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死后宿敌给我烧了十年香》 60-70(第12/28页)
地道:
“赵羡,从前我一直不懂,明明是我认识你在先,为何总是只听那位顾将军的。”
赵羡瞪大了眼,又垂下了双眸,没有作声。
“道人能去崂山修行,是靠那位顾将军牵线搭桥。而顾昔潮这个人,我清楚得很,他从来不会白白予你好处,定是与你做了个交易。”
沈今鸾扫他一眼,挑眉道:
“若我猜得不错。你一心只想我往生,他提出的条件,定也是要你送我往生,是不是,敬山道人?”
她虽算计不了顾昔潮的心,算计这敬山道人还是绰绰有余。
见被她识破,赵羡头垂得更低,飘忽的眼神往供桌上那盖着布的东西望去,低声嗫嚅道:
“也不是一开始就要送你往生的……真可惜了我学来的精妙道法,可是能化腐朽为神奇。”
他心中感慨,却听那鬼魂盛气凌人地道:
“我若不去往生,你也无可奈何。再完不成约定,有负你的顾将军,你的功德又要少一件了。”
赵羡挠了挠腮,愁眉不展,显然是被说中了心事。
“不如我也与你做个交易,你答应我的条件,待六日之后我阴寿将尽,我必去往生。行是不行?”
赵羡看了一眼长长的名册,面色更加愁苦,道:
“这些人不知死了多年,也不知在人间还是地下,为人的意识还在不在……”
沈今鸾眼眸微微一虚,循循善诱: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亡魂还有亲眷旧友供奉香火。可能办到?”
赵羡“嘶”了一声,白眉紧锁,真心真意地开始思考招魂之法,沉吟道:
“如果亡魂有人供奉,如果供奉年岁日久,倒是可以出现供奉之人面前,为他所见……”
赵羡闭眼掐指一算,一拍大腿道:
“如此。那就好办了。我只要牵一牵线,就能看到这些人的鬼魂就可以出现在供奉之人面前。”
沈今鸾面容平静,像是幽深的潭水暗流地在底下烈动。
她扬起唇角,迟疑却又笃定地发出最后一问:
“那么,敬山道人,你能不能先告诉我,我死后正好第十年,为何会回到北疆?”
声东击西,算计中还有算计。
赵羡意识到自己泄了天机,抬手捂了捂嘴,左顾右盼,才支支吾吾地道:
“因为,那个供奉你香火的人,就在北疆啊。”
“小道先去准备招魂,那么多战死的冤魂,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他一边说,一边后退,落荒而逃一般地躲去了破庙后头,手忙脚乱地开始布置道场。
他也什么都不必再说,沈今鸾再迟钝,也已明白过来了。
她知道供奉香火的恩人是谁了。
沈氏十一娘,死后十年,在北疆亲友散尽,再无至亲至爱。
无处可归,无人可见。
唯有那个人,又疯又痴,十年如一日。
在她魂归北疆的那一日,第一眼就看见了她。
顾昔潮,她咬牙切齿念着他的名。
心中一下如烈火灼烧,一下子如翻江倒海。
一团乱麻里头,抽丝剥茧,终于露出了一根细细的线头。
她要顺着这根线头,找到他埋藏的所有真相。
第65章 破绽
数百里外的京都。
三更天了, 宫中的更漏一点一点滴下,落尽无眠之人的心头。
刑部值夜的暖阁里,新任员外郎李起渊看遍了律法奏谳, 从陈旧的案卷中,抽出一本有数道折痕的薄本。
灰尘弥漫了昏黄的灯火,陈年的字迹跟着模糊了起来。
他眼望着案卷上看了千百遍的字,叹息一声, 望向深不见底的夜色。
执笔的手指封堵了铜漏嘴, 春日的水滴犹带寒凉, 自指缝漏过,如逝水无法追随。
微湿的手指蜷起, 托着沉重的额头,意识渐渐随着更漏声渐渐沉了下去。
灯台光晕里,扬尘散尽, 他一觉惊醒, 恍若梦见故友。
他的故友,昔年北疆军积射营散骑沈成蹊,鬼魂入梦。
夔牛铁甲的少年郎神清骨秀, 眉目如昨, 只甲胄上刻满经年风霜, 千疮百孔, 在火光下望着他。
李起渊望着灯台前游荡的魂魄, 缓缓地道: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成蹊,是你吗?”
鬼魂无言相望, 颔首点头。
李起渊手指颤抖,翻看面前的卷宗, 指着案卷中泛黄的字迹,道:
“罪臣沈楔,带领北疆军,孤军深入,出逃关外……”
“他们都说,你们北疆军叛逃,可我从来不信。成蹊,你告诉我,当年究竟发生何事?”
鬼魂立在烛火里,如在熊熊燃烧,一声一声地道:
“羌人背叛……我们走不出那一片山,逃不了,都死了……沈将军,副都尉,都死了……”
“北疆军,从未叛国。”
李起渊霍然从案前立了起来,官服在夜风里浩荡。他疾步走过去,在鬼魂面前停下,道:
“成蹊,这么多年过去,你是不是因为蒙冤受屈,只能徘徊人世,没去转世吗?”
游荡十五年的鬼魂身形凋敝,风烛残年。随着火光聚散的魂体朝故友拱手,拜道:
“谢谢你,香火供养,十五年不辍。”
李起渊握紧了绿色官袍的袖口,双目里有火芒闪动:
“今年,我终于升任了刑部员外郎,刑部尚书是我授业恩师。我定会尽我所能,为你翻案。请你,等等我。”
鬼魂半晌无言,渊深的眼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终是点了点头。
“滴答——”
更漏声绵绵不尽,李起渊再醒来时,已是四更天了。
他的手指一直浸没在更漏积成的小小水潭里,已是冻僵麻木。
指间缓缓移至面上,才发现早已泪流满面。
窗外雷声隆隆,案前灯台已不见故友身影。他忆起梦中所得,热泪纵横的眼底露出喜悦的笑意。
……
巍巍京都,浩大的夜幕低垂压下,笼罩着沉寂的皇城。
总有成百上千的灯火,在夜色中惶惶不灭。
那一片苍茫灯火里头,无数道身影在供桌香火之下,一双双沉稳有力的手,提笔在奏折的御黄纸笺上,开始写下:
“臣请奏,十五年前沈氏旧案……”
一连数日,京都大理寺寺丞陈知鹏,禁军中郎将,户部右丞,治书侍御史等,上表为十五年前旧案平反的奏章,如雪花一般,纷扬而又沉重地落下御案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