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大杂院[七零]: 140-156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热热闹闹大杂院[七零]》 140-156(第14/51页)

了一包大前门。

    见他们把烟都收下后,这才打听起来:“同志,刚那两位是来办理过户手续的吗?”

    “哟,我瞧着你们应该认识才对。怎么来问这个?”

    被问到话的工作人员,一个个都是很懂说话的艺术。

    董建设见状也不生气。自嘲笑笑:“你是不知道。我跟那男同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之前因为相亲的事情,两人之间有了些龃龉。刚他身边跟着的那个女同志是他媳妇儿。也是之前跟我相过亲的……”

    众人一听到这话,纷纷发出“哦……”的一声长叹。

    只要事情往男女方面扯,就很容易会造成这样的局面。这几个人都有这样的劣根性。虽然没有跟董建设透露具体的地址。但估计是同情还是想看笑话。反正,对方直接道:“确实是买了房子。不过,人那么能干,你也不差啊!”

    董建设看着年纪也不到三十,就能买得起这么多套房子,是个能干的。

    刚走的那个姓顾的年轻人,一口气出钱就买了套二进四合院。还大方地把名字写他媳妇儿。

    但那小媳妇确实长得好看。

    也难怪会惹得两个年轻能干的小伙子闹矛盾。

    董建设见对方确实不肯透露太多。笑笑就请工作人员帮忙给那几个卖房子的办理过户手续。他这一趟回来,就是准备买房子的。当然,有些事情也得尝试一下。能成功就好,不成功也没损失。

    等房子全部过户完毕后,董建设盯着那几个抱着一沓钱走出房管所的老居民。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但眼神中那种幸灾乐祸是少不了的。

    是的,幸灾乐祸的同时,还多了些高高在上的意味。

    另一头,何玉燕夫妻两人正高兴地在新房子来回穿梭。特别是何玉燕,在房主留下来的家具里面,居然又发现了一个官皮箱。这些家具都是花了钱的。所以,自己收集官皮箱加上这个,一共有十个啦!

    这可真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情。

    虽然这个惊喜,在何玉燕知道董建设在房管所弄的那一出后消失了不少。但不可否认,现在她是真的很高兴。

    新房子是一座跟二号大杂院格局一致,面积大概小三分之一的二进四合院。

    前院之前就是用来当做会客室的,里面还特意做了一间洗手间。

    这是何玉燕特别满意的地方。这座四合院是有地下排污管道的。这意味着他们收拾房子的时候,不用特意去找市政申请挖开地面扑管道。当年二号大杂院铺设污水管道,可是闹了不少事情出来。

    何玉燕在前院溜达的时候,想起这件事情,就觉得十分神奇。

    前院他们不用做太多的改动。后院是起居的地方,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舒服。

    所以,何玉燕逛了一圈后,决定自己跟男人主在一间正房。另外一间正房用来当堂屋。两间正房耳房,一间用来当衣帽间。一间用来当洗手间。

    东厢房两间,两个孩子一人一间。耳房也是这样。

    西厢房这边,大的那间用来当家里的厨房。小的那间则是当客房。耳房则是用来当仓库。

    至于大鹅,准备这一次直接在院子给它搭一个结实保暖的窝。

    住在大杂院里,大鹅不好到处溜达。免得让人说嘴。但搬到自家的四合院后,大鹅就能到处跑了。

    这两年忙着工作跟学习,何玉燕都觉得自己少了很多跟大鹅交流的时间。幸好圆圆跟丹丹大了,可喜欢跟大鹅一起玩。

    “怎样?看看我的规划图,还有哪里要补充的?”

    顾立冬拿过媳妇儿做的规划图,接过笔又添了一些注意事项。

    等走到摇水井的时候,何玉燕还特意朝井口看了看。只见井口水泵的地方,塞了些落叶。看着应该挺久没用过的。

    “这井冬天会结冰吗?”

    自来水冬天的管子很容易结冰。他们要用的时候,都得提前准备一壶热水浇上去。不知道摇水井会不会这样。

    顾立冬摇头:“应该不会。这井水都是冬暖夏凉。还别说,咱家的院子挺大的。到时候给大鹅搭个窝。然后在它窝边上开一小片菜地。也不种那些难种的。就种点香葱大蒜。还有这边可以搭个大花盆……”

    夫妻两人一共在四合院逗留了两个小时。然后才开车来到老顾家。

    今天要出门办事情,孩子早早就送了过来。看到他们夫妻回来。顾明霞第一个上去就问办得怎样。

    何玉燕笑着点头:“很顺利,妈。你跟爸下午有空可以一起去看看。房子特别好看,留了客房。你跟爸有空也能来住一住。”

    听到这话,顾明霞笑得更加高兴了。虽然她跟老头子都不缺房子住。但儿子儿媳妇能想到他们,这已经让人十分欣慰。

    “钱够用不?不够的话,我跟你爸这里还有些存款。”

    “够了,够了……”

    何玉燕觉得两位长辈太好了。每次家里要花大钱的时候,总是会关心他们钱够不够。

    顾立冬听到这里的动静,也走了过来:“妈,钱够用的。去年两家超市赚的钱已经够我们花很久了。今年看看运营的情况。合适的话,应该会开第三家分店。”

    顾广盛坐在方桌上,再教孩子画图纸。听到这话抬头看了过来:“这么快就要第三家分店啊!这次有计划来城北这里开吗?”

    城北这边很多万人大厂。第一机床厂就在城北这里。

    顾立冬摇头:“这里的万人大厂太多了。职工家属都习惯去厂区的供销社买东西。关系盘根错节的,不太好操作。估计会在城南或者城西选一个。”

    东南西北以及城中心,这是超市计划以后开分店的区域。现在北城虽然还没有后世的四五六环。但人口年年增加。消费群体是一直在扩大的。

    趁着自选超市入场门槛高的这几年,多开几家超市,形成规模效应才是正理。

    这个观点是何玉燕之前在超市合伙人开会时提出的。得到大家的认同后,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了。

    如果何玉燕没记错的话,92年是外资超市进入国内的时间。今年是81年,还有10年的时间。何玉燕希望他们的家惠自选超市,能在外资超市进来前,率先抢占市场。让人人说起超市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家惠自选超市。

    要做大这个,首先就是货物要好,价格要好,服务要好,店铺选址要好。

    当然,这是很长期的一个规划。何玉燕目前也只是跟顾立冬私下里聊着。毕竟她的主业不在超市。

    听到顾立冬说不在城北开超市,顾广盛反而笑了起来。

    “这就对了。城北这边的关系复杂。之前供销公司特意为难过你们。虽然之后事情解决了,老张也自首进去了。但有些老顽固还是看不上你们这样的新生个体户。在没有彻底强大到坚不可摧的时候,还是默默积蓄力量……”

    何玉燕挺喜欢听老一辈的人讲这些的。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相较于何玉燕他们这样稳打稳扎的规划。有些人的行动则是更加激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