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228章 春耕忙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我妻薄情》 第228章 春耕忙(第2/3页)

去谈。”她敲定此事,又问,“别的方面可有进展?”

    鲍贤方才一直装老,闭目养神,此时才慢悠悠苏醒,说道:“倒也有些收获。”

    他示意掌柜打开匣子,排列出六件不同的毛衣。

    掌柜介绍道:“经过咱们织娘的尝试,毛衣姑且分为厚薄两种,厚的能顶替寻常棉袄,薄的可以做春秋夹袄,又根据毛线的品次,分为上中下三品。此外,还有一特品,如今尚未织完,全以羊的底绒织成,细腻柔软,又比皮草轻薄,保暖效果却极好,贴身穿着,寒冬腊月也不冷,就是绒少,一年怕也出不了几件。”

    程丹若:“……”

    很好,这下等级都出来了。

    但她很配合地查看了六件毛衣,发现它们都有了繁简不一的花纹,其精美度比最开始的毛衣强了不知道多少。

    而上等的细薄毛衣上,还缝了大大小小的珍珠,组合成花卉的图案。

    “辛苦了。”程丹若并不吝啬夸赞,可也没忘记敲打,“毛衣之所以要紧,是关乎民生大计,这也是圣人看重的原因,论珍奇斗巧,可比不过刺绣巧夺天工。”

    鲍贤道:“夫人所言是正理,只不过此事既然已经上达天听,咱们总要表表心意才好。”

    “您的意思我明白,可光送奇珍异宝上去,怕是讨不着好。等到今年冬天,同正事一道报上去,才是锦上添花呢。”

    程丹若不咸不淡道,“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不信,自可安排了去。”

    鲍贤说:“这事当然听您的。”他要托人上贡,别说能不能成,掏多少银子,那是越俎代庖,以后可就生出嫌隙。

    况且,圣人点明要她主理此事,自己若不听,恐怕这颗脑袋也在脖子上放不了几天了。

    程丹若这才道:“那就好。”

    她终于能喝口茶,微微润润嗓子,沉吟道:“其他倒是没有要紧事,春天羊毛收足了,夏天就能开始织,秋冬之际,咱们再见分晓吧。”

    其他人都应了。

    --

    春天的脚步慢慢近了。

    大同这个地方,三四月还可能下雪,可虽然暖和不到哪里去,农民却开始了新一年的耕种。

    小麦、小米、高粱依次播下,今年又多了红薯和土豆。

    对于抗风险极低的普通家庭来说,尝新并不是什么正确的选择。大多数人家依旧保守得种了小麦。

    但在听说今年夏天,可能要去疏通河道时,不少人家考虑到免除一人徭役的优惠政策,便决定咬咬牙,再多种点红薯。

    至少要种一亩,不足一亩是无法免除徭役的。

    人口多的人家,则想到红薯低税,便决定在周边垦些荒田,胡乱种点,说不定到年底,家里人就能多两碗干饭。

    而这个时候,细心的不难发现,大同的外来者变多了。

    是的,经过去年秋冬的宣传,在河南、直隶甚至山东的部分流民,听说朝廷和鞑靼停战的消息后,逃亡的晋人陆续开始返乡,另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在听说大同府招募流民,垦荒入籍的消息后,也决定来碰碰运气。

    当然了,还有少部分更“特殊”的人群。

    ――某些失去了户籍,不知能在何处安家的人。

    比如,彭万年和于美娘夫妻。

    过了元宵,年节就已经过得七七八八,该上班了。

    谢玄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二月的两件要事上:春耕和秋粮。

    秋粮曾说过,二月前必须上缴完毕,春耕就更不用提,关乎今年的民生。

    经过考虑,谢玄英决定只在大同县推广红薯和土豆,暂时不要求其他县试种,一来新谷本就要尝试,二来,各县令未必会上心,与其给他们做手脚的机会,不如只让他们垦荒。

    垦荒的主力是流民,而招募流民就需要优惠政策。

    谢玄英和师爷们讨论了一番,最后认为,十年间自山西逃往河南之地的流民,至少有数万之多。

    想要逃亡的流民回来,就必须给出合理的政策支持。

    比如,开垦的荒地既归流民所有,可于当地入籍,并且三年之内免赋税,后两年只收一到三成税,以此吸引各地的流民黑户。

    而为了推广红薯种植,谢玄英决定,种植红薯土豆的人家,第一年免除徭役,流民依旧三年内免税,普通人家则收低税。

    这样等于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应该可以大大提升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如何教导种植。

    在中央,这是户部的差事,“以垦荒业贫民”“以树艺课农官”,放在地方,自然就是户房的活了。

    户房本来有三人:张户书被程丹若杀鸡儆猴,但因为吏书的说情,目前回来继续试用,最近十分老实;包户书的母亲过世,回家守孝;郑户书后来居上,目前是户房头一人。

    ――他也是当时向谢玄英告密的人。

    两个人显然是不够干这么多活的,钱师爷必须凑份,另外再招募一二打杂的,算是凑足了劝农的队伍。

    谢玄英本来想亲自下乡,为讲解如何种植,但被程丹若“委婉”劝住了。

    “对你自己的样子有点数。”她道,“别帮倒忙了。”

    谢玄英悻悻然:“我看了好些农书呢。”

    程丹若安抚他:“家里够我们折腾了。”

    她已经把后花园的花铲得七七八八,从前知府栽的花都被她移盆了。

    现在,后花园已经变成田地,等待红薯、土豆和辣椒的宠幸。

    “我们都不会种地,所以,我找了会的人来。”程丹若道,“以后你不许去西花厅了。”

    谢玄英问:“女眷?”

    她点头。

    他原也不去那儿:“知道了。”

    数日后。

    三堂正间。

    贺三娘和贺四娘挽着包袱,怯生生地看着面前的丫头。

    “两位姑娘好,奴婢叫竹枝。”竹枝落落大方道,“这是小燕和小雀,以后你们有什么事,可以吩咐她们两个。”

    小燕和小雀都是在大同买的丫鬟,□□了半年,也顶用了,忙不迭福身:“亲家姑娘好。”

    贺三娘与贺四娘面面相觑,平时也算泼辣的她们,现在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怎么杵着?”程丹若进屋,言简意赅,“两位妹妹坐吧。”

    “不敢。”贺三娘胆子大一些,“太太叫我们名字就行。”

    “都一样,坐。”程丹若开门见山,“我请两位妹妹来城里,是有件事要让你们做,放心,亲兄弟也明算账,你们来我这帮忙,我会给你们工钱,够你们在老家雇人种田了。”

    两个姑娘微微放心,她们是家里的劳力,一下走了两个人,光凭二娘五娘可不够干活的。

    “不知道夫人要我们做什么?”贺三娘问。

    程丹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