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太子她又在骗人打工》 70-80(第8/16页)
中间还放了一个?月的年假。
他已经尽可能地写点什么送到?太子殿下面前?了。
“而这个?月,值得一提的也只有重启殿试,名单和贡士的信息应该早就呈到?您案上了,所以我没有多此一举。”
萧云确实看过名单。
因为没什么熟悉的名字,这批人也大概率需要?不短的时间来培训,她就放到?脑后了。
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消息吗?”
上官迟:“有一些没有实际证据的小?道消息,未经查证,不敢拿来打扰殿下。”
说是没有实证,其实是有九分把握。
但?在上司病了的时候,给?对方塞一件棘手的事,不符合他的作风。
反正这事也只是符合大家对盛国官场的刻板印象。
萧云:“都是些什么事情?”
“十一皇子无?故中毒,科举舞弊,以及,学子之间的相互陷害和谋杀。”
上官迟掰着手指头数出三件值得一提的事情,又说:“至少在明面上,这些事情都已经被解决了。”
十一皇子现在是月贵妃的养子,成功取代了曾经七皇子的位置,成为第二?受宠的皇子,还摸到?了一些实权。
太子生病,他正是风头无?两的时候。
突然间中毒,大家自然而然地想起太子曾经被频繁刺杀的事情,觉得他是因为太出风头而被人忌惮打压了。
有能力做到?这点,并且拥有动机的,就几个?人。
但?奇怪的是皇帝没有彻查此事的意?思,国师光速解了毒,十一皇子也称自己只是误食了东西?,这件事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落幕。
萧云:“还是太年轻了,沉不住气。”
连身边的人都看不清,骄傲觉得能跟她碰一碰。
上官迟:“陛下和贵妃娘娘都觉得这是十一殿下博取关注的小?手段,一笑而过便罢了。”
科举舞弊要?从会试说起。
去?年的会试原本是由御史大夫主办的。
但?由于重启殿试是苏丞相开的口?,皇帝就随手把这件事塞给?他去?办。
表面上,苏丞相老实地按照原本确定好的章程来办。
结果正月初十就爆出来有一位主考官泄题,直接连坐一片人,连夜换了考官和考题。
大家纷纷夸奖苏丞相明察秋毫,办事果断高效,谴责御史大夫做事敷衍,没有看出那主考官是利欲熏心之人。
学子间的互相陷害和设计谋杀也很有意?思。
进殿试的人一共有一百三十多人,一甲只有三人,二?甲和三甲差不多对半分剩下的。
二?甲三甲有差距,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一甲就不一样了,无?论是受到?的关注还是前?途都跟其他人有着不小?的区别,可以说是科举中真正的赢家。
没人不想成为赢家。
会试过后,按照名单的排列顺序,要?看出谁是一甲的有力竞争者很容易。
排在前?面的人,彼此之间很难拥有好感。
从会试结束之后,前?十里就病了一个?,残了一个?,重启殿试的消息放出来后,就又有两个?生了重病,还有一个?死于非命。
这五个?人分别是排名前?三的,和第九名第十名。
“有一个?原本排在第六,叫做陈津的贡士因为跟朝中的几位大人有来往,被很多人怀疑是凶手,但?前?几天他也遭到?了歹人的谋杀,幸亏有苏丞相府上的三小?姐相救,才侥幸没有步上同窗的老路。”
后来那被抓住的歹徒招供,供出来的是排名第十一的贡士委托他们暗害前?十的人。
萧云点评:“把前?面的人都害了,自己就能成为第一,也不失为一条比抓紧时间温习功课要?快速稳妥的办法。”
上官迟的笑容很是玩味:“衙门抓到?了十几个?人,口?供基本上是一样的,这第十一名的功底不如前?面的,脑子看起来也不怎么好。”
这么大的事情,本该只有少数人知道的。
萧云神?色淡淡:“若是本人宁死不承认,自然需要?更多的人证。”
那么后两件事的逻辑就很明确了。
苏丞相以“科举舞弊”一事报复御史大夫曾在“和州刺史勾结丞相隐瞒灾情”一事上的参奏。
顺便挽回自己的声望,方便自己在殿试上动手脚。
是一举三得之计。
而“贡士遇害”一案,手法就要?粗糙很多,也有不少破绽。
很可能是陈津联通其他人作案(陈某在京城没这么大的能量),之后陈津搭上苏丞相,有了其他的政治资源,决定上岸,才自导自演了那一出“美人救书?生”。
萧云:“上官觉得,这位陈贡士,殿试后会取得什么成绩?”
上官迟:“苏丞相从不做赔本的买卖,自然得是状元,才能配得上他千娇万宠的嫡女。”
“状元及第,洞房花烛,好事全?让他赶上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第 76 章
一天的时间, 不足以改变殿试的结果(除非也整几出谋杀)。
但足以让萧云动点手脚。
苏丞相掺和殿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打破目前的僵局,削弱御史大?夫逐渐增长的影响力, 然后增强己方的凝聚力。
再一个就是去年发作的官员太多了, 很?多世家大?出血,不想在这关头举荐自家后辈,一些空缺的官职后续一直没补上。
所以这次科举的一些进士可能获得比较好的官职。
好拉拢,又将成为中层官员的新鲜血液,对他来说具有相当的价值。
现?在去跟苏丞相抢这一波新人显然不合适。
萧云:“苏丞相应该没有换掉所有的主考官吧?”
上官迟依旧是充满幽默地说:“理论上,殿试只有一个?主考官, 那就是陛下, 只是陛下不愿操心俗世, 让其?他大?人代劳。出题的是周筑大?人,监考的是孙鞍大?人,阅卷是赵奇大?人, 带两位大?人与两位丞相一同批阅。”
萧云回忆了这几个?人的身份,说:“孙鞍是御史台的人。”
“对,他跟那位因科举舞弊而被罢官的柳大?人关系不好,因此被保留了考官地位。”
萧云:“他倒向丞相了?”
上官迟:“他迷途知?返了。”
“谁教你这么说话的?别逼我抽你。”
陆流和谢逸加起来都?没有上官迟的嘴欠,这种让人想要抽死他的感觉, 真是令人熟悉又欣慰。
上官迟咳嗽一声,心道老板果真是病得不轻,脾气也变差了, 老实?地改变说话方式:“差点儿被丞相策反,但最终只是选择闭嘴, 没有提供额外?的证据,有谢大?人在, 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