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60-170(第17/25页)

做多怪异的人,外人都没有异样的眼光。

    比如他吧。

    他在建孟府府学还是夫子,每月享受着那里的供奉。

    即使如今数科已经取消了,但他依旧是夫子。

    如果辞去府学夫子的职位,肯定会被很多人诟病。

    但他只要说一句,他要随纪元去任地。

    只这句话,所有人立刻露出羡慕的表情。

    即使高夫子他们没那么在意这些,也会觉得轻松很多。

    没办法,谁让跟着的是纪元。

    千里迢迢过来,别人不仅没有异样的眼光,反而在等着他们出成绩,这种感觉,虽然有种压力,可同样是动力。

    再说来到肃州。

    人人都以为纪知州会先做自己最擅长的育种跟橡胶。

    可他却力排众议,先安置蒸汽机的研究。

    所以高夫子认认真真地说一句感谢,也十分认真地喊一句纪知州。

    纪元岂会不知高夫子的想法,笑着道:“把 你们拐到这样偏远的地方,若还不为你们创造研究条件,那我算什么。”

    “再说,若能研究出蒸汽抽水机,这石兴县几十口矿井都能活过来。”

    “那时候,才是咱们庆祝的时刻。”

    几十口矿井都活过来?

    路过的石伟忠听到这话,忽然一愣。

    石伟忠并未戴手链脚链,原因也简单,他家就是石兴县的,若他逃了,家人怎么办?

    当时看到纪知州的第一反应是逃跑,那也是没过脑子,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他们跑不掉的。

    这会听到纪大人说,想让矿井活过来。

    这话他听了不止一次,但大多时候,都是他爷爷跟父亲讲的。

    爷爷跟父亲说,只要矿井活过来,他们的日子就好好过。

    虽然挖石炭很辛苦,但能吃饱饭,能养活一家人。

    若他爷爷听到这位年轻知州的话,只怕会兴奋的跳起来。

    不过,也就是纪知州说了。

    换了其他这样年轻的官员说此话,大家肯定不信。

    石伟忠埋头做事。

    他有点好奇,这矿井怎么才能活过来。

    那么深的水,如果靠人一桶桶往外倒,根本不可能。

    纪元也看到石伟忠了,并未说什么只是跟高夫子告别,还道:“夫子,等我把肃州城的事情处理好,马上就回来,您也别送我,以后咱们还要经常见呢。”

    高夫子无语。

    不过这话也对?

    纪元着急回肃州城,确实是要安顿手头的事情。

    他来肃州,人人都盼着他赶紧培育良种,赶紧研究出橡胶草的用法。

    可谁也没想到,纪元竟然跑去废弃的矿井县城了,而且有不回来的趋势。

    不管是上级河西府,还是本地商会以及农户,甚至隔壁府的知府,都不知知晓原因。

    不是不信纪元。

    而是良种跟橡胶真的很重要。

    特别是良种。

    那些种稻子的地方,都在争相询问占城稻的情况。

    而宁安州的占城稻到底有多好,甚至已经从天齐国的最南边,直接传到最北边。

    谁听都要心动。

    他们这地方种不成水稻,只能眼馋了。

    要不是纪元过来了,估计连眼馋的份都没有。

    什么?

    不至于那么夸张?

    那随便说一下占城稻,以及纪元培育出来的优质稻种数据,大家就明白了。

    先说占城稻。

    能让西南小国设了骗局也要来的占城稻。

    最新的数据,周期为七十五天,均产在四百八十一斤。

    这个重量好像没有太大变化。

    问题在于,这次一共种了六十多万亩田地。

    田地多了,均产还那样稳定,就说明无论土地如何,都适宜种植占城稻。

    这么好的稻种,差点分给外族五千万斤。

    先皇走了之后,自然不会再给稻种,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

    那么这样多的稻种,就分给滇州府各地的衙门了。

    再由衙门分给当地的百姓,种子自然是购买,不过那购买价格也不高,跟普通稻种差不多。

    而宁安州的普通稻种,其实也不普通了。

    种植周期同样是半年,但亩产已经在七百斤左右。

    有些地方气候不适宜种多季稻的,就很适合去买这种普通宁安稻。

    没错,这种亩产七八百斤的半年生稻子,已经被称为宁安稻了,这名字也好听,宁安宁安,多吉利的名字。

    天齐国只要能种稻子的地方,都在翘首期盼。

    气候适宜的,都多种两季占城稻,又或者占城稻跟宁安稻配合着种植。

    不适合的,那就只种宁安稻,毕竟产量在那的。

    等到各地衙门前去宁安“取经”。

    这才发现,宁安州的官田简直是宝藏。

    耐旱的稻子,耐涝的稻子,防虫的,防病害的。

    反正各种稻子都在培育,总能找到合适你们当地的。

    宁安州的官田简直了,就是大宝库啊。

    听说新皇已经派户部的人前去查看了,不出意外的话,这种模式会大范围地推广。

    虽说后续的事情,发生在纪元离开宁安州之后。

    可这些变化,人人都知道跟纪元有关。

    偏偏他还不邀功。

    他是不邀功。

    但事情传到河西府,当地知府的心跳得扑通扑通快。

    然后呢?

    然后纪元不去培育麦种!

    去废弃的矿洞!

    这合适吗?!

    纪元啊纪元,你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吗。

    继续培育种子,以后就是你活着的神农啊。

    现在河西府麦子均产都在三四百斤左右,你能给提高到五百斤,那神农的名声就坐实了!

    纪元跟武营回肃州城的时候,算是知道大家急着找他回去的原因的。

    至于那橡胶?

    橡胶根本不用提了,京城那边的橡胶司正式成立,整合了天下橡胶产业。

    怎么说呢。

    这橡胶产业所带来的税收,远超所有人的想象,甚至能达到盐税的三分之一。

    而且明显有节节攀升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去研究橡胶?

    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他们河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