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406章 又送别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我妻薄情》 第406章 又送别(第2/3页)

爱娘她们玩去吧。”程丹若说,“趁我还在,放宽心散散,以后可就没这么好的韶光了。”

    赤韶应下,扬起马鞭,和朋友们汇合一处。

    三个女孩儿在狗吠中奔入密林,惊起飞鸟四散。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而美好。

    又几日,赤香到了贵州城,与程丹若商议定亲一事。

    按照她的想法,是想定亲后就成亲,可程丹若道:“他们都在书院读书,若成了亲,出入总有些不便。”

    赤香一听也犯了难。

    她知道,与其他土司子女保持良好关系,对今后经营赤江十分重要。可若赤韶成亲,必然要和夕达英一起回赤江,这边的人脉就要断了。

    这里可有安家和宋家呢。

    权衡片时,她退步了:“夫人说得是,还是读书更要紧。”

    双方达成共识,便交换庚帖信物,为子女定下婚盟。

    -

    林新到任的时间比预计晚了些,好在秋粮已交,账目核对都很顺利。但他不止是接任的布政使,更是谢玄英的同门师兄。

    两人久不见面,叙旧难免动情。

    林新这两年不算顺利,也不算坎坷,江南毕竟富庶,日子很好过。唯一的遗憾便是妻子已经故去。

    说是出去了一趟,回来偶感风寒,开始还以为不要紧,谁想病情发作得急,一病不起,数月便撒手人寰。

    中年丧妻,人生一大悲事。

    “前半辈子的罪,她陪我受了,后半辈子的富贵,她什么都没享到。”林新长长叹口气,无奈地自嘲,“而我白受她一十年的照顾,最后连给她留个位置都办不到,着实对她不起。”

    谢玄英几欲开口,又忍住了。

    续娶总有续娶的缘由,或是为老,或是为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什么好问的呢?

    两人相对沉默片刻,林新振作起来:“不说这些了,书院是怎么回事?”

    他原是提学,此次最关注的还是永安书院的左钰和艾世年,朝廷里心理学派才打过一架,怎的贵州又对上了?

    谢玄英把前因后果说了,又道:“理学守纲常,心学太向心,不知何时能集两家之长。”

    林新沉吟:“竟是如此。”

    “以后还要劳烦师兄多费心。”谢玄英举杯,“我明日便要离去,只好留个烂摊子给你。”

    “这算什么烂摊子,分明是一片欣欣向荣。”林新笑了笑,眉间却浮出微微的虑色,“你回京城才要多小心。”

    谢玄英打探:“怎么?”

    “江南一带不少人在说,既然陛下归宗,齐王迟早兄终弟及。”林新缓缓道,“历来立嗣继国,都少不了腥风血雨,你此番回京,怕是难以袖手。”

    谢玄英颔首:“我省的,师兄放心。”

    林新也点到为止,斟酒自饮,只说些家常闲话:“这辣椒鱼头滋味不错,鲜香,小世妹于推广农稼一事颇有才干。”

    谢玄英抿住唇,勉强牵起嘴角:“师兄谬赞了。”

    林新没留意,一边吃下酒菜,一边饮酒,很快酩酊大醉,被小厮扶回厢房。

    谢玄英带着醉意回屋。

    程丹若对着单子,清点行李箱:“被褥、床帐、书、笔墨……”听见脚步声,抬头看见他,随口问,“喝醉了没有?”

    “没有。倒水来。”他支使丫鬟。

    看他心情不好,程丹若没多问,继续收拾东西,确保万无一失。

    谢玄英洗漱干净,上床躺下。

    她移过仅剩的一盏烛台:“怎么不高兴了?”

    他扭过头,看见她被烛光融得暖洋洋的脸孔,半晌,低声道:“林师兄的夫人过世了。”

    “啊。”她还记得那个为自己裁衣的女子,口气顿时惆怅,“还那么年轻。”

    谢玄英道:“师兄又续娶了。”

    “活人总要继续过日子。”程丹若安慰,“这没什么,人之常情。”

    “你若过身,我必不再娶。”谢玄英握住她的手,“你放心。”

    程丹若瞥他眼,却摇头:“守是为自己守的,死了的人什么都不知道。我要是死了,你想守就守,不想守了,再找一个也没关系,我不介意。”

    他一下坐直了:“这是什么话。”

    “实话。”

    谢玄英瞧她:“那我没了,你再不再嫁?”

    “不嫁。”

    不意她答得这般快,他反而愣了愣:“为何?”

    “曾经沧海。”程丹若道,“嫁不到比你更好的,当然不会再嫁了。”

    他抿唇:“若有比我更好的呢?”

    “没有比你更好的了。”她吹灭蜡烛,宽衣上床,“满意了吗?”

    谢玄英清清嗓子,伸开手臂搂住她,又一会儿,开口道:“还有一事。”

    “嗯?”

    “出嫁从夫,今后你随我喊师兄做师兄就好。”他说。

    程丹若:“……”

    “说‘好’。”他催促。

    “好好好。”她叹气,“可以睡了吗?明儿要早起。”

    “歇吧。”谢玄英收拢臂膀,心满意足地合眼。

    翌日,寅时出头。

    程丹若推推枕边人,把他叫醒:“起来了。”

    谢玄英睁眼,撩开帐子,只见窗外月明星稀,东方不过微微白,不由吃惊:“起这般早?”

    “早点走。”程丹若拢着头发下床,“免得再被堵门口。”

    这话在理,谢玄英也忙起身洗漱。

    简单用完早饭,东方才露鱼肚似的白,不过卯时一刻。

    但——喜鹊进屋,请示道:“夫人,爷,门口聚了好些,可要让护卫出去拦一拦?”

    程丹若:“……”

    老怎么起这么早!

    “别让他们堵着路就行。”一回生两回熟,程丹若吩咐着,命人照常装车出发。

    天色渐亮,人声逐渐沸腾。

    程丹若让马车先走,自己留下来和众人告别。

    街道堵了大半,多是惠民药局和生民药铺的人,还不发穿绸衣的大户管事,们畏畏缩缩地立在远处,踟蹰不前。

    “大冷天的,大家快回去吧。”她好声好气地劝说,“别冻着孩子。”

    立在最前头的是惠民药局的大姑。她怀抱个不满周岁的女婴,熟稔地哄拍:“怎么都该让元元送送您,是不是元元?和夫人道福。”

    一面说,一面握着小女婴的拳头,做了个浅浅的福礼。

    “他们好好长大就行了。”程丹若摸了摸小女孩的脑袋。

    这是被送到惠民药局的第一个弃婴,取名叫元娘,最早只能喝羊乳,长得病恹恹的,后来妇人们在药局生产,都有了奶水,谁瞧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