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60-70(第2/24页)

情没那么难谈,虽然令狐邵已经效忠杨秋了,但谈判桌上又不用说实话,反正对方不知道真相。

    所以最开始的计划是这样的,太原郡那边的世家大族遭受了威胁,不得不同意了这一个计划,然后杨秋让黄巾军路上给予钱财作为补充。

    毕竟总不能让人白干,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带着几万人经过,总得给一些好处。

    当然,黄巾军有几万人,若是这些世家大族不同意,到时候北边有杨家军攻击,然后黄巾军再从西面进攻,太原郡可没有实力抵抗。

    所以这是他们不得不同意的选择,至少眼下这个方案还能让他们获得一些钱财。

    但如今,这个方案之所以出现变动,并且让杨秋带着军队亲自南下,这是因为他们想要换一个方法。

    “你们的意思是,还是得让杨家军和阳曲这边的汉军打一场?”

    郭缊点头,他是阳曲郭氏出身,和王氏一直有联姻,并且王泽现在的妻子就是阳曲郭氏出身。

    所以负责这件事情谈判的人就变成了郭缊,毕竟黄巾军要通过阳曲县,然后再北上雁门郡。

    所以郭氏这边必然要插手解决这件事情。

    “为何?”

    按对方的意思,那肯定不是真的打一场,而是要做戏打一场,干嘛要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杨秋可是想要低调做完这件事情的,于是郭缊无奈地开口了。

    “阳曲县令温崇本是我郭氏内亲,所以之前由他主持阳曲县之事,自然可以放黄巾军通过。

    但温崇前两日忽染重病,不幸辞世,现正密不发丧,以防新县令骤至,届时事态恐难料理!”

    这倒是让杨秋意外了,她当然不希望这个计划出事儿,于是她纳闷地问了起来。

    “这和杨家军南下有什么关系,你们的计划是?”

    郭缊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出了太原郡几个世家大族做出来的决定,温崇既然已经死了,那就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本身黄巾军这么多人通过,原本就有可能被人发现异常,虽然他们暂时能把消息压出来,但何不如换一个计划呢?

    那就是变成杨家军攻打阳曲县,身为县令的温崇带着兵卒英勇抵抗,将杨家军阻于门外,然而深受重伤的温崇却在不久之后牺牲了。

    于是杨家军这才率军先攻破阳曲县,接着和突然攻打过来的黄巾军会合。

    太原郡这才意外被敌人攻破。

    故事合情合理,还有大汉忠臣温崇英勇就义牺牲,这……这简直是算计到了骨子里吧。

    “我是没意见,不过你们仅仅只是为了避免新的县令到来,只是这样?”

    郭缊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咳咳……为国捐躯,天子必厚待忠臣家眷,届时温崇之子仕途定将更加顺畅。”

    杨秋意味深长的看着眼前这个人,好家伙,忠臣之后啊!

    天子不对忠臣之后优待,以后谁还愿意为他卖命办事儿,真是死了都要演。

    “温崇临死之前答应了这事儿,温家没有问题?”

    “将军放心,临死之前温崇已经写了一封信,到时候会快马加鞭上书到天子那里。”

    很好,不过是大汉又添一位铁骨铮铮的忠臣而已,杨秋又没什么损失。

    演戏这事又不是第一次了,北边和公綦稠那还在演戏呢,演多了也就熟练了。

    如此,大家互相成就各自的美事儿,这何尝不是一种双赢呢?

    反正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可,按你们的计划来!”

    于是,几天之后,杨秋带领着杨家军南下进攻,然后在阳曲县这边遭遇到了阻碍,被迫停留了几天。

    过几天之后,阳曲县令温崇因为在战场上受了重伤,所以英勇牺牲。

    接着,杨家军趁着这个时候率军攻破了阳曲县城。

    再之后,众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冀州消失的黄巾军竟然已经越过太行山,来到了太原郡,然后和杨家军会合,然后几万的黄巾军北上到了雁门郡!

    马上,这一个炸裂的消息传到了洛阳。

    刘宏这边不只是知道了黄巾军的去向,还得到了大汉忠臣温崇临死之前写下的绝笔信。

    “臣温崇,身受汉禄,杨家军南下之际,本应奋身报效朝廷,杀敌御侮。然臣不幸于战场身受重伤,性命垂危,特此向皇上请罪。

    未能剿灭杨家军,实乃臣一生之最大遗憾……临终之际,臣恳请陛下宽宥臣之属下,彼等已竭尽全力,奈何贼人狡猾异常。

    望陛下速派援兵,解救阳曲县之危,务使此辈贼人毙命于汉军刀锋之下,如此,臣虽死亦无憾矣。”

    这一通感人肺腑的遗言让刘宏看了都觉得痛心,又有一个忠臣死了。

    这天下的忠臣一个个都死在战场上,留下来的都是一群不忠不孝之徒。

    但,眼下最棘手的事情是,这杨家军和冀州黄巾军怎么合流了?

    据说连张角三兄弟都逃窜到了雁门郡,怎么,这是反贼要联合吗!

    那董卓干什么吃的?去了冀州这么久,不仅没有剿灭一个黄巾军,还让黄巾军突然逃窜到了并州!

    但刘宏也知道,这是只是董卓运气差,于是他立即令董卓为并州刺史,让其率军前往并州,然后前去平叛。

    当然,董卓收到这番旨意已经是七天之后了。

    于是他只能整顿大军,打算带着军队前往并州。

    然而上万人的汉军刚刚往并州的路上行进不到十天,突然,冀州那边又派人过来疯狂求救,说黄巾军杀到冀州来了。

    艹,董卓的心中此刻有无数的污言秽语想要骂出来!

    这黄巾军到底在哪里?有没有搞错?不是说在并州吗?

    怎么又袭击到冀州来了?现在到底听谁的!

    第62章

    雁门郡六月的天气已初露暑气,连田间劳作也变得颇为辛劳。

    然而,此刻的农户们却正沉浸在丰收的狂热之中,因为马邑县去年播种的冬小麦终于迎来了成熟的季节。

    这几日,天气晴朗,正是收割的黄金时机。

    得益于今年春雨的滋润,又未遭遇干旱等自然灾害,所以粮食的收成异常喜人。

    自前两日起,马邑县周边的农户们仿佛过年一般,他们惊喜地发现,一亩地的收成竟然平均达到了七石粮食,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要知道,在雁门郡这个地方,一亩地能收三石粮食便已是好收成,多数时候仅有两石左右。

    若遇小旱,可能连一石都难以保证。

    至于一亩地四石或者五石,那都是传说中听过的事情,可是现在竟然达到了一亩地七石的粮食。

    有些地还因为肥力较好,甚至能达到八石或者九石,这就让马邑县的人沸腾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