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红楼]贾璋传》 150-160(第7/17页)
也不想出去逛个三年五载的避风头。
能在京城里过好日子,谁又喜欢背井离乡出去经历风波呢?
柳湘莲会有这样的担心,纯粹是因为他不晓得荣国府内的事情罢了。
荣国府大房和二房之间的矛盾很深,眼下荣国府掌权的人却是大房的少爷少奶奶们。
薛蟠这个二房少爷的未来舅兄又能借上什么光?他满嘴胡说,不过是为了仗势欺人、狐假虎威罢了。
还有王子腾王大人,且不说他老人家在京外任职鞭长莫及,就算他老人家在京里,也不会为了薛蟠这个纨绔子弟欺压柳湘莲这个理国公府的旁系子弟、率先被薛蟠调笑侮辱的良民。
柳熠把这些分析给柳湘莲听,还安慰他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
但柳湘莲还是有些忧虑,他只是无权无势的旁系子弟,而那薛蟠好歹是荣府亲戚。
薛蟠的姨妈是荣府二太太,亲妹妹又即将嫁给贾宝玉,成为荣府二房的二奶奶。
在柳湘莲看来,薛蟠还是很容易就能得到荣国府的帮助的。
所以他才与柳熠一起办酒,专门宴请贾璋这位荣国府掌权的三爷。
目的就是为了告诉贾璋他柳湘莲是自己人。
柳湘莲哪里知道,荣国府的二太太已经犯下了滔天大错,薛蟠这个威胁半点效用也没有呢?
“二叔痛恨南风,他知道这件事情后也不会给薛大撑腰的。”
贾璋只说二叔,言下之意就是大房根本不会管薛蟠的事情。
“王大人最重官声,也不会为了这点子小事兴师动众。”
得到贾璋的准话后,柳湘莲心下一松:“在下多谢茂行兄了。”
“谢什么?都是自家兄弟。”
贾璋碰了碰柳湘莲敬过来的酒杯,然后喝下这盏杨梅酒,轻笑道:“湘莲兄若想谢我,不若好生请人排一出《嫦娥奔月》。我祖母和母亲都爱看这戏,待到她们生辰时,我还要托柳兄帮忙请戏班子去我家唱堂会呢。”
柳湘莲直接拍胸脯把事情应了下来,而贾璋没有说的事情是,黛玉也很喜欢这一出戏。
于此同时,薛家却闹翻了天,薛蟠直嚷着要去烧了柳湘莲的房子,还要跟柳湘莲打官司。
薛姨妈则大骂薛蟠不懂事,又骂柳湘莲不晓理,又是心疼又是发恨,想要遣人寻拿柳湘莲。
宝钗心里觉得苦,但却不得不上前劝道:“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他们一处吃酒,酒后翻脸也是常情。母亲心疼哥哥,我也晓得。可若是这般兴师动众,岂不是显得母亲过于溺爱,纵容着哥哥生事?”
“舅舅秉性刚强,姨父性情清正,断然是不会让母亲仗势欺人的。”
听宝钗如此言说,薛姨妈只得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又去哄着薛蟠,说柳湘莲只是酒后放肆,如今酒醒,后悔不及,已经惧罪逃走了。[2]
薛蟠这才不再吵嚷,只躲在家里装病,不肯出去见人丢脸。
后头又被家里一个叫张德辉的管事哄着出去做纸扎香料生意,实际上却是为了出去躲羞,顺便游山玩水。
薛姨妈本是不想答应的,但有宝钗相劝,她也渐渐转了心思,同意薛蟠与张德辉一起出去了。
宝钗说得对,她就当抛费个千八百的银子,让蟠儿长长见识、学些乖也是好的。
第155章 姨妈伤怀史家家事,湘云做客新客登门
虽然已经决定答应薛蟠出门走商的请求了, 但是薛姨妈心里还是十分担忧薛蟠。
因此她隔着屏风,谆谆叮嘱了张德辉好些话,嘱托他好好照管薛蟠。
张德辉眼里闪过一道精光, 但嘴巴上却满口应承薛姨妈的托请,又信誓旦旦地与薛姨妈道:“老夫人, 十四日就是黄道吉日。雇好车马后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我一定会照顾好薛世兄的。”
薛姨妈听到张德辉的话后, 才放下了自己悬着的一颗心。
在张德辉离开后,薛姨妈派遣谙事旧仆与薛蟠常使的小厮跟随薛蟠出门,又带着宝钗一起为薛蟠装了满满两大车的行李, 临行前又对着薛蟠连夜劝诫, 谆谆叮咛, 其中种种,暂不细表。
到了十四日当天, 薛姨妈母女殷殷把薛蟠送出仪门, 直到他与张德辉走远了, 母女二人才回转到二门之内。
在桌旁坐定后,薛姨妈的眼圈儿忍不住红了。
薛蟠还没走远,她却已经开始担心上了。
她拉着宝钗的手哭了一通,眼泪如同珍珠一般滚了下来。
宝钗细细地给母亲擦泪,安慰她哥哥过段时间就回来了。薛姨妈见到女儿这样懂事, 心里更是伤怀,若是蟠儿有宝钗一般的懂事, 又哪里会惹祸、哪里用得着出去躲羞?
蟠儿还当她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出去呢!可她又怎么可能看不清自己儿子的心思?
如今蟠儿一走,家里就剩下她和宝钗母女两人相依为命了, 薛姨妈心里既酸楚,又有些惶恐。
她们母女二人在家, 没个男人顶门立户,若是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办啊?
而且他们一家三口上京时带来的家人不多,拢共只有四五房仆役。
如今蟠儿出去走商,又带走了家里的老苍头与一批长随小厮。
眼下家里的强健仆役都走了,只剩下了两三个青年男仆,除此之外,全都是丫鬟嬷嬷,这又怎能不让人担心呢?
若是她们这个时候还住在荣国府就好了,那她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如果”,也没有什么“若是”,现实就是她们母女二人现在住在薛家的宅子里面。
薛姨妈想了想,连忙吩咐下人把门户关紧,让那几个青年男仆和强健的婆子守在大门、二门和后街月亮门附近。
然后又叫宝钗搬到正院来和她一起住,只有这样,薛姨妈才能安心。
宝钗想了想道:“妈想的对,等一会儿我就和莺儿一起带着铺盖来妈这边儿。”[1]
薛姨妈心想,宝钗身边得用的丫鬟只莺儿一个,家里的家生子又都不中用,她合该好生打听一二,也好买几个忠厚能干的丫鬟给宝钗使唤……
得知薛蟠离开京都外出走商后,柳湘莲心里松了一口气。
不论是薛家不愿意追究,还是贾家、王家不愿意帮忙,他都不用离京外出漂泊了,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而且本家堂弟柳熠说得没错,他年纪渐大,也该娶妻生子,定下来好好过日子了。
却不该这样继续浪荡下去,让早已作古的父母都难以安心。
薛蟠离京后,他与柳湘莲的这桩事算是彻底翻篇儿了。
贾璋与柳熠都不是贫嘴婆舌之人,不会去宣扬,也没有时间去宣扬薛蟠的丑事。
柳湘莲恶心薛蟠把他视作小倌,将此事视为耻辱,更也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去,惹得旁人说笑。
因此这件事情并不为人所知。
对宝钗来说,这已然是最好的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