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1948的奋斗人生》 170-180(第4/15页)
3个?不是吧,就这么一个活儿还要三个人?
众人面面相觑,有些不解。就是来看热闹的何雨兰也偷偷地拐了方大海一手肘,问起了缘故。
“没听这是暂定嘛,暂定,那就是说,这三人目前属于考察期。或许是想看看他们的工作能力,等着考察完了,再从中选一个最合适的不安全。”
什么最合适的,要方大海说,街道这是想吊个胡萝卜,让这三个相互监督还差不多。这一次选人,比以往他看的小说电视里,多了个暂定,看样子他提出来的问题,上头多少还是给了点重视的。
用这种竞争上岗的法子,一方面能让他们相互挟制,另一方面也给政府审查提供了便利。要说了解底细,谁能比得上这些日夜相处的邻居?若这里头真有个敌特什么的,在这种相互防备的竞争下,那是最容易被发现的。
想到这里,方大海抬眼看了看何毛柱,侧头对何雨兰说道:
“明儿你和二叔说,想稳稳的将这联络调解员的岗位拿到手,那以后就要往街道办跑的勤快些。”
勤快?这是让二叔多去刷刷脸?道理倒是能听懂,可这院子里鸡毛蒜皮的事儿,说到街道去……能有什么用?人家不烦吗?
“只要理由正当,怎么可能烦?”
那什么是正当理由?
从来没经历过这些的何雨兰,一脸茫然,不懂自家院子里有什么事儿能算正当理由
的。
“钱家是残疾人,二叔可以帮忙去问问,政府有没有针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这是不是正当理由?咱们院子小孩儿不少,附近却没有幼儿园,问问街道这附近有没有这个计划,是不是正当理由?还有为没工作的找工作,没结婚的找对象这不都是正经事儿?”
啊!这也归调解员管?不是说联络调解员就是宣布执行街道各项政策的嘛,最多就是再加个调解邻里纷争。怎么让方大海一说,这,这就好像成了这院子的大管家一样了呢。
“多干点,多关心点总是不会错的,记住喽,在关心邻里的事儿上多用点心怎么都不会错的。对了,还有一点,只要是涉及到违法犯罪的,那就千万别沾手,该上报上报,该找公安招公安,这个一点都不能错知道不?告诉二叔,服务人民,这四个字吃透了,不定哪天他还能混到街道当个公家人呢。”
二叔有机会也当个公家人?
何雨兰眼睛嗖的一下就亮了。也不去想为啥这些话方大海自己不去说,而是要让自己去说,只一个劲的跃跃欲试,恨不能立马就跑到何毛柱家,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二叔。
可惜,这会儿真不是时候,人街道的人还在上头讲政策呢,要不方大海怎么会说让何雨兰明儿告诉何毛柱?时间不允许啊!
方大海的边上坐着的是李大强,作为方大海以前的老部下,虽然方大海如今和他不在一个单位了,可到底也是高升去了上级单位不是!所以李大强难得和方大海都在院子里,还凑一起开会,他是第一时间就坐了过来,想亲近亲近。
这会儿看着方大海和何雨兰窃窃私语说完了,忙侧头小声问候了起来。
“大海,听说你们前阵子那什么培训的挺忙?”
“是挺忙,不过我年纪轻,上课什么的,没我什么事儿,只要在单位值班干活就行,倒是还算可以。”
“你没上课?不能啊,你可是破过好几个案子的,经验多丰富啊?”
“我那算什么,在市局,随便挑一个出来,履历都有三五张。说起这个,你没去培训?”
方大海不想和李大强说什么经验不经验的事儿,就他这年纪,做太多未必都是好事儿。踏实点才更容易让领导喜欢。只是这种经验不该是他这样的人能懂的,所以他利索的转换了话题。
不过这李大强他们没去培训也确实出乎了方大海的预料,他还以为自己这些曾经的手下,因为是从车夫中选出来的,属于公安系统中经验最薄弱的一环,会优先安排呢。
“哦,这个啊,陆主任说了,优先照顾派出所的同志,毕竟他们才是第一线的。至于咱们,估计明年能轮到了。”
这倒也算是个理由。
“那你们最近忙什么?我听大江说,都有好几个月了吧,每天都加班到挺晚。按说咱们区没什么案子发生啊?”
“不是案子的事儿。是……”
听到方大海问,李大强想也不想,就张口要将事儿说出来,他这动作……方大海惊了一下,忙抬了下手,打断道:
“先想好啊,是不是能说你心里有数,别一个不小心,将不能说的说了。”
这是为了李大强好,他懂!不过这事儿真不是不能说的,只是前阵子太忙,没功夫说而已。
“是人口调查的事儿,6月底那会儿,终于都登记完了,最近几个月是统计整理,户籍科人手不够,就将我们都调过去帮忙了。”
哦,是这个事儿啊,方大海也有听说过,只是因为市局的户籍科和他们刑侦不在一个楼里,所以消息不灵通而已。
“那现在统计完了?”
“嗯,上月月底,资料都转移到了市局了。你没看见?”
“上月月底?那我还真没法子看见,我去公安学校布置培训操场去了。”
搜查实践训练这样的课程,不可能指着一个人布置,总要多几种思路,才能更好的锻炼学院们的思维和眼力对吧!所以在布置现场的事儿上,方大海哪怕是再躲,也没用,还是被拉去凑了一回热闹。
也因为他出去了几天,平日又要分担其他人的活儿,所以即使事后,也没功夫打听。倒是真错过了这么一桩大事儿。
“人口调查数字出来了没有?”
不过不要紧,他消息来源还是挺广的,像是这会儿的李大强,不就是
最好的消息来源?
“出来了,听陆主任说,咱们国家现在人口超过了6亿。嘿,你说啊,当年和小鬼子打仗那会儿,报纸上都怎么喊来着?四万万同胞。打了这么多年仗,死了这么多人,这怎么……人居然还越大越多了呢?”
对这个数字,李大强是真迷糊啊!他明明记得,光是京城周围,因为小鬼子就死了不少人,郊县的农村,多少地方整个村子都空了,这怎么人数反而多了呢?
这个问题……方大海还真知道。
“四万万?呵呵,你知道这数字是什么时候的吗?”
李大强怎么知道?
他一脸求知的看着方大海,习惯性的捧哏道:
“不知道,大海你知道啊?赶紧说,让我也长长见识。”
“实际上,这是道光年间统计人口的数字,那是,那是1834年的事儿了。”
嘛?1834年?一百多年前?
李大强倒吸一口凉气,不可思议的呢喃道:
“这,这三代人都生出来了吧!后头就没查过?不该啊,我记得有过的呀。”
确实有过,还不少。只是……
方大海心下叹息着,统计人口其实也是国家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