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40-5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40-50(第11/26页)

诸位大臣们商量。”

    安临琛回神:“奏。”

    楚蕴灵声音清亮:“臣今日收到了一个想要成立报社的私人申请,不知是否给予开放?”

    话音一落,哗然一片不至于,但是安临琛确实收到了一大片的心声。

    如今的报纸只有两刊,都是官印,能在上面发售的文章,要么是是需要宣传的官方消息,要么就是朝廷想要倡导的思想方向,都是经过审查的。

    通俗点说,都是官方喉舌。

    现在有人想来申请成立报社,岂不是想自己掌握舆论话语权?

    朝廷能答应,皇帝会答应?

    一众目光都聚集到了皇帝这边,哪怕不敢直勾勾盯着,大臣们也都在用余光悄悄打量。

    安临琛没那么小气,他又不准备搞文字狱,丁点文字自由都不给出去。但是笔如利刃,自然不能什么都不管直接就放出去。

    他准备开放审查标准,标明高压线,触之即死。

    只要不过线,百花齐放更增春。

    下面的反应确实也有趣,安临琛便将这个问题又抛了出去:“众位爱卿以为何?”

    这下,不少人开始斟酌怎么回话,是否要出头。

    毕竟之前狂喊‘万万不可’的那一位,连着请了一周多的病假,才堪堪有脸见人。

    讨论声起,最终还是内阁的几位一锤定音:“臣等认为可取,一枝独放不是春,但是要有明确的行文规定才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安临琛颔首:“可,准奏。此事既已递到了楚爱卿手上,就由楚爱卿继续跟进吧。另外,出相关行业准则这事,就交由吏部和你们一起督办。严大人,可有异议?”

    严莫藏嘴里发苦,面上却丝毫不显,直接出列拱手接下了帝王指派的任务。

    吏部原本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但自从开朝一来,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出考题、列教条、定新规。很多时候礼制上拿不准,还要去骚扰礼部,礼部自己也忙,看到他们的人就没有好脸。

    给武官出题、给文官出题、给专业项目出题、给内廷宫人出题、给地方考核出题……

    简直可以改名出题部了。

    现在两部的人一听到有任务就两股战战、眼前发昏。

    安临琛看着严莫藏那稳重的脑袋上方一个大些崩溃的‘啊~~!’,嘴角微勾。

    “这件事情也不算急,慢些做,认真即可。如今报纸正值新鲜,但真要办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创建报刊的审核标准也要一其出现才好。有想法的爱卿都可以给朕递奏折。若确实有好的意见被收录,自是有赏。”

    众人齐声回复:“臣等遵旨。”

    安临琛摆摆手,开启了下一个议题。

    “今年春闱,礼部准备的如何了?”

    春闺,即科举取士最后一环会试,读书人科举取士的的最后一步,细分后有三个流程:会试、复试和殿试。直至殿试结束,新人官袍加身,整个大比之年才算彻底落幕。

    会试多于春季在京师贡院举行,所以也称春试、春闱;因由礼部主持,也称礼闱。现在二月中旬,距离今年的春闱也不剩几天了。

    故而安临琛才有这么一问,而且今年的殿试结束后,安临琛便能迎来属于大锦的第一批新生代官员,也是各项新制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他挺期待。

    皇帝的问话正常且直接,礼部尚书司归农上前行礼,道:“回禀圣上,考题已拟定,其他工作都早在准备中。只有考官名单还在拟定中。”

    这是他们礼部的大事,哪怕皇帝不催促,也没人敢不放在心上。毕竟这是大锦开朝以来,第一次科举取士,若是做不好,会被刻进史书吧。

    安临琛点了点头,相关折子是早早就到了他手上的,之所以早朝再点出来一遍,便是告诉官员们,朝廷接下来以此为重点,一些事情当着全体官员的面宣布也更方便。

    比如宣布考官人选。

    正常来说,会试的考试、阅卷、场规和考试内容等基本同于乡试,惟第一场《四书》三题由皇帝钦命。而会试考官于三月简放,初拟定内阁六部大员4~7人。一正总裁官,三副总裁官,以大学士及翰林进士出身的一二品官员者充任;同考官18人,与主考官同时简放,用翰林进士出身的实缺京官。

    但实事却是,现在找不出那么多考官。

    准确来说,安临琛想用的人里,没有那么多正儿八经翰林出身的高位官。比如那些前朝留臣们,他一个都不想用。尤其刘太师,上次给了个乡试座师,本意只是想要将老黄牛拉出去耕一耕地,不浪费罢了,结果只给了这么点事,便助长了不小的野心。

    但人不多同样不行,服不服众另外说,如今八股取士,主要测试的内容便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选择一个作为本经来进行创作,若是选出的考官连最基本的本经数量都不满足,总归会留下些异议。

    安临琛需要大踏步向前,那么一旦落下一些小裂缝,等到以后,便有可能成为无法弥补的大窟窿。越是快速,越要谨慎。

    “这样啊……”

    上首的皇帝摸了摸下巴,冒出个主意。

    安临琛:“既然考官名单还在拟定中,那可否有自荐之人?”

    他想清理朝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自己求来的差事与皇帝主动指派的差事,那能一样么。

    前者有了差池,那就是自不量力,后者若是出了差池,那就是‘请陛下降罪’了。

    下面鸦雀无声。

    帝王模样毫不在意,似是随口一说。

    但不少大臣却感受到了熟悉的战栗感。

    安临琛:“众爱卿还是太腼腆了些,这样,也同之前一样,有想法的爱卿直接给朕递折子吧。朕会酌情考虑。”

    等名单出来,不管之前有无上折的心,都会变成有了。

    留臣党羽们,互相伤害呀。

    安临琛听着下面的“臣等遵旨”,心情舒爽,直至到退朝。

    早朝很快结束,但却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去了自己岗位。

    楚蕴灵和工部尚书一同被留了下来。

    前者不慌不忙一派镇定,后者却开始提心吊胆了。

    工部尚书茂林高,很早就被皇帝吓坏的官员之一。

    他为人木讷,小心谨慎。工部尚书这个职位还是靠着为官多年的资历硬生生熬上来的。

    是那种让人不容易挑出错处,却也没什么特殊之处能值得拉拢的人。

    算是‘后知后觉’的中立前朝党。

    御书房偏殿里,茂林高站在楚蕴灵边上,一同等着皇帝召见。

    越想越是忐忑,茂林高忍不住稍稍向着楚蕴灵边上靠了靠。

    “楚大人。”

    楚蕴灵在走神,耳边突然传来的声音拉回了她的思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