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30-40(第2/31页)

数短之处,你也是读过书的人,以后不要再闹出此等笑话,没什么事儿就先退下。”

    这话瞬间让赵满羞愧不已,这一番话简直就像在讽刺他不学无术。

    而他也没有资格反驳,今天的他确实在太守面前颜面尽失。

    等到赵满离开之后,王柔翻看着眼前的精美书笺,这是张氏前不久上供而来的,王柔这些天抄写了自己喜爱的赋在书笺上面,果然看着雅致风趣。

    对于赵满的话,王柔只相信了一半。

    马邑县肯定发生了大事儿,不然一个当地豪右不会落荒而逃到这里找他求助,但事实的真相肯定跟对方嘴里面说的有差别。

    既然那个传说中的妖异女郎和张氏有关系。

    王柔收起眼前精致的书笺,他把家宰召了进来,让对方去通知张氏来面见他。

    此时张辽家中。

    从赵满逃亡到阴馆求见太守之后,张家就察觉到马邑县那边出了事情。

    接着,马邑留守的几个族人也骑着马带着十几个家丁慌不择路地求见到了主家。

    这些年,张氏主家这一脉专注在阴馆发展,留守在马邑的基本都是张氏的旁支。

    所以骤然从族人这里得知了杨秋造反的事情,张辽都惊呆了。

    虽然他早就看明白了杨秋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恭敬,但他真的没想到会这么快?

    是不是太急了?

    这时机选得好像不太好。

    是的,张辽正在心中推算着杨秋这次造反之后会遭遇的困难危险,怎么算都觉得困难重重。

    按理,杨秋不应该傻到选择这个时机。

    但一想到族人口中所说的杨氏处境,父亲都差点被冤枉致死。

    如今举旗造反,这也实属被逼无奈。

    “族长,眼下张氏危矣!这些年,整个马邑县都知道族长你们看重杨氏女郎的事情。

    而今这女郎造反,恐怕那有心之人会给张氏泼脏水。那赵氏一直与张氏不合,族长,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眼下族人大恐,吾辈当何以为之?求族长给出明路。”

    由于祖先那场马邑之谋的事迹,整个张氏上上下下都是一股子低调谨慎的作风。

    突然冒出杨秋这件事情,张氏族人真的是快要吓坏了。

    张元作为族长,自然有保护族人的义务,更何况,这杨秋确实和他们张氏牵扯太深了。

    虽然早知道这女郎胆大包天,但张元也没有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快。

    “族老,如果是之前那位太守,我张氏的确会大祸临头,可是现如今的王太守是晋阳王氏出身,刚刚上任不到五天。

    那郭林宗曾赞王叔优当以仕进显,吾三天之前也曾见过王叔优,这位太守折节下士,宽厚通达,对阴馆各大豪右士族均以礼遇。

    是以,只要我张氏光明磊落,太守必定不会听受小人之言。”

    此言刚刚说完,只见仆人通传太守召令,要张元立即去太守府一趟。

    这一下子,几个族人眼睁睁地看着族长被太守府的家宰带走,其中一个族老痛哭了起来。

    “吾张氏痛矣!”

    这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到另外几个人,大家面色凝重,眼带惊恐,张辽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各位族老,辽知自己年纪尚小,很多事情上经验不足。

    可是太守若真对我张氏有猜忌之心,刚刚来的就不会是太守的家宰了,而会是县兵过来羁押吾父。

    因此,张氏暂无危险。恐怕太守是想在吾父这里询问一下那位杨女郎的事情,族老们大可放心。”

    这沉稳有力的话瞬间稍稍安抚住了各位族老的心,张辽又笑着开口了。

    “不止如此,三天前,太守听闻辽颇有勇力,还曾起了征辟的心思。只是听闻吾年纪尚小,这才作罢。

    太守有君子之风,我张氏从未做任何悖逆之事,是以,即使有小人挑拨,辽猜测太守绝对会明察秋毫。”

    张辽的几番安抚终于让族人们放下了惶恐,待张元从太守府回来,听闻太守果真只是询问了一下那位杨女郎的身份信息,众人更是彻底安下心来。

    只是,张氏暂时是没有嫌疑了,可是张氏祖祖辈辈的田地财产怎么办?

    其他张氏族人都希望太守立即征兵讨伐逆贼,让张氏的田地不被反贼占有。

    可是张辽现在确认,他们张氏在马邑的田产会全部失去。

    于是天黑之后,父子俩再一次在书房密探。

    “吾儿觉得汉军会输?吾今日被太守召见,如实说出了张氏和杨家女郎的关系。

    除了纸张和冲儿之事,其他关于杨氏的事情,太守皆已系数知晓。

    显然,太守没有轻视杨氏的谋逆之心,听闻这女郎有此等神力之后,太守已经决定征召勇士粮草。

    如果吾没有猜错的的话,一旦派去马邑县的人查探到事情确如赵氏所禀,太守会很快发兵五千人以上,这样汝还是觉得杨女郎不会输?”

    张辽跪坐在父亲面前,他肃然着开口了。

    “父亲,其实在刚刚得知马邑县的事情之时,儿觉得小秋这一次太鲁莽了。

    既然已经救了父亲,那就应该立即带着家人躲起来,而不是留在马邑县等着朝廷的汉军来平叛。

    可是,辽今日才知道杨家寨的事情,知道小秋这些年早就偷偷建立了一个山寨,这还只是她六岁的时候。

    过去这七年,竟然没有一点消息传出来,而这杨家寨显然不是那等流寇之辈。”

    “父亲,小秋在我们这里不只是学了兵法武力,她还学习了一套严密的军事组织体系,安营扎寨,排兵布阵这些东西她都学了。

    现在她有杨家寨的亲信人手,又可以在马邑县募兵,真打起来,汉军胜算不大……除非他们出动几万以上的兵马,这显然不可能。”

    张元显然不是很相信儿子的判断。

    “吾儿,我知道你一直输于杨家女郎,所以对杨女郎的实力过于夸大,这世上力大无穷的人不只有杨女郎。

    但这些人徒有勇武之力,做事却只知道鲁莽无状,这种人下场往往凄惨。

    这杨女郎过去几年看着小心谨慎,可是这一次,她实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父子之间实在是想法差距甚大,于是张辽只能换了一个话题。

    “父亲,乃知道五原郡吕奉先吗?”

    张元倒确实知道这个人物,这吕奉先本是五原郡人,以勇猛而闻名并州。

    虽然这些年汉军在鲜卑压制下节节败退,但也不是一直都输的。

    在几次小型对战之中,这位吕奉先在五原郡杀得鲜卑人头滚滚,其勇武之力响彻边境,被誉为九原虓虎。

    按理,汉家天下不缺人才,若是天子重新整合边境,趁着檀石槐这几年过世,鲜卑内乱的时机攻入草原,汉军这一次大胜的希望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