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40-150(第12/13页)

承制下,家长很可能就是长兄或者伯父。”

    【所以如果爹不是老大,可能上头还有很多人管自己?】

    【长兄如父啊,不是白说的,权利义务都和父亲一样】

    “除了这些规定之外,清朝还放宽了同姓不婚的限制。”

    “周礼规定同姓不婚,但是实践中,民间经常会出现同姓结婚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清朝干脆就出台规定,认为同姓的关键点在于同宗,只要不是同宗结婚,不应该拘泥于文字规定,承认其法律效力。”

    【这规定倒是和现代类似,关键看血缘,不看姓氏】

    “但是对于中表婚,清朝又放开了,对于姑舅姨妈家通婚的,不予处罚,承认婚姻效力。”

    【完了完了,大批遗传病即将展现】

    【怎么不学点好的啊?问你们呢!顺恋爱脑康麻子脸!】

    顺治和康熙咬牙。

    “清朝还有一项规定,就是定了婚期的,必须要遵从,如果过了婚期还不结婚,主婚人要被笞打。”

    【那年头,主婚也是个危险工作啊!】

    【所以不熟悉的都不能随便答应主婚】

    【那如果接连守孝呢】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人家说的肯定是无故拖延婚期】

    【可是我看那些清末和民国人娶妻,很多都拖了很久啊】

    【那时候清朝政府还能有什么统治力?】

    【你也说了是民国了,至于清末,那时候会反抗包办婚姻的,都是“进步人士”,人家可都是有权有势有钱的】

    【那大清律例肯定也不允许随便离婚,他们不还是离了?】

    “清朝离婚依然是遵循七出、和离、义绝,另外对方如果犯罪,也可以申请离婚或者解除婚约。”伍爱华顺势解释。

    “对于已经定下的婚约,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除,清律规定,如果男方拖延五年不结婚,或者男方逃亡消失了两三年,那么女方可以直接解除婚约另嫁。”

    【清朝人都知道,拖了五年还不娶的,就是不想娶,恋爱脑们都醒醒吧!】

    “同时,如果已经同意嫁女儿并且有婚书后来又反悔的,也会被笞打五十,当然不是笞打女儿,是许嫁的父母。”

    【所以就是定下了不能反悔?】

    【那要是对方长大了吃喝嫖赌五毒俱全怎么办?】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娃娃亲不靠谱!】

    第150章

    娃娃亲不靠谱这种事情,不用现代人说,古人也知道。

    但是很多定娃娃亲的人,都是知根知底,或者是想要赌对方的前途。

    【这种时候,就看是信义重要,还是女儿重要了,为了女儿的幸福,被笞打五十也不是不能忍】

    看到现代人的发言,古人只觉得他们太天真。

    【有没有可能,反悔的人既没有信义,也不疼爱女儿,只是为了更多聘金?】

    【如果是因为疼爱女儿悔婚,其情可悯的情况下,古代官员判决也不会重罚的】

    【什么算其情可悯呢】

    【对方家庭返贫、男方重病肯定不是合理悔婚理由,估计是对方有恶习吧】

    【就是朴素的道德判断呗】

    【所以还是不婚不育保平安】

    【古代那环境,特别是清朝这种,不婚不育也没办法保平安吧?】

    “从某种方面来看,清朝是将婚约看做了一种契约制度。”

    “在清朝,如果定契约之后反悔,也有官员判决刑罚的先例,当然一般只是笞刑,小惩大诫,主要起到教化作用,并无法律明文规定。”

    “但是有一种契约是明确有刑罚的,就是超过借贷利息界限的高利贷契约。”

    “清律是限制高利贷的,在我们现代,高利贷是超过规定界限的利息,法院不予支持,在清朝可没那么轻易放过。”

    【这个我知道,王熙凤放高利贷,都要被抓去监狱里面】

    【古代对高利贷的打击真的严厉啊,建议我们现代也学习一下】

    【现代催债只是让人跟着你,给你的社会关系打电话,给房门泼油漆,连动手打人都不敢,古代高利贷是能够直接砍手砍脚,把你的妻子儿女拉去卖了的,这差别你倒是不说】

    【那时候的高利贷和□□差不多,我们打黑除恶力度也很强的】

    “清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年月虽多,不过一本一利。违者答四十,以余利计赃,重者坐赃论罪,止杖一百。”

    “从这个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清朝本身不支持高利贷,最高利率只能为三分利,否则要被判刑。”

    【三分利也非常高了】

    【刚刚顺手查了一下,三分利是说每个月支付百分之三,也就是年利率36%!】

    【差不多,我们国家利益也是年利率24%,司法实践超过36%的部分都不会支持】

    【房贷年利率4%左右我都觉得很高了,不敢想象36%的利息,这还不是高利贷,那高利贷是有多高啊?】

    【朋友,听说过九出十三归吗】

    【把老九派出去,换十三回来?这是康熙干的还是雍正干的?】

    康熙、雍正、胤禟、胤祥:不是,你多冒昧啊?!

    【我一时不知道前面的人是真的傻,还是在搞笑】

    【九出十三归的意思是借一万,到手九千,三个月后还款一万三】

    【这年利率能有多少?】

    【因为每个月到期后要计算复利,据说年化利率大概380%】

    【???多少?你是不是多算了一个零?】

    【没错,借一万,实际到手九千,一年后要还款4万3】

    现代人感受到了一点高利贷的震撼。

    【这种高利贷肯定不能支持啊,这要是支持了,大家都不用干活,都去放贷好了啊】

    【我真傻,真的,我以前只觉得王熙凤可怜,但是380%啊!王熙凤她可怜个毛线啊!高利贷可真该死啊!】

    “清律还做出了规定,对于欠债不还得人,会根据欠债的额度和时间笞刑或者杖刑,并且还要追回本钱利息给债主。”

    “同时,为了减少官府的行政压力,清律规定债权人可以自行追讨欠债,哪怕债权人强夺了债务人的财务,只要没有超过本金利息的范围,都不追究,如果超过了本金利息,多余的部分就被算作赃款。”

    “对于价格这一点,清律是按照估价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公允价值,不是按照实际转卖价格计算,杜绝了债权人与人合谋低价转卖的情况发生。”

    【这样规定确实合理,但是不怕官府乱估价吗】

    【对啊,清朝应该也有官方指导价和实际售价偏离的情况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