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70-80(第12/23页)
真的太多了,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就算地盘打下来了,接下来治理过程都可能被这群人玩死。
除非不断杀杀杀,并且这些人的反抗毫无作用。
就像之前在雁门郡实施的政策那样,他们疯狂反抗,然后杨秋大开杀戒。
两边不死不休的将另一方彻底杀死或者赶走,这才意味着结束。
而黄巾军其实是妥协了,把自己的财政权人事权全部都让渡了出去,至于什么立法权监督权……那是根本没有。
这还谈什么未来?
轻轻松松就能被那群人最后给玩死,更何况这些人还在搞内斗。
波才听完杨秋的接连询问,整个人已经脸色变得惨白。
他的确有些许军事天赋,然而在治理这件问题上,那他是实在摸不着头脑。
如果以前没有人提醒,他根本不会在意到这些细节,可是在杨秋的连番询问下,波才已经意识到了他们黄巾军最致命的问题是什么了。
这一刻,波才下意识地求救了起来。
“将军,黄巾军的出路是什么?我不是问所有黄巾军,而是问我治下的黄巾军是否有其他路可以选。”
“渠帅似不经意间略过了加入杨家军之策,想来是不愿屈居人下,俯首称臣。
那么,余下的出路,或为逃山林为贼寇,或继续流离失所,或寻觅一汉军与世家大族力所不及之地,以便实际掌控土地与人口。
当然,若渠帅能整合其余黄巾军,并倾注大半心力实际治理冀州,或许亦有一线可能。”
波才觉得哪一种方法都希望渺茫,当然捷径杨秋一开始就说了。
但他不愿意俯首称臣,于是波才失望而去。
这种结果杨秋倒也不奇怪。
人嘛,总是有那么点心高气傲的,做一方渠帅当老大,自然要逍遥自在得多。
还没到绝境,干嘛要对另一个人俯首称臣?
更可况,那甚至还不是当老二。
这种失去手中权力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而里屋里面的荀谌几乎听完了整场对话,他缓缓走了出来。
“将军,昔夏禹之兴,顺天应人,奠定华夏之基;商汤之革,除暴安良,开创商朝之业;周室之替,礼乐崩坏,然亦启春秋战国之序。
及至汉代,高祖斩蛇起义,承秦之弊,行宽厚之政,开疆拓土,威加海内,奠定汉室基业。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具之果也。”
杨秋一时之间迷惑。
啊?这是想要说什么。
第76章
等到荀谌拐弯抹角引经据典点了一大堆话,最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重点。
“将军宜乘此时之机,观天时之宜,察地利之便,揽人和之盛,立下国号,奠定基业。
昔者,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是以有成。今将军威震四方,百姓归心,正宜仿古圣王之道,行正义之事,以安抚民心,凝聚天下之力。
夫国号之立,非徒为名也,乃所以明志向,定纲纪,使百姓知所归附,将士知所效命。
愿将军深思熟虑,勿失此千载难逢之良机……”
听到这里,杨秋总算明白了荀谌的意图,她颇感惊讶,因为这提议来得如此突然,仿佛是一时兴起。
要知道,荀谌之前一直在忙于上谷郡和代郡的事务,只是因过年才回到马邑县,今日前来本是汇报工作。
两个人其实都还没聊完,但由于已经答应了要见波才,所以杨秋让荀谌在后面等着。
结果波才一离开,荀谌突然就把话题拐弯到了称王建制这上面,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正事。
想到刚才波才和她聊的那些事情,杨秋瞬间似笑非笑的看向了眼前的人。
“友若,你说的这件事情是很重要,可是你刚刚临时起意,恐怕目的不止在于杨家军的基业吧,你想利用黄巾军?”
荀谌轻笑了一声。
“看来将军也猜到了,黄巾军已开始内斗,若我们此时再加一把火,使他们斗得更凶,将军便可趁机接手黄巾军的残余势力。
然而,我们不能让他们内斗太久,否则将军接手的将是一个残破不堪的黄巾军,对我们毫无益处。
所以,将军此时称王,一方面能安定治下的民心,另一方面也能让黄巾军因此事而勾心斗角!”
荀谌此计实为阳谋。
如果杨家军都开始称王建制了,那么冀州的黄巾军,到时候会不会也有这个想法?
然而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各自分散的势力,到时候到底由谁称王呢?
显然决定不出来老大,于是所有人都可能称王,都想占据更多土地,斗争将更加激烈。
甚至为了土地,这些人不仅会勾心斗角,还可能采取吞并手段,各方势力将自相残杀。
就算他们能够克制,到时候察觉到暗流涌动的冀州世家大族,一直想要对付这群黄巾军的汉军。
恐怕也会在这个时候趁机挑拨离间,搅动风云,使他们无法停止内斗。
而杨家军其实什么都没做,不过是在自己自下的土地称王建制而已。
所以说阳谋无解。
“友若,是否太早了?”
杨秋还记得后世有位智者曾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面对这个疑问,荀谌认真地回答。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此乃天地正道。将军若迟迟不称王建制,则杨家军治下之民众,犹自视为汉民,人心不齐,意志不一,何以凝聚实力,席卷天下?
且将军举事以来,已与汉廷有过多次战争。若不能立下国号,奠定基业,则下面之人心思必然飘摇不定,疑我等仍为流寇出身,无有定所。
如此,则天下之才俊何以信服我杨家军有开创新朝的实力,何以归心于吾等,共谋大业……”
荀谌说了一大堆话,杨秋总算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杨家军虽已占据大片土地,但出身山匪,还算不上正规军。
若不称王建制,统治便缺乏合法性。
更何况,杨家军的统治虽运转良好,但实际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架构,目前看着其实官员体系混乱。
这样的政权,一看就是个草台班子。
若一直以杨家军的称号打天下,天下的人才恐怕都不敢加入,只觉得杨家军仍是草莽流寇,不懂治理。
更何况,实力已经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杨秋不称王建制,下面的人如何进步呢?
只有杨秋进步了,手下的人才能跟着一起进步啊。
大家都想升职加薪。
这话虽然说得隐晦,但杨秋还是听明白了自己手下的心思。
看来不能按照后世的经验行事,毕竟她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