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能的仁王君: 340-3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无所不能的仁王君》 340-360(第10/28页)


    但他很快发现种岛的习惯是在大部分人的称谓前都加个“小”,他称呼幸村是“小幸村”,称呼球场里的其他人也会加一个“小”字,称呼德川前辈倒是直接称呼“德川”。在私人场合种岛会喊入江“奏多”,人多的时候就乱喊,“入江”也有“小奏”也有,随他喜欢。但不喊鬼“小鬼”。

    非常自由散漫的一个人。小仁王想。

    然后他对种岛说:“前辈没把我放在眼里吗?”

    “这个指控我可不能接受。”种岛笑道,“入江小瞧了你,之后就输给了你。我不会小看你的。”

    但你也没把我当成完全平等的对手。

    小仁王没再问了,他大概明白了种岛的意思。

    他当然不会不在意,但现在也不是直接挑战的最好时机。

    既然种岛是一军……那么总会有一军挑战赛吧?按照这个训练营的规则,国家队名额确定前肯定有最直接的比赛机会的。

    到那时候,再“捅刀”好了。

    打赢对手当然也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合适的机会。

    胜者组的生活条件很好。

    这是指足够好的饮食,供应充沛的热水,和不错的住宿条件。

    公用的洗衣房里洗衣机数量不少,洗衣服也不怎么需要排队,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帮忙操作洗衣机。

    而训练条件上,室外场地每天都会清理保养,发球机之类的特殊器械也很充足,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使用。健身房的器械也都每天维护。

    这也是仁王希望小仁王和幸村留在胜者组的理由。

    他们俩在稳定的训练量下也能不断进步,因为他们目前都还有未曾完全消化的招数和底蕴在。

    第一天去败者组的车轮战增强了他们的底蕴,而之后他们在胜者组里稳扎稳打进行训练,效果会比在败者组执行那些过于刺激的项目更好。

    立海大其他人倒确实更适合去败者组,因为他们还可以再逼自己一把。

    胜者组的其他成员,仁王不好直接下结论,说在哪边更好,总归不管在胜者组还是在败者组都是能进步的。

    当然,像是藏兔座这样在国外也接触过精英教育的网球选手,在胜者组会更自如一些。

    而忍足和宍户在胜者组也不会不适应。榊教练就很擅长使用各种运动器械来布置训练,作为他的学生,整个冰帝的正选都多少了解一些运动学原理和理论分析,能够自行在使用器械时调整自己。

    大石或许会更适合败者组一些,但在胜者组也不会没有收获。

    而柳……

    仁王认为,柳不管在败者组还是在胜者组,都不是他收获最大的时候。要等到一军归来,特定的人就位……才行。

    看起来打数据网球的柳应该是理性又冷静的人,但实际上他有感性的一面,也会被自身的感性所影响。

    当然也会有比较大方胆大的球员,单独来向仁王提问,仁王也会回答。

    他既然此刻是他们的教练,那就会做好自己的工作。

    除此之外,他没有明确公布,但每天夜晚,他会在十六号球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且进行自己的网球训练。

    发球机开到底,进行看似普通的接发球练习时网球也像是砸落在地的闪电,总之是看似普通的训练却声势浩大。

    他在等待,而小仁王认为他没什么好等的。

    小仁王在旁边看完仁王的“热身”后就走到了仁王对面。

    他知道仁王的意思,他也不想浪费自己任何一个夜晚的训练机会,所以他直截了当站在了仁王对面。

    “你不明说,其他人不敢的。”他对仁王道,“直接由我来开场吧。”

    “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在等你呢?”仁王笑道,“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别说这种话了,听着让人生气。”小仁王说,“拿点真本事出来。”

    他们进行了一番有暗示意思,听起来却没那么隐晦的对话。足够聪明的人已经明白了这个对话的意思。

    而球场中,仁王和小仁王已经各自做好了起手式。

    没有猜球,小仁王自己开始准备发球,似乎是习以为常的球权指定。

    而站在仁王对面的小仁王也第一时间进入了幻影状态:他在仁王面前幻影成仁王,去真正对比他幻影的仁王和真实仁王的区别。

    第348章 特殊指导

    其实立海大的正选们大多知道小仁王每天夜里都会和仁王特训。

    一年级时柳就发现了, 但出于隐私考虑,他也没有跟得太近,也不知道小仁王和仁王到底在做什么特训。后来他大概知道特训从未停止过, 也见到了小仁王实力的飞速进步。但到底是怎么特训的呢?数据网球的践行者, 立海大网球部的参谋, 当然是好奇的。

    他此时站在幸村旁边, 迅速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感觉现在能看到一些教练和仁王的特训方式了。”

    “或许是训练营特供版本呢?”幸村突然笑起来,“集训的时候,夜晚的教练变成大家的教练了,不再是仁王单独的教练。对仁王来说……会有点吃亏?”

    “青训的时候仁王是自己练的,训练量应该比平时要更轻一些。教练会很关注仁王的身体情况, 卡在仁王身体能承受的极限,那种训练方式对意志力的锻炼很有效果。”柳说,“不过仁王的性格让他不会在大家面前失控, 所以, 其实有点好奇, 把仁王逼到极限会是什么样子。”

    “看着我说这番话吗?我们的比赛你也见过吧。和我比赛, 仁王也会有所保留的。不是说不发挥出全部实力的意思, 而是对敌人的那一面不会在我面前展现。或许目前为止只有教练见过吧。”

    “你说得像是……”

    “啊, 我就是这个意思。”幸村笑着瞥了柳一眼,“我们不是都默认了吗?仁王对教练肯定会有怨怼, 抱怨……这类负面情绪的。”

    “这和他理智上很感谢教练, 很尊重教练也不冲突。”

    要严肃讨论这个问题,感觉可以写一篇探讨东亚亲属,父子, 师生关系的论文了。幸村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因为立海大的其他人和仁王只有很纯粹的师生关系,所以他们会好奇小仁王的想法, 也会认为小仁王压力太大。

    但真实情况是什么呢?小仁王不是会倾诉自己心情的人,旁观者才会更加好奇。

    而场中的小仁王在用幻影去进一步感受两个人思维上的差距。

    这说起来有些复杂,因为仔细探讨,是思维的双线程: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打球,并且利用幻影去模拟仁王会有的思维,去提前想好对手可能应对的方式,做好预估以后再看仁王到底会怎么反击——不能提前行动因为一旦误读反而会反应不及,但一定程度的准备是可以做的。

    脑力被运用到极致,精神力则被用于“预读”……虽然这算是一种用精神力去“预知球赛”的方式,但和所谓的“才华横溢的极限”,和幸村的精神力预知不同的地方在于,小仁王实际上没有根据仁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