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240-1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买活》 1240-1250(第8/18页)

普遍得到的利益多,抚养时就会倾向哪个性别。在这件事上当然也不必举出个例来反驳,一旦开始统计,就只有数字、利益和冰冷的人性。”

    窦小妹在大学读书时,便是选修的统计学和社会科学,这社会科学也是典型的文科院系,毕业后如果没有进官廨做事,在民间是没有职位的。但好在她做得一手好油画,虽然没有入读相关的专业,但天赋超然,随意旁观西洋工匠作画,便可偷师。

    这出众的天赋,也令她得到洋番画师的欣赏,从大学毕业之后,她很快就成为羊城港知名的女画师,她作画笔触柔和,虽然是油画,却又兼得仕女图的东方神韵,和顾眉生擅长的工笔花鸟,又不是一个领域的。

    经她绘成的肖像画,比照片仙画更能捕捉人物神韵,而且往往比仙画中的人物,要美丽得多,看着是一个人,但入画效果却截然不同,也就难怪非常受到追捧了,别看年纪尚小,但身家相当丰厚,这也是个多面手,平时除了绘画之外,就喜欢看点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也蠢蠢欲动,想要自掏腰包去做一些课题的调查,因此,她对于羊城港乃至买地,一些一般人感受不到的社会现象,特别清楚。

    “正所谓,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长恨歌所说的,就是社会利益结构变迁导致生育决策的变化,即便是对于重男轻女这种根深蒂固老观念的改变,其实速度也往往比想得要快得多。从福建道的统计结果来看,就算还有些以务农为主的地方,依旧更喜欢男丁,但大面来说,既然如今在买地生女有利,那最后长到一岁以上的孩子,性别就是女子更多。”

    “福建道耕地本来就少,农业占比很低,正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改风易俗的速度,是否也和地理有关?”

    别看一帮小姐妹个个似乎都是文华荟萃、风流倜傥之辈,但谈到国家大事时,语气也迅速冷静下来,倒也不夸夸其谈,语速都是很快,显出她们极其敏捷的思维速度。窦小妹点头道,“不无可能,因此,农业占比越高、机械化越低的省份,生育时的性别偏好,改变得也就越发滞后。”

    “不过,开启民智之后,也会有相当的改善。只要叫他们知道,生了女儿至少还能送出去做工换钱,而不是只有换亲时能为家里牟利,那么养育多于男丁数量的女儿,就仍然是有利可图的事情。这些年北方的情况不正常,受到灾异影响,人口流动速度非常快,也没有一个有效的统计体系,从农业占比高的两湖道来看,男女比大致在男六女四这样——两湖道移风易俗的速度肯定不如沿海快,但这个改变的速度也是相当可观了,可以推测,再十年之后,应当会回归自然比,也就是大致相当。”

    “两湖道被我们占领,也就是十年左右,期间还有五六年受到灾异影响,也有如此的变化,治理官吏是用了心血的。这也可见,任何地方被我们买地完全治理之后,只需要二十年也就是两代人的功夫,人口比例就会趋于平衡——以我们买地如今实控的本土来说,南洋、北方都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才刚入手没有多久,也就是因为新纳入了这么多人口,如今南面的婚配才会依然是个问题,不然的话,如今江南的男子,娶妻其实不会像眼下这么辛苦的。”

    依旧要持续两代人的人口失衡,该怎么解决?数字是客观存在的,绝不会凭空消失,前两代人中存在的那些数字,如今就成为了各地逐渐形成规模的光棍屋了。

    至于那些没有入住光棍屋的单身男子(因女子只要愿意都可结束单身,单身女子的数量相比庞大的单身男子数量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归宿其实更加凄凉,不是因为各种原因默默地早死,就是在对未来丧失希望的情况下,走了歪路,成为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被毫不留情地消灭剔除了出去——买地的重刑犯、暴力犯、苦役犯里,有家室的男子都是少见,八成以上是这种单身汉。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定期清除掉数字,比如异想天开地把若干年岁以上的单身男子,强制性地互相婚配,组成空有形式的家庭,掩耳盗铃地降低单身数字之外,又或者干脆全都杀死以及放逐——这些种种绝不可能实现的疯狂构思之外,无非就是如窦小妹所说的一样,把数字转嫁出去。

    从华夏之外的地方,不断吸纳女性人口,并且鼓励她们和华夏男性成婚。一定会有人结不了婚的,如果这些人是欧罗巴、哥萨克、罗刹、占城、安南……这些地方的男子,那就不是我买地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喽?

    “你说起《羊城消息》要发那些洋番边女报道的事情,我就想起来了,其实那些去到边远小镇的洋番女,日子过得是不差的,八百两银子虽然多,但也不是说全都扣掉,自己只够吃喝的来还。总会留点生活费的,只要不考虑买房什么的,也足够她们花销。只要在当地找个有房子的丈夫,那也就是相当于自己的工作收入低点,倘若得了提升,债务一减免,那就更有希望了。”

    顾眉生被窦小妹这么一启发,也是想起这点,道,“如此还有一个妙用,就是稳固了这些边远地方的人口,这是我亲眼所见——这些娶了洋女妻子的人家,因为妻子在清债前不便离开的缘故,也就等于是要在当地定居下来了,不会随意迁徙。住得久了,年岁一上去,也就舍不得离开,很多新城镇的人口,就是靠着这些迁移户稳定着,也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既来之,则安之,有了家室,何处不是家呢?”

    吴香儿的视野之所以如此开拓,也多亏了这些姐妹们时不常的清谈中带到的信息,她也是点头道,“是以,在这二十年到期以前,任何一个能引入女性的渠道,都绝不会被轻易关闭。是这个道理不错,但却不是全部的道理。”

    众女听到窦小妹说起婚配问题,本来也是议论纷纷,觉得有两个不敢信之处,一个是移风易俗速度之快,百姓成婚难这个感觉成百上千年的老问题,居然再要二十年,在设计中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二个则是难以想象,这男丁为了娶亲,居然连八百两的债务都肯一道背负,是有多么的迫切。

    但听到吴香儿说,这不是全部的道理,更是惊讶。纷纷道,“这难道还不够么?还有别的因由?”

    便是顾眉生,也有些惊讶,思忖片刻后也是笑道,“哦,我懂了!这是为了削弱敌方吧?自古以来,强盛大国,压服周边小国,朝贡称臣的政治结构,在我们买地这里已经不适用了,我们买地的道统,是最有生命力,最活跃的,凡是无力抵抗我们的小国,那些王公贵族,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统治的结构,被我们买地道统轻而易举地颠覆。而凡是有余力抵抗的国家,则无不会把我们当成深仇大恨的死敌。”

    “如今这世上,有余力抵抗的,无非就是欧罗巴诸国了,这注定是绵延数十年的阳谋之战,对抗将发生在所有方面,既然如此,从各方面削弱敌人,也是理所应当。这是横跨代际的战争,从代际考虑,吸纳欧罗巴女子,一方面可解我方婚配之厄,另一方面,也等于是吸纳了欧罗巴的生育力。

    他们本来自然也是男多女少,如今女子更少,男子娶妻不易,下一代数量锐减——从此刻来说,彼方与我的人口,或许是大致相当,或许是略输了几筹,这人口相当,加上距离的加持,即便工业水平远远不如,也还能勉强抗衡我们,施展出一些计策来。

    可如果我们放开门槛,增加运力,更促进了女子往买地的流通,打开海陆两条通道的话,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方人口更多更加强盛,彼方人口却是锐减,彼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