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240-260(第15/30页)

死掩护荀君出逃,若得脱险,我等亦自会往前寻找。”

    “……好!”荀欷心底觉得不妙,尚未想明,却还是点了点头。

    然而,被众人拥着才一出屋,荀欷望向已不过几丈外的骑兵队伍,愣在当场。

    足有上百的骑兵,俱是披坚执锐的精卒,红底黑字的大旗迎风飘展,上书“夏侯”,旗帜之下,穿着玄色狐氅,骑着紫骝骏马的魁梧主将,却是旧年曾送粮草时见过的,兖州牧曹操亲信大将夏侯惇。

    “荀君?”陈兴未明所以,拉住他的衣袖催促。

    “走不得了。”荀欷看着前方道。

    “什么!”陈兴急吼。

    “夏侯惇亲自来抓我,势在必得,”在这时候,他反而镇定下来,“我绝不可能走脱,”他飞快道,“你立即骑我马离开,向常山郡去,报与我叔父,荀谌、荀友若,他是常山郡主簿,你告诉他,我有负所托,徐州让他们另作安排!”

    “荀君不可!”陈兴一惊。

    “军情要紧,拜托了!”荀欷不看他,依旧看着前方,“你放心,彼必待我如上宾,我也绝不会自尽。”

    “唉!”陈兴重重叹一声,却也知轻重,“你们护卫荀君!”

    他飞快跑向栓马处,对面的飞箭随之而至,陈兴拔出配剑,重重一挥,挡住飞箭后,即刻斩断拴马绳索,一翻身上了马背,伏在马身上拨转马头,一拍马臀,飞驰而去。

    夏侯惇的骑兵中,立即有五六人扬鞭追了上去。

    荀欷紧张的注视着陈兴与追击者消失在视线中,这才转头看向已近在咫尺的夏侯惇。

    他闭了闭眼。

    这一刻,被无边无际的挫败淹没。

    ……

    “叮当、叮当……”

    巨象群迈动四蹄,穿行在益州常见的崎岖的山岭中,一串清脆的铃铛声,从一头象背上传出。

    那象背上,一个披着红色锦帛,头上插着雉羽,短须的益州汉子,随着大象步伐有节奏的闲适的摇晃。

    他衣服如布匹潦草的披在身上,不太能蔽体,益州林木阴蔽出的洁白皮肤坦露着,双臂鼓胀的肌肉,在透过树缝星星点点的阳光下,泛着白皙油润的光泽,而铃声正是由他腰间一串铜铃发出的。

    这人正是巴郡人甘宁。

    孟建虽同意相助讨伐叛逆,但依靠他族,终非长远之计,荀宜、荀缉与众人商议后,也联络了另一支反对刘范的势力,就是甘宁。

    甘宁原是益州豪商之子,少年游荡,青年读书,入仕做了益州的官吏,虽只是郡丞,但由于性情豪爽,颇能聚众,刘范在成都政变,却不能服众,造成益州各处乱起来,甘宁干脆弃官回家,领了一群游侠,盘踞本县。

    众人原以为总要商谈一阵,才能说服其人,没想到一去到临江就受了款待,荀宜将平叛之事一提,甘宁更直接拍桌答应,亲自带着一众兄弟,跟着就来了。

    “长安和《西京赋》里一样吗?”

    “公卿贵戚们都有些什么游乐?”

    ……

    “听说荀太尉是世间难得的美男子,究竟生得何等模样?”

    甘宁上半身探出,一个劲儿向旁边一匹象上的荀缉打听京师与中原的风物。

    荀缉一向不爱说话,骑象赶路,精神更加懒惫,被他东问西问,却不得不答,郁闷之情可想而知,正听他如此不庄重,转过头去,正待怒斥

    就听前方向导只着前方道

    “翻过前面一座山,就入犍为郡治所武阳境内。”

    二人俱精神一震,在象背上挺直身。

    在他们前方,并骑的荀宜与孟建已经停下来。

    刘范政变后,益州各地不服者众,但以成都为中心,蜀郡、广汉郡内整个富饶、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却为刘范及其支持者占据了。

    进入成都平原,犍为郡的武阳是第一道重要关口。

    第一仗,打得好,后面的仗就容易,反之亦然。

    无数目光注视着前方与孟建并行的布衣青年,而感受到众人沉甸甸目光的荀宜,端坐在象上,维持着镇定从容的表情,心里无奈的重重一叹他真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还得领兵作战。

    暗自沉了一沉气,他猛地拔出配剑,回身朗声道:“原地休息,干粮充饥,勿起烟火惊动戍卫,一个时辰后启程,直取武阳!不必回应,众将各安抚本部兵马,清点人数,前来汇报。”

    ……

    “你何以胡乱发誓说不娶妻,不生子,不要继嗣!”荀敷站在床边,一部花白的长须气得乱颤,一根长寿杖杵得地板咚咚响。

    春日晴暖,枝头雀唱,荀柔却不得不面对自家长辈的狂风暴雨的洗礼。

    “也非胡乱说辞,形势如此,是没办法……”

    王允虽自己抹了脖子,临死前却还是玩了个心眼,将他在司徒府发的誓传出去。

    其实也无所谓,就算王子师不故意如此,这些话也迟早要传出去的。

    这些话为他以及荀氏,将带来的巨大的政治舆论,而只要他能不违背誓言,忠臣形象就立住了,正义的立场也立住了,有时候行为过激一些,也能为世人接受。

    如袁绍这样心怀异想者自然不认,但他们自有企图,哪怕圣人降世,也能挑出毛病,自然不管他们了。

    “什么无法?老夫就不明白!从古至今,哪一代圣贤都没有此事!若以此论,岂不是忠君报国者,都得断子绝孙了!孔圣人啊,周游列国宣扬教化,也没耽误娶妻生子,把血脉传下二十几代呀?”

    荀柔虽只能躺着,却还是一直做出躬领训诫的模样,直到被这句说破了功,忍不住嘴角往上一翘。

    荀敷见他如此,叹了口气,叹没了刚才的激愤,露出沉重之色,“你这般,我将来如何面目见六兄于地下。”

    这便显出垂垂老态。

    荀柔这才察觉不妙,连忙开口,“叔父,此事原系我一人决定,叔父万勿自责,我家原有兄长继承,不至断绝的。”

    “那你呢?不娶妻生子也就罢了,连过继子嗣亦不取,你老来何依,谁与敛葬,神魂何住啊?”

    他要是能寿终正寝,以他家条件,肯定不会无人照顾,至于后两项,死都死了,他就管不着了,不过这样的话,是没法向真心为他担忧,且鬼神观念深入意识的老叔父解释的。

    “叔父也不必太为我担心,真到那时,族中小辈,不至于我照顾两日,收敛下葬也不能吧,至于香火嘛,后人祭祀祖宗时候,我讨一点祚肉也够了,其实每年听祭文我都在想,做先祖也太艰难了,神魂升天,就为了一口肉,就得保佑不肖子孙,满足种种许愿……”

    “这是什么话!”荀敷顿时气得吹起胡子。

    “人生天地间,不过远行客,勿言长相思,唯以不永伤。”荀柔敛了神色,轻轻道,“叔父,我们这一辈生逢乱世,生前事已不易,哪还能顾得身后?”

    他低下头,眼睫的阴影垂在脸颊上,神情灰暗又低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