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满级绿茶在六零躺赢》 150-156(第2/26页)
散了。”
文夫人不客气地说道:“你有内参资格,而且咱们马上要去北京述职,你可以趁这个机会,让上级知道,在荒漠里还有这么一群小可爱,正为了她们‘让所有人都吃饱、吃好,让所有人都穿暖、穿美’的可爱梦想而拼命的努力着……”
金教授又道:“就算我能说服上级,可她们想要成为有挂牌科研资格的农场……也是很难,她们想要的任何一台仪器……几乎都搞不到。”
冯教授道:“全国最顶级的仪器,几乎全在咱们这儿,如果连咱们这儿的仪器都凑不齐,那审核机构也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江教授说道:“把咱们的仪器送、或借给孩子们吧,我们经验丰富,有的问题即使不使用仪器也能用其他的办法来解决,实在不行还可以把东西送到农场去做检测,或者把仪器拉回来嘛!可孩子们还很年轻,没有仪器,她们可能就真的没办法解决。”
曾教授说道:“领袖也说了,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她们就是我们的接班人嘛!”
众人皆尽称是。
金教授哈哈大笑,“既然大家都同意,也都愿意倾尽所有……来帮助这些小年轻,那行吧!我和夫人下个月去北京的时候,会把这事认真说说,看看能不能帮她们多争取一点儿利益回来。”
文夫人抿嘴一笑,决定明天再告诉王雪照这个好消息。
当然了,王雪照虽然不是长女,但一样很会干家务活。
只不过王雪照是南方姑娘,不擅长做面食。
田丽指挥着组里的男知青们和了面,以她的经验来发酵面团,再上锅蒸馒头。
蒸馒头很费水?
那就在锅里洒上几大勺的红豆。
馒头蒸熟了,锅里的红豆也染红了一大锅的水。
田丽把红豆捞了起来,准备当成晚饭吃——红豆炖煮了十来分钟,熟是熟了,但没炖烂,但若晚上再炖个十来分钟,红豆一准儿能开花,到时候就能变成香甜软绵的红豆粥。
滤出来的红豆水,洒点儿盐末就变成了红豆汤,用来送馒头最好。
田丽很会发面。
这个时代的面粉都比较粗糙筋道,田丽提早准备,来了个二次发酵,所以经她手蒸出来的馒头白胖松软,既带着浓郁的麦香,又有着天然的淡甜。
考虑到最近男知青们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他们分到的馒头,略比女知青们的更大一些,但也没大到哪儿去,男知青们的红豆汤也比女知青多上小半勺的。
无论男女,都只分到一个馒头外加半碗红豆汤。
大家一边吃白面馒头,一边喝浓香微咸的红豆汤……
简直太好吃了!
就是可惜,分量太少了。
王雪照也是头一回吃光了分发的食物。
白面馒头经过二次发酵,比平时更加松软蓬松。
但对从繁华世界穿回来的王雪照来说,软是软,还是有点儿糙、有点儿干。
配着红豆汤,就正正好。
在劳累了一上午后,能吃到这样热乎乎的食物……
这是对肠胃、对精神的一种愉悦抚慰。
连着在三组搭伙吃饭的刘主任、丁书记、蒋大姐三人,对这顿饭也是赞不绝口。
所以二组周士允他们也同样照抄三组的作业。
他们也吃蒸馒头配红豆粥。
只是,他们一味的模仿,却没有田丽当家的心得。
他们也没想到,田丽为了煮烂红豆,竟将一顿红豆分成两顿吃……
再加上他们发面的经验不如田丽,导致蒸出来的馒头没田丽蒸的大,也不够松软。
他们的红豆水变成了红豆粥。
豆子一如既往地没熬烂。
二组的成员们吃着硬邦邦的馒头、喝着咬不烂的豆粥,再听着从三组食堂里传来的笑声,沉默了。
分灶以后,确实不用再吃千篇一律的大烧饼了。
但伙食……
好像也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赶紧挤过来看了一眼,却发现王雪照的饭盒里只有一个烤土豆,和一撮豆芽菜?
刘慧顿时没了盼头,便嗤笑道:“资本家的小姐出个差,架势搞得还挺大,非要带个老妈子和一个小保姆……我还以为能吃上啥好的呢,结果还是土豆啊!”
谈露面不改色地说道:“是嘛?这世上还有这么稀奇事儿啊!”
“不过呢,我觉得你说的这事儿,倒不如我知道的另外一件事稀奇——”
“呐,有一个资本家的少爷来农场当工人,还非要带个自付食宿费跟着去扫公共厕所的老妈子……你说说,这事儿稀奇不稀奇?”
刘慧一怔,老脸通红。
大家哄堂大笑。
第 152 章 第 152 章
第二天一早,魏鸿光拿着头一晚上王雪照帮他修改好的“关于517农场申请紧急建设育秧棚的报告”与“517农场申请打井报告”等几份资料,带了两个小组长,出发去了623兵团。
当天下午,魏鸿光他们是跟着623兵团工程队的车子来的。
晚上,工程队搭起了竹竿脚手架,用柴油发电机发动,挂起了大照灯连夜开工。
第三天下午,工程队就打出了一口水井!
第四天晚上,工程队在知青们的协助下,以水井为中心,用简单的建筑材料搭造了一个育秧棚!
虽然大家已经安顿了下来,但条件还是很艰苦。
可以说,在往后至少一年的时间里,每一天都会重复前一天的生活。
王雪照突然觉察到——未来,固然会因为身边这些可靠的小伙伴们的全力以赴,而变得越来越好,但总有些不对。
是的,大家缺少了学习的时间。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王雪照不能容忍没有学习的日子。
再想想,十年运动即将到来……
啊不,不对。
其实十年运动已经悄然开始。
只是,现在还是星星之火。于是王雪照又道:“就算有这种任务,也不可能落在咱们的身上。”
姜帼英奇道:“为啥?”
“因为咱们已经有任务了。”王雪照说道。
姜帼英愣愣地问道:“咱们……已经有任务了?啥任务啊?”
王雪照认真答道:“咱们是来这儿下乡插队的知青,任务就是建设新农村,改造这遍荒漠!你别以为打打杀杀的才是功劳……咱们亲手把这儿改造成渔米之乡的那种成就感,也绝不输给建设兵团啊!”
姜帼英,“渔米之乡……”
姚若男小小声提醒她俩,“你们说话的声音小一点儿啊,我都快听不到赵莲姣是怎么胡说八道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