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回古代科举养家》 25、第二十五章(第1/2页)
康平二十一的天气格外的寒冷,冷风夹杂着鹅毛般的大雪洒满大地,不到半天的功夫,整个清水县甚至是希平郡都被漫天风雪装饰的银装素裹一般,就连整个上河村也被大雪覆盖。
好在保暖的厚衣服陆家早早的就准备起来了,火炕从砌好的那一日就没有断过柴火,陆宁安坐在屋里读书练字也觉的暖洋洋的。
伸手摸了摸身上穿着的“棉衣”,陆宁安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好像还没有棉花,他也旁敲侧击的问过陆父、陆母和陆夫子,三人都说没有听过有这么一种花。
这时候御寒的棉衣说是棉衣,也仅仅只是将衣服一层层的裹在身上来保暖,当然,这是相对于他们这些普通百姓而言的,特指他们这种温饱的人家。那些不如他们的,或者更加贫困的百姓棉衣只怕也是奢侈。
而对于有钱人来说,最常见的冬服是裘,也就是动物的皮毛。只是他们清水县这里崇山峻岭少的可怜,那些可以取裘的动物之类的也就不常见了。
陆宁安倒是听陆夫子说过关外有异族人大量的养殖牛羊,到了冬日就用羊皮御寒也是极为暖和的,只是从边关到清水县即使是坐马车也要走上两个月,在路上的花销尚且不说,万一来个半路劫道的,一车的货也要打水漂了。
更不用说走水路了,安全是有保障了,但是要给船商的运费就不菲了,还要上下打点,这一来一回的挣不来几个钱还得再往里添,哪个商人不会算这笔账,如此怎么会有商人愿意做这种买卖,就是陆宁安的外族家两个舅舅都不禁摇头,难啊。
此时,陆宁安正坐在炕上取暖,手上还拿着书不肯放下,一边看一边将内容和他在夫子讲课时记下的笔记印在脑海里。
屋外,陆母正在灶房做饭,边揉面便发愁道:“半个月了,也不见他回家一趟,不知道在外面怎么样了?”
自从陆父带着村里二十多个村民去县里后,只半个月前回家了一趟,说是县里要他们去砌火炕的人家太多,生意火爆,接下来几天会忙的很,可能得在县里住些日子,自那以后就再没有归过家,连个口信也没有捎回来。要不是想着陆父那么大一个人了,不会轻易上当受骗,她都以为人被拐跑了呢。
出门了也不想着家里了,连捎个口信的功夫都没有吗?陆母眉头紧皱恨恨的使劲儿揉搓面团,力道大的仿佛要把面团揉碎一般。
坐着看书的时间长了,陆宁安起身活动一下身体,顺便让眼睛也放松一阵。他走到屋外刚好听见陆母的小声嘟囔,轻声安慰道:“爹他会照顾好自己的,再说了,一同去的还有那么多的叔叔伯伯们,不会有事的。”
要说不担心远在县里的陆父是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陆宁安好不容易享受一回父母之爱,无论如何也不想失去的。但是他知道陆父是为了家里的生计也会外出,他能做的就是照顾好他现在的这个家,给家人温暖的抚慰,等陆父回来的时候一家团圆。
所以这个时候安抚因陆父长时间没有归家而情绪略显暴躁不安的陆母是十分有必要的。
“爹身边有那么多熟人,去的只是县里离村子也不远,做牛车很快就能回来的。”
“娘能不知道么。”陆母舒展了眉头,似是被儿子的安慰起了效果,“就怕大雪封路,山路崎岖,他们走的艰难。”
陆母还不知道他们?一群大老爷们惯是紧着家里人的,能走着绝不舍得花钱去坐牛车,一个个都是能省则省的,雪下的又急又大,不过半天的功夫就到人腿弯处,这种天气出门都难。
若是他们不回来,留在县里还好,可就是不知道这雪会下几天,雪天火炕又开不了工,只能坐着干瞪眼儿。若是他们趁着空闲回来,路上也会走得极为艰难。一时之间,陆母也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巴望陆父回家了。
陆宁安也是喟叹,雪太大,他下午原是打算出门去找何佳琪和陆羽恒的,只是刚打开大门便被厚厚的积雪给堵了回来,他要是真去了,就得在雪中来个狗刨式了,那也太丢人了。
砰、砰、砰的一阵敲门声响起,伴随着陆父的叫门,陆宁安欣喜地跑去开门。在屋里拿着刻刀练习雕工的陆宁平和灶房里做饭的陆母听到声音也一起迎了出来。
还不等大门打开,拎着大包小包的陆父踏着雪从门里挤了进来,手上、脖子上都挂的慢慢的,脸上和手上冻得发红,嘴里直冒冷气。
“快去屋里暖暖。”陆母看得心疼,陆父身上的东西都来不及拿,就先推着让陆父进屋取暖。
也不开口说话,陆父直接拎着东西往屋内走去,陆母和陆宁平跟上,陆宁安在后面关了门才跟着回了屋。
陆宁安进屋的时候,陆父已经将带回来的东西一股脑的放在了炕桌上,坐在炕边手里捧着热水喝上了。
“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陆母一边清理陆父身上的雪花一边问道,她没想到陆父竟然真的冒着寒风大雪回来了,又是心疼又是后悔。
喝了热水终于缓过来劲儿的陆父心满意足的喟叹了一声,说道:“今年的雪来的比往年急,不知道又要下几天,火炕暂时砌不了了,大家都只能先歇着。我还好,半个月前才回来一趟,和我一起的人一个月都没回家了,趁着空闲回来看看。”
说着,陆父又喝了口手里的热水,看了眼一旁围着大包小包正准备拆开的陆宁平和陆宁安笑道:“早上给他们发了工钱,大家都在县里买了一堆东西,我也和他们一起去的,想着咱家里也得添点东西,就看着买了。”
接着,陆父又从怀里掏出四锭十两的银元宝和十几粒散碎的银子并铜板放在桌上,母子三人顿时睁大了眼睛。
“这是……”陆母不敢置信的捧起一个银元宝在手中仔细抚摸,“这是你这一个月挣到的?”
陆宁平微微张大了嘴,也伸手拿过去一个银元宝,看了一圈后用牙咬了一下,他“哎呀”一声叫了出来,被膈到了。
陆宁安看得好笑,却也学着陆宁平的动作拿起一个,他还从来没在古代见过这种银元宝呢,不免有几分稀奇,陆母的神色就正常多了,她的不敢置信完全是基于陆父一个月就能拿回家四十两银子,就算是她出嫁前自己父亲做生意也是见不到的。
“宁安上次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陆父歪头想了下,儿子开始读书以后简直是从内到外的气质大变,嘴里不时蹦出的几句话在他听来也是极有道理的,他“噢”了一声接着说道:“人多力量大。”
他看了看正和大儿子一样稀奇的摸着银元宝的陆宁安笑道:“以前就我和友福、同福一起根本忙不过来,这次幸好在村里找了这么些人一起去,那速度就是快,原本三四个月都干不玩的活儿,一个月就让我们给干完了,要不然啊,真就只能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眼前飞走了。”
“砌火炕这么挣钱吗?”陆母问道,陆父也不是没拿回来过银子,刚开始去县里砌火炕的时候也带回来个十几两的银子,只是在才一两个月,这差距也太大了,简直是翻了一番。
“我们人多,砌的火炕又快又好,好多人找着让我们去,你说呢?”他得意的反问陆母,旋即又苦下了脸,“就是火炕暂时是砌不了了。”
“这是为什么?”问话的是陆宁平,这对他来说简直又是一个坏消息,就和上一次听到他家做不了豆腐干生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