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30-140(第13/32页)

上司离开,难道还不高兴?

    可这心里怎么空落落的。

    没办法,谁让纪知州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纪元回宁安州的路上,还碰到修路的队伍。

    修路的百姓们看到纪大人,纷纷停下来打招呼。

    除了犯人们几乎要骂人之外,其他百姓都是感激的。

    纪大人主持的修路,待遇实在是好。

    他们在这边做一段时间,今年说不定就能买头牛。

    要说累吗?

    着实累,好在累得有收获。

    纪元其实还有点心虚。

    七月份的天气,也就他们这地方还算凉快,还能干活。

    放在其他地方,肯定要中暑的。

    所以纪元又吩咐看管的官吏们,直接吩咐道:“日头出来就不要做工了,多休息,多喝水。”

    “尽量多跟周围猎户收点野味,也好打打牙祭。”

    本地没有什么养殖场,想大批量吃肉,只能去买猎户们手里的野味。

    好在鱼是管够的。

    他们这里水草丰茂,吃鱼很方便。

    官吏们连忙称是,一定不会让劳工们受伤,更会组织大家休息。

    其实官吏们也不是恶人,能大家和和气气地干活,有什么不好的。

    这样的修路方法,总比拿着鞭子抽人好啊。

    谁会那么变态,喜欢听人惨叫。

    叶大人手底下的官员私下还说,这是他见过最和谐的修路队伍。

    当然了,也是银子堆出来的。

    平时做事一贯迅速的纪大人,并不催促修路的队伍,只要按计划进行即可。

    这种方法,除了费时费钱之外,没有太大问题。

    只是一般地方不支持这样大手笔地修路。

    说起来。

    滇州府跟宁安州,到底靠橡胶买卖赚了多少钱,可以这样大手笔地付工钱啊。

    可惜这些人想了很多,其实都没想到点子上去。

    纪元确实大手笔花钱修路,用的还是橡胶税收,以及官府办的橡胶作坊收入。

    为什么这么舍得?

    因为银子堆在官府库房,又有什么用,全都献媚交给朝廷?让那些王公贵戚们吃喝玩乐。

    讨好他们?

    然后升官?

    何必呢。

    不如找个方法发到普通百姓手中。

    这些百姓是没有参加伐木,橡胶,乃至染布生意的。

    可他们同样能从这个循环里收益。

    流程大概就是。

    纪元琢磨出橡胶染布的方法,带着一批人致富。

    这批人产生的收益交了税收,税收放到官府库房里。

    再有官府提出修路修桥等等建设,由此招募另一批人从中获利。

    在这个循环下,大部分百姓才能真的从中得到收益,还能得到基建道路,何乐不为。

    纪元给出的修路工费十分大方,也是这个缘故。

    修路是要做的,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也是要做的。

    两者可以并行。

    甚至因为较为丰厚的银钱,还引得不少其他地方百姓过来求个差事,让此次修路人手充足。

    估计会在预计时间之前修完。

    他都说了,本地百姓是不怕吃苦的,天下百姓都是不怕吃苦的。

    只要有相应的报酬,他们就是最勤劳的人民。

    一路回到宁安州,纪元对工程进度十分满意。

    年底之前,肯定可以修完的。

    到了宁安州,纪元马不停蹄,直接去了知州府。

    从景国偷偷过来一两万人,这件事必须快速处理。

    刘同知急的上火。

    他今年四十多,父辈祖辈是经历过景国骚扰的,对景国还是有些惧怕。

    刘同知刚想问出那个问题,就听纪知州道:“不到十天,镇南宁安指挥使张大人,就会带兵过来。”

    刘同知瞪大眼睛:“下官还没问,您怎么知道的!”

    纪元笑:“我也担心这件事。”

    宁安州无险可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当年的腊蛮族分为腊北人,跟腊南人,北边靠近天齐国,南边靠近景国。

    这么划分因为他们在同一块地上。

    如今宁安州的位置,就是当年的腊北族人的位置。

    原本的腊南土地算是天齐国跟景国的缓冲。

    可腊南腊北那样近。

    只要经过进入腊南,便可以直接带人冲到如今的宁安州,也是之前的腊北部。

    以前就罢了。

    现在的宁安州太有钱了。

    一会修路,一会买牛的,做生意还做得那样大。

    同为天齐国人士的镇南将军都眼热。

    景国的王室,难道不眼红?

    说出来,谁都不信。

    一块让人垂涎欲滴的肥肉,还没有人看守。

    越想越难受。

    如今自己国家的人,还跑到对面了,景国王室定然愤怒。

    肉没吃到,自己家的小虾米还跑了!

    “只怕这一万八千人,会成为导火索。”纪元回了宁安州,说话自然更加直白。

    刘同知也是这样想的,忍不住再次点头,叹口气道:“宁安州也是天齐国的土地,为何,为何。”

    纪元看向他,直接道:“不要再说了。”

    他们心里知道就行了。

    若让普通百姓知道,局面只会更加混乱。

    刘同知到底是考上了进士,对此还是有些想法的,再次叹气:“下官也只是同您讲讲。”

    纪元明白的。

    否则刘同知也不会特意找没人的时候说。

    纪元想了想道:“宁安州并入天齐国,已经有五十二年。”

    “五十年的期间已经过了。”

    “我准备,今年在本地征兵。”

    征兵?!

    “田税跟人头税,迟早要交,如今先适应适应吧。”

    “再说,如今征兵,也是做好准备。”

    纪元原本没有打算这么快推行。

    想着至少道路修好再讲。

    可景国近两万人出逃,还是出乎了其他人的意料。

    刘同知想明白后,点头道:“下官立刻让人起草文书。”

    “嗯,等张将军来了之后,可以一起商议。”

    征兵的事确定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