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闺蜜团的奋斗: 11、第011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七零年代闺蜜团的奋斗》 11、第011章(第2/2页)

欢的款式?画报上或者街面上看过的都成,或者想要添什么独特的元素?”

    小霞是家里的长女,念完初中就回家照顾起了弟弟妹妹,还有年迈的奶奶。她没听懂表姐的意思,但也明白表姐心好,想尽量给她做一件漂亮衣裳,顿时心里美滋滋的,也没刚才那般害羞了,答道:“姐你帮我拿主意吧,你做的衣裳是队上最好看的。”

    哦豁,这么一顶高帽子戴上来,那是想不尽心都不成了。

    李杏花忍不住嘴角上扬:“行,我一定让你当上最好看的新娘子。”

    “那估摸着不成了。”小霞笑嘻嘻的挨过来,“咱们队上最好看的新娘子肯定是你!桃花姐也好看,你俩都好看。对了,那个程知青也好看,她跟咱们不一样,她长得好洋气,就是看着冷冷的,不太好相处的模样。”

    说到这里,小霞犹豫了一下,问:“她会欺负姐吗?”

    李杏花这回是真没憋住笑:“放心吧,这个队上没人敢欺负我。”

    彻底放下心来的小霞,开始跟李杏花讲述自己的担心,毕竟虽说见过好几次面,但终归认识才两个月,又是嫁到别的生产队去,她到底是有些不确定的。好在,第三生产队离他们这儿也不远,那家的条件也不差,她的欣喜是大过于不安的。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李杏花几乎都扑在了小霞的结婚礼服上。说是礼服,其实就是日常衣服,更确切的说,是上身衬衫下身直筒裤,日常到不能更日常了。

    这也没办法,李杏花倒是很擅长做各种小裙子,可先不说布料不合适,哪怕她真能做出漂亮的小裙子,小霞也不敢穿出去。

    等有了个雏形后,小霞过来试了试,果然很是合身,之后又继续抠细节,给衬衫添了个好看的翻领,又修饰了直筒裤。乡下女娃,尤其是像小霞这样打小帮家里干活的女孩子,腿会显得略粗一些,好在这些都可以遮掩,小霞今年才十九,正是青春靓丽的年岁,稍稍一打扮别提有多抢眼了。

    光这样还不算,李杏花左思右想,还是不能接受结婚连个佩饰都没有。她回家一通翻箱倒柜,还去细节了王冬妮那屋,终于翻出一些颜色不同的布头。

    “这玩意儿它能干啥?”王冬妮自己都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收的这些布头,只能说原身真的很抠,啥都舍不得丢,仔细翻看了一会儿,她猜这玩意儿应该是头巾的边角料。

    李杏花一时没作声,手里的动作却是不听,一阵穿针引线后,不多会儿碎布头就变成了一个别致的布艺蝴蝶结头花。

    王冬妮惊呆了,直接劈手就抢了过来,美滋滋的给自己戴上:“来来,再做几个。”

    “……我给你做两个布艺发圈吧。”李杏花真没好意思说,王冬妮不适合戴这么幼稚的蝴蝶结头花,她翻找了一阵后,选了浅蓝和深蓝搭配着又做了个发圈。

    因着是碎布头,很难保证品质,而且她们也没有橡皮圈,所谓的发圈其实就是发绳,连弹性都没有的。可即便如此,放在这年头还是稀罕得很。

    “以前怎么没见你做这个?”王冬妮左看右看,连声可惜自己没生个漂亮闺女,打扮小女孩儿可好玩了。

    “拼夕夕两毛一个比我做得好看多了。”李杏花一脸的无奈,她上辈子真没那么闲,有这个工夫打盘游戏它不香吗?

    翻看了一会儿,王冬妮长叹一口气:“这年头做生意它犯法啊!不然就你这个手艺和创意,我铁定能把这些都卖出去。”

    “我的什么?创意?”

    “山寨行了吧?”王冬妮还是很可惜,改革开放的日子她还是知道的,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

    李杏花见她一副错亿的嘴脸,忍不住笑了:“其实还是有法子的。我也是听我爹说的,他说这年头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你可以大概理解成,手艺人自由联盟。就是带着手艺进去,随时都能退出,然后收取一些加工费。”

    一听到“加工费”,王冬妮瞬间两眼放光:“怎么个收费法?你能加入吗?我能吗?”

    “能是能,但我爹不建议我加入。”李杏花解释道,“他的意思是,直接收钱难免会惹来非议,而且很容易影响到名声。所以他是想让我用别的东西代替钱,比如说,可以收一些米粮或者布料棉花这样的,或者以物易物,像这个发圈……”

    李杏花拿着发圈在王冬妮眼前晃啊晃:“你觉得它能换到五块水果硬糖吗?”

    “必须能啊!交给我,我帮你接单,你来负责做!”王冬妮激动坏了,她是拿回了田卫东的津贴,但谁会嫌钱多呢?况且,光有津贴也没啥用,这年头买啥都要票证。原本,她还在琢磨着怎么能多换到一些票证,没想到机会就来了,“除了直接换东西,咱们也可以换一些票证啊,我有钱,就是缺票,要是有票证了咱们就可以横扫百货商店了!”

    俩人达成共识。

    临走前,李杏花将搜刮到的布头全抱在怀里,这就算王冬妮的前期投资了。末了,她想起一事:“你到底是怎么说服田老三站你这边的?”

    “好评返现呗!”

    见李杏花一脸懵的看过来,王冬妮解释道:“就是他每个月当着他爹妈的面给我十块钱交公用,我回头背着人再还给他八块。反正家里也没别的开销,两块钱足够了,真要是碰上修房子这种大事,到时候再交均摊。”

    李杏花冲着王冬妮比了个“6”。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