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100-110(第11/16页)



    其实是赵云惜等不及,想要尽早过去看看。

    *

    几人刚吃完饭,就听到门外传来敲门声。

    赵云惜刚奔波一天回家来,到底妆容散乱,索性回房去洗漱,由着两人来接待。

    她没什么朋友,都是和二人相熟。

    等洗干净脸,重新梳了头,再出来瞧见一个熟悉的身影。

    顾璘。

    许久不见的他,很是年迈,白发苍苍,但面色红润,行动有力。

    “民女拜见顾大人。”赵云惜含笑道。

    顾璘身旁还跟着一微胖夫人,她便想起了庄娍,只笑了笑,等着介绍。

    谁知那是他儿媳和儿子。

    顾璘叹气:“亲家,你别怪我家礼数不周,贸然上门,实在是……”

    赵云惜连忙客气回话。

    原先意气风发的顾璘,如今心灰意冷,要辞官归隐了。

    “耽搁你家孩子这些年,实在对不住。”琢光是个好孩子,生得姿容绝世,才情也极好。

    他若辞官,两家便门不当户不对。

    这婚事只能作罢。

    赵云惜也有些可惜,她和白圭都喜欢琢光那姑娘。

    她那样好。

    琢光这个名字也好。

    张白圭在旁听着,沉吟片刻,认真道:“老师所言,白圭心中明白,只是以当年情理,我为白衣,卿为千金,也没有嫌弃我,如今我不过小小翰林,凭什么因此退婚?”

    顾璘拍拍他的肩膀,心中感动,片刻后,才含笑道:“缘分一事,自有天定,如今徒生波折,实在有缘无分。”

    赵云惜斩钉截铁道:“若是这个极有,倒也不必退婚,两个孩子如今年岁渐长,能为自己做主,若他二人再见一回,彼此不愿,倒也罢了。”

    她捧上茶水,满脸恳切道:“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如何?”

    这样一说,顾璘神色间便带着犹豫,片刻后叹气:“罢了,你说得有道理,琢光就在马车中,白圭喊她进来吧。”

    张白圭躬身应下。

    他迈步走出院子,片刻后,身后便跟着一个穿着素衣的少女。

    赵云惜看了一眼,便爱上了,原先年岁小,琢光亦娇嗔青涩,如今倒当得起一句风华正茂。

    那小脸粉白,眸色清亮,实在惹人喜爱。

    张白圭亦眉眼柔和,引着她坐在太师椅上,却见顾琢光落落大方地上前见礼。

    互相寒暄过,才坐下。

    赵云惜上前来,握着顾琢光的小手,温和道:“好孩子,这两年苦了你了,瞧着清瘦不少。”

    毕竟是守孝,颇受磋磨。

    顾琢光纵然立在这样局促的小院中,依旧面色柔和,轻声道:“谢姨姨挂怀,琢光无碍。”

    张白圭将果盘和点心往她跟前推了推,笑得温和:“顾姐姐,尝尝吧。”

    两人说着话,自有一番熟稔。

    赵云惜心里就有数了。

    张白圭亦开诚布公道:“在我心里,我以为会和顾姐姐成婚,却不曾想,今日会听到这样的话音。”

    “以我的意思,你我年幼情分,自然当成婚。”

    张白圭眉眼清正,他恪守礼节,从未和旁的姑娘有星点沾惹。

    顾琢光哑然失声。

    她自然是愿意的,对张家也足够知根知底。

    片刻后,才道:“承蒙不弃。”

    顾璘却还是有些犹豫,因为惊才绝艳状元郎,中进士后第一件事,便是提亲成婚,但他家没有。

    这些年的杳无音信,他主动退婚,不叫白圭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也是为着他好。

    赵云惜噗嗤一声笑了,温声道:“这事怪我,是我不够积极,我总觉得,年岁大些再成婚才好。”

    以现代人的想法来看,最起码达到法定年龄。

    而两个孩子都不到了。

    如今倒是正好。

    “只要他二人愿意,我自然是没有意见,我喜欢琢光这孩子。”赵云惜直接表态。

    张白圭亦点头:“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妻子不是顾姐姐。”

    若白圭退婚,那等待顾琢光最好的结局是青灯古佛,最差的结局是嫁给旁人做续弦,她年岁已长,婚嫁一事,便是噩梦缠身。

    顾璘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

    九月初二是个黄道吉日,赵云惜带着媒人和聘礼,张白圭带着自己一众好友,往顾家去下定。

    众人这才知道,他说自己已经订婚竟然是真的,还当是托词,或者乡下妻子太过粗鄙,不肯带到人前。

    已经走了流程,成婚一事便顺理成章。

    先给家里去信,又请了一个月的假,回乡成婚。

    春日莺飞草长。

    非常适合成婚的好季节。

    村里办酒席,对于大家来说实在熟门熟路。东家借桌,西家添椅,锅碗瓢盆亦不能免。

    而赵云惜在这一瞬间,共情了当初吃糙米的婆母。因为她现在也想吃了。

    成婚真的很费钱,来来回回,竟然把她攒的家底掏空了。

    不肯委屈孩子,那就只能委屈他娘了。

    *

    大婚当日,张家台热闹极了。

    到处都张贴着状元亲手所书的喜字,显得红红火火。

    张镇和李春容笑得见牙不见眼,乐呵呵地跟王秀兰显摆:“本来说是在京城办,但是想着我俩腿脚不方便,这才回乡来,也是忘不掉乡里乡亲的恩情,和大家才是最亲近的人。”

    成婚忙乱至极。

    张白圭如今是京官,又出身翰林院,深得上峰喜爱,这成婚自然极为排场。

    请了府城的几个大厨,办得红红火火。

    张家台的乡亲以为,自己能吃上状元郎的酒席,没想到,来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身份一个比一个重。

    于是大家自发的开始准备席面,帮忙跑个腿,见席面上有位置了,见缝插针的吃上两口。

    张白圭穿着状元服,坐在高头大马上,出发往江陵小院去接亲。

    林子坳和叶珣跟在他两侧,满脸唏嘘:“不曾想,就连白圭都成婚了。”

    几人难免看向一旁的叶珣,笑嘻嘻道:“你年近三十,再不成婚,就要老了。”

    叶珣神态自若,漫不经心道:“我身患隐疾不能人道,还是不要成婚。”

    他不想成婚。

    成婚就要离开现有的一切。

    他如何舍得。

    几人连忙转换话题,不敢再提这些。

    在明朝,寻常人成婚,男子被称为小登科,只要有条件,就能打扮的跟状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