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古代种田奋斗史》 10、晋江文学城发布(第1/2页)
“要是好养的自然就养了,只是自己捞的难养活,那鱼苗买来养着也是,活的不到三成,到头来还白忙活一场。”小贩卖了几年鱼,不是笨的,有些察觉这位客人是在套话,不过看在他是老客的份,给了句实话。
“原是如此。”陈如松表示明白。
买完鱼,想知道的消息也得到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总得再买些东西回去,不让这四文路费花得太亏。
“对了,咱还没问村长,那田能不能改成鱼塘,要是不能,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呢。”杨稔提醒道。
“是了,回去我就去问问村长,不过得叫上爹去,他比我有面子一些,有些事情我还得老人出面,只是这鱼苗的事也得解决。”
但今天鱼苗的事情是暂时解决不了了,夫妻俩决定暂时先问清楚农田能不能改成鱼塘。
回到陈家村,两人提着一条活鱼到了老宅。
这时还早,除了田氏在家带孙子,其余人都在外干活。
“娘”“娘”夫妻俩异口同声。
抱着孩子的田氏笑着应声,“回来了。”
瞧见陈如松提着的鱼,田氏嗔怪道:“怎么还拿鱼过来,多费钱。”这一两斤重的鱼自家捞是捞不着的,肯定是儿子去县城买的。
“孝敬孝敬您和爹,这是应该的,娘您最近怎么样,我前段时间忙着帮忙建房子,都没怎么过来看您和爹。”陈如松说着好话。
田氏听着儿子的话,心里甜滋滋的,儿子懂得疼人了,“好,我跟你爹都好,对了,老三,你大哥是不是去找你借钱了?”
之前大儿子说快没钱了,隔了一天就说没事了,她觉着不对。
“是啊,大哥没告诉您跟爹吗?那他这钱难道不是借来给铁蛋念书的?”陈如松惊讶。
“是给铁蛋念书的,只是,你大哥这人啊,好面儿,怕是觉得这事不好说出口。”田氏为大儿子找补两句。
陈如松点点头,反正爹娘总是更看重大哥,他也不多说什么。
不过陈如松却没察觉对,陈大兴更看重大儿子大孙子,田氏却不是。
“老三,娘跟你说,你大哥找你借钱,借了这次,以后少借了。”田氏语重心长。
“啊?”陈如松不解,这是他娘会说的话?
“这供养读书人,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村里几代人积累,供一个读书人都难,何况你大哥这一代,你爹把你跟你二哥分出去,也是想着不让你们被拖累,供读书人,这花销是越来越多的,开始只是几两十几两,之后便是几十两上百两,普通农家哪有银钱去供。”
一向以为爹娘更疼大哥的陈如松触动了,“娘,我知道了。”
原来公公婆婆的想法真的是她娘那天说的那样,怕其他儿子被大儿子拖累。
杨稔不禁庆幸自己嫁得不错,公婆都是明事理的,不然,真要不分家,他们不仅得供着铁蛋,自己的孩子都难念书。
“对了,娘,你让爹晚上不要出去,我找他有点事。”陈如松接着说话。
“行。”田氏应下。
晚间,听闻小儿子有事找他,陈大兴等不及儿子过来,吃过夕食就过来找了。
杨稔此时才刚刚淘好米,点火煮饭。
陈如松领着在堂屋谈事。
“爹,我想到一个挣银子的办法,你帮我把把关。”
“嗯,说说吧。”陈大兴十分感兴趣。
“就是养鱼,咱们镇上不是很少人卖鱼吗,又贵得很,我想着要是我养的话,卖便宜一些,大家愿意买了,肯定赚钱。”
“听着倒是不错,只是你会养吗?便是会养,那养在哪里?偷盗绝不会少的。”陈大兴提出问题。
“卖鱼苗的人会告诉我怎么养的,至于养哪里,我想问问村长能不能把农田改成鱼塘,到时候我在鱼塘旁边建个茅草屋守着。”只是,好似不是很保险,陈如松微皱眉头。
“你想用田养鱼?想都别想!”陈大兴声音瞬间变大,农民视田地为生命,怎么能拿上好的水田去乱弄。
陈如松没说话,他仔细想了想,发现要是农田改成鱼塘,等鱼长大一点,他就得时时刻刻盯着,晚上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还不一定守得住,总有瞌睡的时候。
“好像是不太合适,算了,我再想想吧。”陈如松顺着他爹的意思,打消了农田改鱼塘这个念头。
陈大兴,陈大兴觉得没意思,他刚准备骂一顿这小子,怎么就不坚持了。
不过儿子听话,也是好的,“行,你可千万不能糟蹋田地,会遭天谴的。”
家里的田地不行,陈如松眼神乱转,瞄到自己的院子,除了一条进来的路,左边养了鸡和猪,右边种满了蔬菜,家里的田地全都种上了粮食,没有种菜的,家里的院子就是菜地。
不如,把院子改成鱼塘?
到时候把院子修得高一些,院门改牢固,他家附近就是二哥家,不远处是老宅,最安全不过了。
“爹,我想好了,我把院子改成鱼塘。”陈如松说出了这个绝妙的主意。
“院子改成鱼塘?”陈大兴皱着眉头,这能行?
但刚刚反对了一次,再反对也不好,而且让儿子试一试也无妨,“行,你试试,今年的菜就去老宅拿。”一点菜,他还是能做主的。
“不用,爹,我后院还有块空地,到时候开垦出来种菜。”陈如松才不想每天去看大哥大嫂的脸色呢。
“好,有什么困难记得跟爹说。”
场地解决了,现在就是把鱼苗问题解决就好了。
“几家鱼铺对比下来,都差不多,以钱家鱼铺为例,三成能活,一钱银子,算只有五十条,但养活的不到三成,算两成半,活十二条,便是半价也要四文二一条,养活卖应当也就一钱出头,且那没活下来的还得补钱,算是给鱼铺打白工。”陈如松简单算了下。
“可鱼苗也只有这些鱼铺卖,摊子不会卖的,就算捞到小鱼,他们也是必须要放生的。”杨稔接话。
“捞到,捞到.....”陈如松沉思,该怎么办呢。
“不如我自己去捞,现在是鱼产卵的季节,还是尾巴,小鱼也长大了些,我每日去捞些小鱼放进鱼塘,总有活的,怕是比买来的鱼苗容易活一些,也没什么成本,便是养不活也就费些功夫罢了。”陈如松有了主意。
“也行,不过鱼塘就不用挖那样大了,院子的一半也不小了,一半种菜,后院养鸡和猪。”
小打小闹虽不会赚多少,但也不会耽误多少时间,养鱼到底只是实验,他们家经不起大折腾,小折腾是比较合适的。
媳妇下的决定,陈如松一向是支持的。
鱼塘挖好,陈如松田地忙活跟捞鱼两手抓,都不耽误。
杨稔则依旧是带儿子,做帕子,贴补家用。
这天,儿子刚刚睡着,杨稔拿出帕子接着上次的开始制作。
“扣扣扣”“扣扣扣”“扣扣扣”
熟悉的敲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