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50-60(第9/20页)
从旧朝活到新朝,受礼遇过,也落魄过,好过坏过,随波逐流却也挣扎的过了大半生,他看过太多故事,清楚如今社会里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而身在其中的女子,总是要更不易些。
小姑娘也许还没意识到,在如今这孝道大过天的世道里,她作出的选择,比她以为的更勇敢无畏和不易。
李骥看向床上瘦小纤细的人,目光落在那双放在被单外的双手上,这双手粗糙,带着沟壑纹理,指尖处覆着厚厚的茧,完全不像一个十二岁女童的手。
在这样的外表下,李骥看到了一个不屈而璀璨的灵魂。
李骥的目光开始变得悠远,口中的话也不知是说给她听还是说给自己听:“这世俗的偏见,是一座座大山,给人们套上了层层枷锁,性别、年岁、出身世家、才华、样貌……”
“这些山啊,你要认真活,一座座翻过去。”
看他爷爷说完了,李文澜这才在边上接话:“就是,你好好活,活出个人样,让你那个爹后悔去吧!”
“你做牛做马伺候他们,那什么破爹还不是把你给卖了,吞了你的钱,你又差点死了,还有什么对不起他的;真要说,也是你娘拼死拼活生下了你,你爹不就是爽了一……”
话说到这里,他猛地被他爷爷赏了一巴掌,直接将他口中的话截断。
“……又坏又蠢又不负责,这算个鸡毛爹。”
李文澜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东西,不由暗自呸呸了两句,又干巴巴的找补了一句。
李骥脸上表情不变,手下却下了大力气狠狠扭掐了他孙子一下。
这臭小子,嘴上没个把门的!
程萤目瞪口呆。
李文澜此人,神清骨秀,气质闲雅。即使右半边脸上还裹着纱布,也是个能让人一眼心生好感的类型。
这人怎么看都是一派闲云野鹤、自在无拘的脱俗模样,怎么这一张口,居然、居然很平易近人?
看到小姑娘明显被震惊到的模样,李文澜摸了摸鼻头,来缓解自己的尴尬。
“阿萤,你的名字很好听。现在是条新的命了,可以慢慢想自己姓什么。”
“我十六岁,你可以叫我文澜哥。”
“爷爷和我准备北上去京城的,你要一起吗?”
“听说那盛京现在铺了超级厉害的水泥路,我们可以一起去见识见识。”
他决定了,即使人家不乐意他也要拐走。
多双筷子的事儿,带着这么厉害的小姑娘一起走。
赚翻了好吗?
这两是未来一对,半途的青梅竹马,以后夫妻联手一起上考场的那种。不过应该不会展开太多描写,在这交代一句。
第55章
李家祖孙带着阿萤准备北上瞻仰水泥路的时候,安临琛也正在为水泥路发愁。
无他,修路真的太贵了。
从采矿到烧制到铺路再到成型开通,飞快推进的代价都是钱啊!
盛京到河北这段路,他用的是周忠收上来的那笔‘买官钱’。这种大型外快可遇不可求,而且总直钩钓鱼,哪有那么多蠢鱼上钩。
但是这路不能不修,刚打响第一炮,后面怎么也不能断了,现在百姓对新朝的信任刚刚开始建立,一旦信任坍塌,想再得到可不容易。
再者,国库虽不丰,也不是半分钱没有了,但全从国库扣,不如杀了陈达。
到哪里去找点肥壮的羊群薅点羊毛呢?
安临琛无意识地把玩着手边的毛笔,毛笔笔尖没沾墨水,被他转的飞起,杂耍似的。
今天麦冬轮值,他默默地将自家陛下手边凉掉的茶水换成新的,放在刚好伸手就能碰到却不碍事的位置。
他的动静很小,但安临琛被惊动了。
“麦冬,你说这世上哪里最有钱?”
麦冬一怔,这是什么奇怪的问题,但他还是迅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自是商人的口袋里。”
“嗯?”
问出问题的时候,安临琛本以为得到的答案是某个地名别国的名字,却没想到得到这样一个回答。
“这倒也是。”
买进卖出,本就千秋业。
从古至今,能做大做强的大商人,都是聪明人;大型走商,哪个不是腰缠万贯。
尤其那些能在战乱期间还能保住家财东走西窜的行商人,那是各个有手段有智谋又嗅觉敏锐。
这波羊毛确实可以薅,而且能多角度全方位的薅。
既然如此……
短短几息,多个念头迅速在安临琛脑海里形成,他将手中的笔一转,蘸上墨水,迅速写下了他想到的几个点;好一会儿,才放下了越写越嗨的笔,而后扭了扭脖子,给了近侍一个赞赏的眼神。
“不错,你很好。”
麦冬眉眼弯弯,嘴上却谦虚:“陛下谬赞了。”
“嗯,宣金斗一趟。”
“另外,给朕拟一个重臣名单。哦,还有最近功劳不错的大臣也来一份。”
是时候提前发年终奖了。
第一秘书麦冬的效率极高,金斗进宫的时候,关于最近大家的功劳册已经集齐。
他收集这些的时候并未瞒着下面的人,是以因着皇帝短短的一句话,众多大臣提心吊胆了起来。
怎么突然问功绩?
乾清宫里,金斗正在给安临琛见礼。
“见过陛下。”
他已经见过皇帝不少次了,不算紧张,但被召唤,内心仍旧激动。
他深刻明白,在他这样的内廷人身上,陛下不费闲情,不做闲事,更不养闲人。
所以,此次陛下又要他干什么呢?
他不敢妄自揣度圣意,只能迅速收拾好自己的心情。
上座的声音传来,很是随意:“金爱卿辛苦,玻璃开烧至今,完成品几何?”
金斗被这一声爱卿唤得轻飘飘的,但还是准确回答出了问题。
“回禀陛下,约3万余,其中小物件与简单物件众多占约2万,剩余的一万中有8000余件大小不同的平板玻璃,剩下的都是精品,但其中工艺繁复登顶的不过百件。”
玻璃从烧制至今,只在太和二年的元宵节亮相过,惊艳众生后就重新归了朝廷,昙花一现。
由于这是‘自上而下’、由皇宫传出的工艺,所以在没正式得到皇帝允许的时候,没有明面上的交易出现。
目前只有安临琛常去的场所里,会出现玻璃制品的门窗或者摆件了。
看着似成了皇家贡品。
听到这么大的数字,安临琛有些震惊:“这么多?”
金斗点头:“这只是宫中内廷人制作出的量,那些前来学手艺的匠人们自行制作出的东西不在其中,他们做出的成品多数都在玻璃制造局中放着呢。”
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