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咸鱼被迫考科举》 150-160(第4/13页)
这是他们宋大人的原话,赵安虞等是万万不敢有这种念头的。但他们不敢想,却挺敢做的,要钱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积极,数额一加再加。
最后连胡洪看着都有些提心吊胆的,主要他也没朝户部伸这样大的手。眼瞅着周围人都跃跃欲试,激动得脸色都有些涨红了,也就只有他还清醒一些:“咱们,是不是要的有点多了?”
“多?怎么会多?”李家祥嘴里嚼着饼,语焉不详,“大人交代了……要,多要点儿。”
最好把户部的银子都弄过来,多多益善。反正这些钱留给他们也不会花,还不如给伤员们多点儿补助,亏待了谁也不能亏待了前线的战士们。
胡洪看他这蠢样子,就知道他没想到关键的点上去,不得不提点他一番:“户部尚书可不太好说话,咱们狮子大开口,那位大人倒是不会对宋大人怎么样,但是记恨上咱们不是轻轻松松?”
胡洪眼眼睛一眯,甚至已经开始担心自己升职的时候会被那位尚书大人给横插一脚了。像他这样一门心思在仕途上的人,可不会给自己留下半点把柄,不能得罪的人,绝对不会得罪。
可周围那几个才不管胡洪那边小心思呢,林山直接就道:“管他们记恨不记恨,若是不给钱,我还记恨上他们呢。”
李家祥笑嘻嘻:“就是就是,我也记恨,我还去宋大人那儿说嘴,让大人也知道户部拦着不让给钱。”
胡洪太阳穴都在一突一突地跳着,这群傻蛋,他们眼里只有宋允知!宋允知再有能耐也不过只是个知州,若是尚书大人想要惩治他们,宋允知真能护得住吗?
胡洪也是气昏了头,压根没想过,冯尚书怎么可能自降身份去为难几个基层小官员?
宋允知这边刚带着大军动身,后脚光州衙门要钱的信便已经递到户部手上了。
冯尚书打开一瞧,愣了片刻,随即冷哼了一声,没轻没重地直接揪下了自己的一根胡子,惹得他疼得龇牙咧嘴,又将错处归结到光州衙门头上了。
“天天伸手要钱,真是个无底洞!这个宋允知,他也不管管自己手下的人。”
当他户部是什么,是金山银山啊?朝廷的钱本来就不太够用了,这些人还没完没了地要,有钱是有钱的花法,没钱是没钱的花法,如今凑不来手,难道不应该勒紧裤腰带自己节省些吗?
光州又不是没钱,为什么不多出点儿?真是抠门抠得要死。
旁边的户部侍郎不声不响地走过来,伸头一看,忽然道:“可若是不给,难免伤了光州上下的心呐,如今一切还依仗着他们。”
冯尚书恼怒地撇过了头,他哪里不知道这个?不过是发两句牢骚罢了。真不给,不仅他担心宋允知跟那些士兵会撂挑子,就是朝中的那些同僚也不会同意的。他们如今都担心齐国那些人使坏,要他们的性命,对光州那边可上心着呢。若是知道他为难宋允知,定会要他好看的。
“真是一群惹不起的人。”冯尚书感慨着一句后,还是认命地拨款了。没办法,谁让光州如今是老大呢?
搁在几年前,谁能想到光州还能这么重要?那会儿光州若是有人敢这般大手笔的要钱,早就被人骂死了。
且说宋允知一路往北,中间还不忘给夏国添点儿声望,邀了各方文人给夏国的反攻找补。
文人最会给自己找借口了,说的话冠冕堂皇,连宋允知听着都觉得有些羞愧,他们真有这么好吗?
肯定没有啦,夏国人反攻大多是眼馋北方这块沃土,想要重新收到自己口袋里。看如今齐国的现状即使夏国不出手,燕国肯定也要啃上一口的,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自己。
夏国声势浩大,还打着为齐国百姓着想的旗号,当然,也没少摸黑王新。
得位不正,一直都是王新洗不掉的黑点,宋允知干脆又造了一把谣,直接表明郑廷之死跟王新有脱不开的关系。不管郑廷生前做过什么,但他毕竟是齐国的开国君主,弑君的罪名一出,王新彻底慌了。
他连忙让人澄清谣言。
可民间的水却是越来越浑,有人甚至无师自通的开始质疑起来。刘易生当初可是被先皇给贬下去的,结果这位皇帝登基之后,立马将刘易生请回朝堂了,这不是故意跟先皇陛下作对吗?
王新见事不妥,想要找邓将军的人出面证明,可是邓将军几个却早已经缩起来看戏。
他们已经答应了先帝隐退,盯着夏国贵族一事。既然是隐退,又怎么能管这些俗事呢?再说了,王新陷入流言是他咎由自取,就冲他有贰心,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不冤。
邓将军等人隔岸观火,王新也恼了这些人给脸不要脸。也罢,既然他们不愿意帮忙,那就先解决了夏国。没了那些蛊惑人心的夏国人,后面的事情他再慢慢料理也不迟。
王新立马集结军队反击夏国。
虽然知道敌国已经打过来了,于情于理是该打一仗。但是他们好不容易从战场上回来,还没有休息多久,又要卖命,军营之中多少都有点情绪。
若是可以,谁不希望解甲归田,谁不希望国家平安?可自从齐国立国以来,和平原来已经成为了奢望。这还不如让夏国直接吞并了他们的,好歹夏国人说话好听,也愿意哄着百姓。就冲他们有这份心意,便跟之前那些人不一样。
普通百姓是吃宋允知这一套的。
在宋允知的描述中,夏国上下集温柔、和平、富庶于一体,只要两国合并,北方也早晚会重回巅峰,像如今的江南一样,百姓安居乐业,城市繁华富丽,不能出身,不论门第,每个人都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改换门庭。
而且,一旦北方收复,朝廷会立马开恩科,地方官府也会选拔大量的小吏,只要识字且有一技之长,都有如衙门做事的机会。
他们是为了旁北方百姓过得更好,才反击齐国朝廷。百姓是百姓,朝廷是朝廷,他们只对朝廷驻守,不会为难普通百姓。
瞧,他们多么平易近人?多么一心为民?多么心怀天下?
靠着这一手忽悠,宋允知顺利打入了百姓内部。
第154章 进驻 顺利收复失地
齐国军队节节败退,在夏国的糖衣炮弹之下,根本就是放弃了抵抗。
前线的战报一日日地传回长安城,急得王新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本来不想亲自出征、抵御外敌的,毕竟若是输给夏国人,那他这个新君也就颜面扫地了。但眼下这情况,继续待在长安只怕是不好。
王新迅速作出决断,领着人直接出征。
只可惜,他如今在过去已经为时晚矣。各地的民心早就已经散了,被宋允知给忽悠散了。
他们寄希望于夏国的到来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和平。好像也确实如此,夏国人不喜欢打仗,仅有的几次出兵也都是因为敌国进犯,并不是他们主动招惹。夏国的皇帝陛下听闻还是一个仁善之君,这么多年来也没砍过谁的脑袋。
皇帝仁爱,百姓也不好斗,官员被他们先帝吓了一通,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作妖,并入夏国,其实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反正上面的皇帝由谁做,普通百姓并不很在意,他们只在意生活能否安稳,若是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