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修罗场里狂飚演技: 14、第十四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我在修罗场里狂飚演技》 14、第十四章(第1/2页)

    陈乡绅背着手,说道:“这世道,若没有一点人脉,干什么事都艰难,更别提官场上了。”

    吴阅点头,“陈兄所言甚是。”

    陈乡绅拍了拍他的肩膀,“吴老弟太过老实,我若像牛马一般被人差使,指不定早就找门路了。”

    吴阅没有吭声,知道他还有下文。

    陈乡绅继续道:“虽说我朝甚少有举人做县令的惯例,但也不是没有,只要有门路,总有法子促成。”

    吴阅故作为难道:“可是吴家小门小户……”

    陈乡绅做手势打断,“所以才说吴老弟老实,有些机会啊,一旦没抓住,转瞬即逝。”

    吴阅沉默。

    陈乡绅点到为止,没再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稍后二人分头离去,吴阅的心情变得微妙起来,因为方才陈乡绅的话他都听了进去。

    在回衙门的路上吴阅一直心事重重,他已经忍耐王县令许久了。

    亦或许陈乡绅说得对,倘若后年他再次落榜,岂不还得继续忍耐王县令?

    想到这里,吴阅只觉得胸中郁闷得厉害。

    先前他跟陈乡绅讨论会试考题,陈乡绅也称赞他的答卷观点,认为有可取之处。

    偏偏他落第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岳丈也觉得他的答卷观点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就是没有被选中。

    以前吴阅不服气,接连三次失利后,不得不信时运不济。

    倘若第四次又失利呢?

    他不愿去想那种未来,更不愿去想继续面对王县令的窝囊日子。

    傍晚吴阅下值回到家中,在边厢用饭时心不在焉。

    沈映蓉给他盛开胃的酸萝卜老鸭汤,说道:“郎君怎么了,心事重重的。”

    吴阅回过神儿,“没什么,许是近些日太过劳累的缘故,有些伤神儿。”

    沈映蓉把碗盏放到他面前,又给他布菜,“有时候我恨不得自己是儿郎,能帮衬一把。”

    吴阅失笑,连忙摆手道:“那可使不得,若是传出去我断袖,阿娘只怕得急死。”

    沈映蓉娇嗔地拍了他一下,“瞎说什么。”

    吴阅笑眯眯尝了尝汤,咸鲜十足,非常开胃,他赞道:“今日的汤甚好。”

    沈映蓉:“酷暑难耐,郎君又日日忙于差事,都清减许多。阿娘说待到秋冬,得多补补才好。”

    吴阅温和道:“家中二老有惠娘照料,我无需为他们费心,着实辛劳你了。”

    沈映蓉:“今儿上午我同阿娘说起你的差事,我们都很担心你。”

    吴阅:“无妨,我暂且还能扛住。”顿了顿,“若是受不了,自会请辞。”

    沈映蓉道:“郎君心里头有数就好。”

    夫妻二人难得的吃了一顿清闲饭,饭后吴阅去书房,沈映蓉以为他要温习功课,倒也没有多问。

    桌案上的书籍吴阅是怎么都没心思翻阅的,他背着手来回踱步,思绪万千。

    陈乡绅说走萧家的门路,他越想越觉得可行。

    倘若能使法子打通萧家的人脉,谋得其他县城的县令职位,日后继续会试也多了几分底气。

    那萧家在京中何其权贵,萧煜一母同胞的姐姐是贵妃,兄长又是吏部侍郎,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让他们这群蝼蚁寻得出路。

    吴阅左思右想,越琢磨就越是觉得这条路可行,可是要如何才能攀得萧家的门路呢?

    他细细回忆当时萧府设宴遇到的那些人。

    那萧煜才来宜州不到两月,与他走得近的自是萧家子弟。

    他与萧同晖等人并不熟识,若靠冯云朝牵线搭桥……还是罢了,他拉不下那个脸。

    吴阅摸下巴沉思,总归觉得这事不大体面,最好越少人知道越好。

    他思来想去,把主意打到了黄乡绅身上。

    黄乡绅是致仕官员,萧煜到这儿,他曾在春晖园设宴款待。

    此人没甚官架子,人也亲和好说话,处事特别圆融,对他们这些士子也很好。

    吴阅思虑再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决定先走黄乡绅的门路。

    拿定主意后,他回到寝卧,问起沈映蓉,打算动用库房里的那支长白山人参。

    沈映蓉颇觉诧异,问道:“郎君是哪里不舒服吗?”

    吴阅摇头,说道:“我在外头办事,总免不了打点一二,明日你把它取来,跟爹打声招呼便是。”

    沈映蓉轻轻的“哦”了一声,没再多问。

    那支人参还是公爹吴安雄的朋友送他的,如今动用,自要跟他说一声。

    翌日沈映蓉差人把库房里的人参取来交给吴阅,他携了礼盒便出门去了。

    沈映蓉把这事同二老说了说,吴安雄很是诧异,却也没有多问。

    因为吴阅行事素来稳重,如今他已经接过了家业,担起了吴家前程,作为长辈,自要鼎力支持。

    当时他们都以为他拿去送给了王县令,不曾想接手的人是黄乡绅。

    今日休沐,吴阅得空去了一趟黄家。

    哪晓得黄乡绅没在祖宅,家奴说他去河边钓鱼了,于是吴阅又去了一趟河边。

    致仕的老儿日子过得清闲,又有朝廷的俸禄养着,别提有多快活。

    黄乡绅身子骨硬朗,酷爱钓鱼消遣,河边蠓虫多得很,他却不怕叮咬。

    吴阅寻来时,黄乡绅今日运气好,得手好几尾河鱼。

    家奴在远处守着,吴阅说明来意,家奴忙上前通报。

    黄乡绅扭头,吴阅行揖礼。

    二人虽没怎么打过交道,相互却认识。

    黄乡绅温和道:“这阵子河务繁杂,吴县丞怎么得空来找我这老头子了?”

    听到这话,吴阅五味杂陈。

    他规规矩矩走上前,再次拜礼道:“不瞒黄公,吴某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

    黄乡绅同家奴做了个手势,家奴毕恭毕敬退下。

    河边一时变得清净,远处时不时传来蝉鸣,黄乡绅指了指旁边的矮凳,道:“坐。”

    吴阅依言坐下。

    黄乡绅盯着平静的河面,说道:“咱们江玉县地势不好,最易被水淹。

    “每年到汛期的时候,便是衙门上下最为紧张的时候。

    “千家万户的性命都系在当官的身上,可大意不得。”

    吴阅点头,“黄公所言甚是。”

    黄乡绅看向他道:“这阵子你们衙门上下辛苦了,老百姓有你们护着,也安心。”

    吴阅忙道:“此乃分内之事,不敢邀功。”

    黄乡绅摆手,“朝廷三年一考课,若想往上升迁,政绩出不得任何岔子,想来王县令的压力也不小。”

    吴阅点头道:“这些日王县令确实承受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