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红楼]林家天骄》 50-60(第7/15页)
想还。
林如海兢兢业业在统计,没多拉帮结派,眼瞧着是个听话的主。
左侍郎迫不及待提了两个员外郎上来,将林如海属下的名额都给占住,户部尚书的人反倒没能再爬上来一个,可不就犯了忌讳,跟尚书明面对上了。
这两人之前一个左侍郎一个右侍郎,的确不对付,只不过尚书大人资历更深一些,右侍郎如何肯屈居人下,自是决定效仿吏部的柳侍郎那样,架空户部尚书,底下之人大多听他的,一切都会很好办,他也如此做着。
空降来的林如海没有帮手,肯定影响不到他们的权柄,也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太子还抽不出功夫分辨这二人的争端,大心事放在前户部尚书那里,那老家伙虽然致仕,权利却不肯撒手,马帮的事还是他负责联络,这可不行。
本着最后捞一笔的心思,把利润压倒了极致,惹得盐商们怨声载道,他也不在乎,反正后头有人会给他擦干净屁股。
江南那里,盐政形势不太好,卫二爷查看了盐引的发放后,发现不小端倪,甄家看着是把控了盐政,但三分天下,另外两家加起来比甄家的多,若是不听话,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他这个巡盐御史。
青帮和马帮怎么会听话呢,他们都没有倒戈,只是合作罢了,而且还在蚕食甄家手里的那几份利润,盐是一刻不停得用力生产,反正他们有得是渠道可以售卖。
如此一来,肯定不会让甄家好过,之前还算是合作共赢,现在直接是两家吞并一家,彻底要让甄家出局。
甄宝玉看着目前情形,大笔的盐引没人购买,盐商们利润稀薄,青帮和马帮之人,竟想独吞盐引,卫二爷怎么可能会卖给他们。
如此,就只能僵持着。
甄宝玉头疼至极,没什么好法子,当初觉得他们两个帮派肯定会给面子,结果没想到全是太子的人,真的是凭白帮助太子,拿下了江南的盐政。
有时候甄宝玉也不知道林泽是怎么想的,到底是在帮甄家,还是在帮太子。
一封封书信送到姑苏去,全被林铁拦下,派人送信说,林泽闭关读书,暂时没工夫管这些事,殿下的幕僚们肯定能有所作为的。
七皇子的幕僚们死了一片,又赶来一片,面面相觑,全无办法,内心深处,觉得林泽是故意的,他也没有办法,不过是推诿,显得自己没有那么无能而已。
被人下了面子,在七皇子这儿自然没什么好话,左一个年纪轻办事不牢靠,右一个不以殿下之事为先,挑拨离间,甄宝玉是看不下去的。
劝也劝过了,七皇子谁也不听,就想回京,如今局面,已经让他看清自己几斤几两,根本不堪一击,给太子当绊脚石的资格都没有。
卫二爷倒还想挣扎一下,第一次补上实缺,落荒而逃,往后只怕没有机会了。
几人还没商量出个对策来,太子的第一波发难接踵而至,甄家舒服惯了,总有那么几个不听劝的,当街强抢民女,被巡查的捕快发现,二话不说扭送到衙门。
那群纨绔子还不带怕的,知府衙门也不是第一回进,又没有真的抢到手,大言不惭让知府快点放人。背靠太子的知府早就按捺不住,十板子下去,出气比进气还多,眼瞧着是活不成了。
事告到甄应嘉这儿,仗着辈分高,还想让甄应嘉去寻那知府麻烦。
事态远不止这般简单,哪止一个知府态度转变,金陵的、苏州的,全都逮着机会就整治人,不仅是甄家子,四王八公各家都被寻过麻烦,薛家的那个独苗苗薛蟠同样被打得下不得床。
当真是逮着一个,就打一个半死不活,越是离甄家关系亲近,越是打得狠,各家头疼欲裂,尤其是逮到那种独苗苗的,家人是不死不休了。
甄应嘉官职并不高,捞银子还行,在这种大势之下,能做的有限。
王子腾看着江南的局势,庆幸自己没有真的上七殿下的船,瞧瞧卫二爷那模样,活脱脱是要拉出去垫背的。
就在甄家无计可施,一封封书信催林泽的档口,事态突然变得崩坏起来。
一波意想不到的关门浪潮,席卷整个盐市。马帮的利润压得太薄,已经越过了盐商的底线,整个市场在他们这波骚操作下全面崩溃。
制盐的看着盐场堆积如山无处安放的盐不知所措,百姓看着关门大吉的盐铺不知所措,盐场的负责人看到无人购盐,也慌乱不堪。
剩下少数还在售盐的铺面眼见有利可图,开始限购,哄抬盐价。
明明有盐,却运不出去,明明要买盐,却哪里也买不到,简直乱成一团。
青帮和马帮的当家之人到底是草莽出身,一心只想捞银子,想不到那许多利民之事,就算有人觉得不妥,也阻碍不了大流。初期没有控制住事态,等意识到不对,开始上报时,已经为时晚矣。
哄抢随之而来,太子并不想伤民,这虽然是七皇子应该背的锅,但民变发生,谁也不想看到。
前户部尚书也没想到,他捞得最后一笔,竟能造成如此惨状,吓得昏在床上,一副进气不多的模样。
林如海瞧着也诧异非常,盐政不该是这样的,林泽还是有利民之心的,不可能会煽动民变。
气急败坏的还有江南甄家,加盟的盐商关门大吉后,又加之知府衙门对他们多有整治,一副大势已去的模样,竟联合起来,要甄家退加盟费,一户就是十万两,加一起不是小数目。
如今一番闹腾,谁还不知是甄家背地里搞得鬼,把盐政弄得一团糟,之前说甄家仁义的民众全都反应过来,暗恨甄家装模作样,竟然利用他们这群小老百姓牟利,每日丢到门上的烂菜叶臭鸡蛋不计其数。
早就没有心气的肃郡王,在连番打击之下,病倒了。甄家的老祖宗也瞬间苍老许多,一家子不知该如何是好。
扬州知府一份奏折参了甄家,甄家胆大包天之举,让陛下震惊,如今民变之下,又不堪重用,当着众臣的面,圣上将肃郡王骂得一无是处。
后宫看笑话的,几乎能对着甄妃的面冷嘲热讽,这哪里是上得了位的皇子,怕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吧。
甄妃也被禁足了,总有种大势已去之感。林泽呢,还不出来吗?算算日子,二月初二也快到了,就怕来不及。
突然甄妃又想起林泽跟他甄家还是保持着距离的,他们甄家如此模样,对林泽似乎没多少打击,难怪能闭门不出,一心科举。
发生了民变,不得不处理。甄应嘉去找了青帮和马帮的大当家,大家又很配合了,想着让利给盐商,应该很快能平息下去。
可不知哪里出了问题,马帮和青帮底层的帮工们,都来揣着这次事件的源头,明摆着跟两家脱不了关系,无非是他们的头压利润压得太狠,要不盐商倒闭,要不抬高盐价。
林如海打盐政打的那么严格,哪个敢随意抬高盐价,可想而知倒闭是必然的。乱想之下想发灾难财的、想乘机抢东西的、想搅混水牟利的,什么人都冒出来了。
几家的头还没跟盐商谈妥条件,底层帮工们月钱没结清,便开始抢了大批盐当街倒卖,卫二爷这个巡盐御史怎么会让私盐贩卖,可不敢抓,也抓不过来,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