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1948的奋斗人生》 140-150(第10/13页)

,但凡有能挣钱的活儿,就急吼吼的往上;扑,没几个有远见,想着多识字读书,给自己打基础的。

    “那,那……大庆啊,你要记住一句话。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明白吗?”

    第148章 新法出……

    机会?还是识字的机会?于大庆这小子是个爱动脑子的,自打这一天从方大海家回去,脑子就没闲过,但凡看到个工种,就琢磨一下这要人的条件。这一看二看的……他倒是真的看出了点什么,有一天晚上趁着小伙伴们都在他家院子里帮忙做零活的功夫,好好的说了一下读书的事儿。

    “我盘了一圈,发现这读书的事儿真不是一般的要紧。你看啊,账房这个要读书识字的,这个没的说吧?”

    那肯定的,哪怕是我大清还在的时候呢,那账房也是个体面活儿,走出来都要喊一声先生的。

    “可你们知道不?现在外头商店里的伙计,也要识字啦。”

    嗯?就个卖货的,也要识字?边上几个忙着做工挣钱,已经好久没去扫盲班识字的大孩子手里的活儿齐齐一顿,抬头看了过来。

    “这要识字干嘛?认得东西,能说的清楚价格不就成了?”

    “说是要开单子,写了单子再让买的人去收账台付款。”

    “这么麻烦?”

    “可不是,另外啊,压货送货的也要识字,说是要对什么货单。”

    压货的?这个以前大多都是青帮混混们干的活儿,这样的人可没几个识字的,怎么解放了,这事儿一下就麻烦了呢?连着这样浑人都能干的活儿也有要求了?这世道变得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众人面面相觑,忍不住也跟着开始回忆起自己认识的人的情况,回忆自己遇到过的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一个个忍不住嘀咕。

    “我前几天去帮人寄信,瞧着那柜台里头发放包裹的好像也识字,要看那什么地址,核对姓名来着。”

    “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昨儿我去**厂子送货,看着那看大门的似乎也认识几个字,邮递员送信进去,他还拿着粉笔,在一个板子上抄写名字来着。”

    “不是吧,看门都要识字?那这么的不识字的人还有活路?”

    “扫大街不要识字的,哈哈。”

    真是的,说着说着这些人就又开始往外扯了。于大庆没好气的看了那个说扫大街的人一眼,咳嗽一声,强行将话题又扯了回来。

    “我说这话是想告诉你们,大海哥说了,以后不识字,活儿不好找,让你们去扫盲班勤快点,若是能那个证出来,哪怕是最低的初小呢,

    将来想找个好工作也能更容易些。”

    嗯?找好工作?方大海这是又透露什么内部消息了?

    虽然这里坐着的很多人,和方大海并不算熟悉,有些甚至连着见面都没有,可因为于大庆和几个以往跟着去套兔子的孩子,方大海的名字在这一片那是相当的有名,甚至这些大孩子们在出去做活儿,遇上别人欺负的时候,也曾扯过他的名字,来一句我有兄弟可是公安这样的话。

    再有这一排的院子能建起来也有方大海的帮忙,所以听到说是他的意思,所有孩子都立马慎重了起来。有个同样脑子不满的,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里的事儿,转头问于大庆。

    “大海那边……是有厂子要招人了?”

    于大庆看了这人一眼,想了想,慢慢的点了点头。

    “他没说,不过看他的意思,估计会有。”

    这一句话,可是点亮了不少人的眼睛了!好几个都嘻嘻嘻的笑出了声。

    “要是真有厂子招人,那肯定比蜂窝煤铺子好啊。”

    “可不是,你看那些厂子里的人,干的活儿不比咱们的多,可挣得钱呢?保底那可就是10块!还有休息日什么的。”

    “可不是,一旦干的时间长了,那工资也涨的快,稍微能干点的,可就有18-25块呢。”

    “我听说,还有工会会帮他们要求涨工资什么的。”

    工厂确实好,于大庆和方大海家的院子里人都熟悉,早就知道那些大师傅的工钱了。

    “何家二叔一个月有40多呢,他们院子里一个大师傅,也差不多这个数。”

    “好家伙,这就是样一大家子都够吃喝了。”

    想想那工厂里的好工资,想想如今这辛苦的日子,几个大孩子咬咬牙,也来了一句:

    “学,我们都想法子继续学,不学出个证来,那将来可是要亏大钱的。”

    “对,反正扫盲班又不收钱,咱们学了就是赚了。”

    很好,大家读书的积极性又起来了。要这么的,那等着大海哥能介绍人考核的时候,想来能去参加考试的人就更多了吧!那或许会有更多小伙伴们走向更好的路。

    这么一想,于大庆欢喜起来,摸着鼻子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算是为这一次的谈话再加了一把火。

    “大海哥说了,让我去考高小呢,说是考出来,将来路子更宽。”

    直到于大庆和方大海最好,可听着这样的话,小伙伴们还是微微的酸了一下。不用想也知道,这更宽的路肯定挣钱也多。哎,他们还是落后了呀。

    孤儿们筹谋着更好的路,方大海也用心的盯着各个工厂的兴建,只是这厂子还没轰轰烈烈的大搞起来,另一件已经流传许久的事儿反而先出炉了,炸了整个京城,不,或许是整个我党统治范围内的所有人。

    “《婚姻法》?怎么政府一上来不搞什么约法三章的那个法,先搞了这个?”

    很多人对政府上来首先颁布《婚姻法》的做法很迷。可不管怎么迷,该宣传单的还是要宣传,该听的也一样要听。所以喽,这个女子18,男子20才能结婚的事儿,一下就传开了。

    让很多习惯了十五、六就结婚的人感觉相当的迷茫。

    “这,这,怎么定了这么个岁数?18?那不成老姑娘了?”

    “20才成婚?在我们乡下,20没娶媳妇的,那可就是老光棍了呀。”

    对,这个时候就是这么个习俗,20没结婚,那就和现代40了一样,成了婚姻市场的滞销品。爹妈都能愁死,走出去都像是低人一等一样。

    所以这个婚姻法一出来,哪怕军管所无数次来宣传说什么结婚要去领结婚证什么的。年岁稍大,已经做了父母的老百姓们还是很默契的用沉默做出了抵抗。

    至于小年轻们……哪怕他们也好想搞个证潮流一下,可这岁数……除非私下改个岁数去登记,不然真让他们按照法律规定去做,真的是很难在家里通过呀。特别是在乡下地方,那更是将这事儿听过就算,全当是个笑话,丢到了脑后去了,依然执行着他们的习惯走着婚丧嫁娶的流程。

    不过别人能当笑话,何毛柱不会,他在知道这事儿后的第一时间,就寻了自家老三蔡福来,在蔡福来的小院子里,一边吃喝酒一边发愁。

    “还真是让大海那孩子猜着了,他和大兰子那圆房的事儿……哎,这让我可怎么和大哥说啊!”

    何毛柱愁啊,眼见着方大海那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