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科举文男主嫡母后: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成为科举文男主嫡母后》 170-180(第9/16页)



    林初微拎着学具,跟在祭酒身后。

    一路上,祭酒同她絮絮介绍。

    “林三小姐,你选的这所新学塾,其实是属于陛下最早下令设立的一批。”

    “曾经也是颇得看重。”

    “虽然这些年,比起其它学塾,是有些没落。”

    “从其业者,风评也略有瑕疵。”

    “但你放心,只要潜心学习,无论在哪,都能获得真知。”

    “能选中这所学塾,说明林三小姐是很有眼光的。”

    一边说着,学塾已近在眼前。

    穿过石子小道,走进大门。

    此时应当正是学子们朗读的时辰。

    可这所学塾内,却静悄悄的。

    祭酒正要出声唤人。

    突然“哐啷”一声,门被撞开,两个学子追着一只野猫急奔而出。

    祭酒脸色黑了黑,想要出声喝止。

    又“哐啷”一声,三个学子挤挤攘攘地撞在门框上,缓冲过后,追着先前那两人和野猫的身影狂奔而去。

    祭酒面色阴沉,想要发火了。

    “吱呀——砰。”

    被连撞两次的门扉脱落下来,倒在地上,溅起一片灰尘。

    林初微缓慢地眨眨眼,偏过头同祭酒对望。

    祭酒颜面尽失,捋起衣袖,脚步重重地往学舍里走。

    还未走近,险些被撞飞。

    又一个学子狂笑着跑出来,弯腰捡起被撞落的门扉,挥舞着旋转一圈,横过来顶在头上,带着门板狂笑跑走。

    只留下一串响亮到带着回声的。

    “哈哈哈~哈哈哈~”

    过完这个新年后,陆峥就完成了由“总角之年”到“束发之年”的转变,长成了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初微记得陆老夫人曾经说过,陆今安中探花那年,也是同样的年纪,而陆峥二月会试,四月殿试,若一路顺利的话,便会在和陆今安相同的年纪取得进士的功名,有种难以言说的宿命之感。

    初微近来的日子过得极为顺心——陆峥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路遥遥领先;家中之事有大嫂和新请来的两位表嫂帮着打理,费不了她半点心神;陆老夫人这两年身体越发硬朗,陆琳琅胎象安稳……几乎一切都向着好的方面在发展。

    唯一超乎初微预期的,便是日子过得太快,让初微生出来一种不真实感。

    秋闱在八月,春闱在二月,刚过了乡试没几个月的功夫,陆峥又要再次上考场了。

    第 176 章   状元

    初微对陆峥的滤镜一向是厚,她眼中的陆峥就是这世上最好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待见的那种。

    毕竟云郢这样的进步青年喜欢他,隔壁纨绔小裴也喜欢他,初微却怎么也没想到,京中的博丨彩业竟然会不待见他。

    那日初微巡店归来,看到距离贡院很近的某家茶馆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凑热闹本是人的天性,正值初微今日无事,便也下了车子过来看个热闹。

    哪知往日的宋记茶馆如今已然成了半个赌场,中举后的热门考生名字都做了明牌挂在墙上,过往之人都可下注来押,哪位公子年后可以高中进士。

    原本她还担心若是朝廷宣旨的人在她走之后到了,会质问家里下人她为何不在家守孝。所幸今日一早她还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宣旨的人就到了。

    朝廷给父亲的定论是殉国,赐了“武庄”的谥号,又准陆她们姐弟脱离军籍,另外再赐二百两银子做抚恤。

    父亲此前一直在找机会求皇上准庆安脱离军籍,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却竟是这样换来的。

    他“已逝”的消息公诸于天下,就算有一日他平安归来,也成了无名无分的人。大景再无他这位林将军,她与庆安甚至不能在别人面前唤他一声爹爹。

    而且听师父说,父亲出事后,有不少人上疏弹劾他,有人甚至说他“行踪诡秘恐其心有异”。如今是太子监国,若是他稍有失察,父亲便成了叛臣,她们姐弟二人也成了叛臣之后,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她不禁有些好奇,太子远在京城,与父亲也并不相熟,何以力排众议,相信父亲。莫不是某位近臣给了他意见?若有朝一日,知道这位大人是何陆人,必要投桃报李,谢他的恩情……

    未时初,新升任指挥使的吴炳西率卫里的同知、佥事等大小官员来给李得琳送行。

    李得琳新提的左通政,秩四品,而吴炳西如今是正三品。吴炳西本可随便指派手下的指挥同知来送行,但他本人却亲自来了。李得琳非常受用,一改那副什么都入不了眼的样子,眉开眼笑地同吴炳西寒暄。

    初微远远地瞄到了师父,缩头躲到马的一侧。好在李得琳带来的护卫有两百多人,挤在一条窄巷子里乌央乌央的,本也显不出她来。

    吴炳西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李得琳,目光随意地一扫,似是瞥到个熟悉的身影。他又仔细瞧了一遍,却没发现什么。

    一会的功夫,初微见他和李得琳拱手告辞,远远地走了,这才松了口气。

    卫里新任的指挥同知带领其他官员将李得琳一行人送到城外,初微一直低头牵着马,藏在人群里。待使团的众人上马,她才跟着上了马。

    外城已出,脚下的青青山路气势磅礴,蜿蜒而下宛若伏龙一般。

    初微抬头望了望明媚耀眼的日头,正了正斜跨在身上的背囊,觉得自己仿佛驭青龙出征,心里竟生出些豪情。

    终于,她此去北颜再无阻挡。

    无论前路如何,是福是祸,她都是求仁得仁,绝不后悔!

    *

    北颜的国号原本是大颜。

    八年前与大景一战之后,颜国统治者贺族皇室仓皇北逃,向大景称臣。

    这个北迁的颜早已不复当年颜帝国的威仪。失去了中原广袤的耕地和繁华的城镇,它无论是军力还是财力上皆不能望当年之项背,在景朝人眼里,颜更是像条可悲的丧家犬,也因此被蔑称为北颜。

    初微自幼长于边境,父亲又是守将,对北颜的情况比旁人了解得多。

    如今,北颜可汗年迈体衰,邦内已分裂为两股势力,一边以可汗的弟弟赵郡王巴延为首。另一边则以世子察罕,也就是当今可汗的长子为首,而可汗自然是向着自己的儿子。

    明面上,两边还是一家人,到了底下却是暗潮汹涌,常常是两边各派使臣向大景示好,争取支持。如今这些郡王、世子的名号也是向大景请封得来的。

    初微估计,她们此次只会见到可汗和他的儿女们,毕竟赵郡王自前任可汗在的时候就被遣到西境守边去了,并不在都城库河。他若是哪一日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库河,两边就必是要开战了。

    是日下午,夕阳斜照之时,他们到达了库河以南的一个小城。李大人令众人找地方休整,又令两个护卫先行去库河通报,以便明日北颜的远接使迎接他们进都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