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100-110(第11/29页)

张是画,一张是字。

    画上的人,是谢岩。

    陆杨暂时做不到把心里的人画出来,他是明目张胆看着谢岩画的。

    两幅画都是谢岩读书的样子。一副是清晨坐炕上,衣衫都没穿齐整,突然有了灵感,立马研墨写文章的画面。

    一副是他夜里熬灯油,坐着写还不够,凳子都被他推到门口,站在桌前奋笔疾书。

    陆杨作为初学者,画作不如谢岩的传神,线条都在抖。从脸上看,更是看不出一点儿谢岩的影子,只能从房间布局、人物穿着、行为动作上去推断。

    这就足够了,谢岩很宝贝这两幅画。这是他夫郎给他画的。

    他再看信。

    第一封信很温情,第二封信像恶作剧,谢岩仿佛听到了声音,看见陆杨笑嘻嘻朝他做鬼脸,问他是不是每晚都躲在被窝里哭。

    陆杨是去过府城的,他在这天,提前做好了计划。

    他要去大酒楼吃饭,点一堆状元菜,给他家状元郎庆生。

    他之前在村里,听谢岩念过几句诗文,很是喜欢,谢岩给他写下来了,他一直都随身带着。

    后来听过更多诗文,也认得了更多字,慢慢都会写了,他还留着。

    陆杨学东西,喜欢实用性,诗文他没背几首,这会儿就跟谢岩说:“虽然我们不在一桌吃饭,但这一天,我们都为着同一件事吃饭,也算同庆了!”

    他想要谢岩的书生脑袋领悟其中意思,尽力做了比喻:他们在同一片天空下,被同一轮月亮照着。

    谢岩领会了,心有涟漪。

    这晚,他没看书,坐椅子上,望着陆杨的画像看了很久。

    日子往前过,到七月初一时,他拆了最后一封信。

    这封信里,只有一幅画和一张信纸。

    画作进步很多,人物形态很准,一眼看过去,就是陆杨。

    谢岩突地坐正。

    他夫郎难道是个天才?

    这幅画,是陆杨坐桌边的样子,他侧目看着谢岩,视线仿佛透过了纸张,直直与人对视。

    谢岩坐不住了,他站起来,把信纸展开。

    信上开头,陆杨连着写了很多个“哈哈”,问谢岩是不是很惊讶。

    “我告诉你吧,我是拿纸蒙着描摹的!描了好多张,就这一张能看的,是不是很惊讶!哈哈哈哈,我本来想画你的,可惜你在画里只占个小角落,有个小背影,实在不好画。”

    信结尾了,谢岩意犹未尽,他看看画,又把信重新看了一遍,突地勾唇笑起来。

    这确实是陆杨的风格,好像他俩面对面的在聊天,说了什么不重要,话题怎么开始的不重要,怎样收尾也不重要。他们只是随口聊一句。

    他们在一起过日子,不用每一句话都有含义,只是平常罢了。

    谢岩手里拿着陆杨描摹的小像,抬眸看看墙上挂着的画像。

    他看画中人,画中人也在看着他。

    第105章 赌石 还能攒鸡毛做鸡毛掸子呢。……

    陆杨第二次去府城, 碰见雨天,花的时间久一些。

    躲雨之后,路也难走, 各处坑坑洼洼的。他们下地推车的次数得有上百次。

    因运货辛苦, 刚出县城那阵的兴奋,很快就被密密麻麻的土坑水洼击碎,一行七个人,走得极其沉默。

    陆杨带了个伙计,这是借来的, 他们要对人好一些。把事办了,跟认真办了, 是有区别的。伙计又不是壮劳力,这些活他干不来。

    陆杨更不用说, 同行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夫郎,谁要他来推车?

    陆杨不与人争执,跟他们分工,到歇脚的时候, 就把干粮料理了。

    但凡生火,就是他来掌勺。

    如此紧赶慢赶的,花了足足十天才到府城, 比赶考多用了一倍时间。

    他们此次带了两千斤货,路难走,为了不翻车, 行进速度慢了些。

    到了府城, 陆杨没到乌平之家的宅院去借住,让伙计带路,找个客栈歇脚。

    过了考试的日子, 府城人流量少了许多,街上依然人来人往,却并不拥挤。

    要房间的时候,陆杨跟黎峰小小争了几句。

    都是一块儿出来的,陆杨不好单独住一间房,就说都在楼上住,黎峰说他们几个去后院里住大通铺就行。

    一间房费足够三个人住大通铺,他们还不知要住几天。

    王猛和三苗他们也是说住大通铺,有片瓦遮雨,有个铺盖躺平就够了。他们以前在野外,还没这个条件。

    生意刚起步,能省就省。

    陆杨就说:“那你们平常洗澡,就到我屋里吧。”

    睡大通铺的人是没条件洗澡的。

    这主意实在不好,他不介意,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传出去像什么样?

    再说,这不是还有个借来的伙计吗?让他也住客房。他们几个去这个伙计屋里洗。

    陆杨权衡一番,点头答应了。

    抵达第一天,他们洗漱吃饭,休息一晚,次日清早,就挨家上门送货。

    有三家好找,都是有铺面的。早都说好了,货到结款。

    两个游商的货,则先放在登高楼。货款在余老板这里,一并结了。

    这一百三十多两的货款到手,他们的心都定了。

    陆杨不白来,先放了十两银子在这儿,他六月二十一要请一桌酒。这钱是他掏腰包,没拿货款。

    交付以后,他们在府城走走看看,这帮山里汉子,都是头一回出来。

    人多显眼,他们分作两头。黎峰带着二骏和四猴,让伙计领路。

    陆杨之前来过,识得一些路,带着王猛和三苗先去找丁家烧刀子,把丁老板的信送了,看能不能拉到些生意。

    府城之繁华,远远不是三水县可以比的。

    王猛跟三苗都有些沉默,两人跟在陆杨后边,话都很少说,眼睛十分警惕,像两个忠实的护卫。

    陆杨跟他们说府城街连街的铺面。

    人多,饼子大,哪怕同类型的生意街连街的开,大家伙还是能吃饱饭。

    他们要是能把菌子生意做起来,以后再带动别的山货,富裕的就不止他们几个了,整个山寨的人都会富裕起来。

    这话听得人心里暖暖的,很有冲劲。

    上山的猎户,都跟生意打交道。

    他们平常有竞争,打猎要争,猎到以后也要争。

    打不到货,养家糊口都难。打到了,卖不出去,白忙一场。家里总不能成天吃猎物度日。

    他们这些猎户平常也有打架的时候。分猎区以后,互相拌嘴多。到集市上,尤其是去找老主顾的时候,打起来的概率很大。

    因为老主顾是能被抢走的。再有,这些有钱人有恶趣味,看他们为一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