真的发不起军饷了。

    为官之道上来就是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所以当这句谶语流传到洛阳的时候,刘宏还以为这是董卓搞得鬼。

    他还悄悄给孙坚发了一封密旨,叫他务必要小心董卓,说董卓已经搞出这等谶语来谋害你了。

    当时,孙坚看到这一封密旨的表情是这样的:屮艸芔茻。

    至此,孙坚大悟,无师自通了如何当一个忠臣。

    于是他也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书:

    臣本布衣之微,出身卑贱,有幸蒙陛下不弃,得侍君侧,忝列朝班……今臣偶有所成,些许功勋,皆陛下天恩所赐,非臣一人之力所能及也。

    臣每念及此,感激涕零,愿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臣定当尽心竭力,助陛下剿除逆贼,平定天下,以安社稷。

    不说刘宏看到了有没有感动,反正杨秋不知道。

    因为她只听到了关于孙坚的谶语,当时还颇感意外。

    这,她还没有出手啊。

    谁出手的?

    关于西羌战场的具体情况,由于距离太过遥远,信息传递太慢,所以杨秋完全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对杨秋来说,刘宏又调了一批汉军去西羌战场,这挺好的。

    毕竟,汉军都集中在了西羌和冀州,并州岂不是很安全?

    安全到杨秋有很多的时间来处理幽州辽东一块的事务。

    当初,卢植战败,其实丘力居这一行乌桓人逃回了幽州。

    不过这一群乌桓人损失很是惨重,暂时无力对外面征战,因此杨秋让波才带着大部队往辽东转移的时候,只有少许乌桓人出来抢劫掠夺。

    但最后直接被吕布带领着的一千多人精兵打跑了。

    至此,幽州慢慢消停了下来,毕竟最大的刺头就是乌桓人。

    至于幽州的汉人,他们也挺迷茫。

    朝廷好像也没有管他们了,幽州的官吏基本都跑了,而这反贼杨家军占据代郡和上谷郡之后怎么就停了?

    如果要杨秋来解释的话,那就是是幽州防线太长,暂时没实力插手太多土地。

    所以幽州和冀州接壤的那部分地方,直接变成了三不管地带。

    只有等到波才那几万人定居下来,然后东西夹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