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拖油瓶: 80-9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七零年代拖油瓶》 80-90(第5/17页)

,是会饿死人的。我想着,我们是不是应该屯点粮?”

    徐美珍刚出月子,对外边的情况不太了解,但听女儿这么说,皱紧眉头。

    真要闹饥荒,山上的树皮都会被人剥来吃。现在物资紧缺,大部分地区都吃不饱,更别说有余粮支援别地方。

    不管会不会闹饥荒,以防万一总是好的。

    “好,我晚上和你奶奶说。”徐美珍也觉得该囤点粮。

    “得悄悄的囤。”徐瑶道,“别和太多人说。不然以后大家没粮了,知道我们有,肯定都会来借。”

    借了肯定没得还,不借又不好。发善心的前提,是自己先吃饱,徐瑶可不是圣母。

    徐美珍说知道了,当天夜里就找婆婆商量了。

    第二天姚虹便去找二欢,二欢在生产队,有法子弄来粮食。徐美珍则是跟着哥哥进城去,把刚满月的小儿子留给女儿照顾。

    一个月的时间里,杨家人来来去去,每人每次囤几斤粮食,到十月时,家里囤了有两百斤大米,一百斤杂粮,还有五十斤粗面粉。

    而蓉城一带的田地,都只有一两成的收成。

    收音机里却在报丰产的消息,徐瑶听得想翻白眼。

    她这学期上初中了,也开始住校生活,因为有杨守春这个大哥罩着,所以没人敢欺负她。

    但从同寝室的同学们那里,她可以看出,大家每周带来的米越来越少了。好几个同学都在抱怨,家里最近买不到米,即使多花钱也买不到。

    徐瑶还能照常吃饱,是因为家里囤了米粮,但也不多。

    她算过家里的囤量,最多能撑到明年一月。

    那一月以后呢?

    妈妈还在哺乳期,家里人口多,吃的也多,想想就头疼。

    徐瑶一没系统,而没空间,如果再不下雨,她真的要焦虑了。

    一直到年底,蓉城才下了两次小雨,对附近的山林,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让姚虹种的小白菜发了芽。

    一月初的时候,有些人家里断了粮,没有得吃,他们跑去社区主任问怎么办。

    其他家里有粮的,也跟着一起去,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能撑多久。

    大家把社区围了个水泄不通,徐瑶周五回家时,听奶奶说还打了起来。

    “瑶瑶你没看到,社区的大门都被砸了,李二妮和何桃花都被抓了起来。不过大家也是没办法,当天就让人领回去了。”

    姚虹一边说,一边叹气,她当时也跟着去了,但她没挤到最里面,便没打起来,“说是会给大家解决,但都几个月了,现在供销社里啥都吃的都没了。一旦运货的车过来,还没进供销社,都被人抢着买了。”

    徐瑶听得也头大,“咱家好像也不多粮了?”

    听小孙女这么说,姚虹赶忙换了个语气,“你放心吃,再怎么样,奶奶也不会饿着你们几个。前两日,奶奶和你妈妈夜里偷偷去水库了,摸了两条鲶鱼回来。那玩意虽然不好吃,但好歹是肉。”

    水库的水越来越低,暴露出来的地面也更多,所以运气好能找到一些搁浅的东西。

    姚虹现在胆子大,听儿媳妇一说,立马同意。她可不是故意挖社会主义墙角,这也是为了吃饭而没办法。

    徐瑶叹了口气,“要是能进山打劫就好了,不然也没其他吃的。”

    她刚说完,杨叔叔回来了,说是部队决定了,年前会进山一趟,到时候把打来的东西平分给大家。

    徐瑶对此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毕竟家属院那么多人,一人能分两斤肉都不错。

    好在她悄悄看了眼,家里的屯粮还能撑到二月后。现在只求开春后能下多点雨,不然日子真的很难撑下去。

    周六家里吃的便是鲶鱼,不过一人只有一块,剩下的,姚虹说给徐瑶和杨守春带去学校吃。

    对于离家读书的孩子,姚虹总是格外上心一点,生怕他们在学校吃不饱。

    杨望秋是把鱼骨头舔了又舔,最后还是奶奶看不下去,叫他吐了,他才吐垃圾篓去。

    下午没有零食吃,因为怕太快饿,连最爱出去玩的杨望秋都待在家里。

    他躺在床上,开始想念吃大肘子和红烧肉的日子,“你们说,咱们啥时候才可以再大口吃肉啊?我最近都快素死了,一天到晚也没啥菜。”

    杨听夏最近弄来两本书,正看得入迷。他有精神食粮就好,对大肘子那些没太大兴趣。

    杨守春朝三弟看过去,“你就知足吧,要不是阿姨想到屯粮,别说是吃素,就是饭都吃不饱。你看周希希他们几个,全都瘦了一大圈。”

    杨守春几个,现在喊起阿姨都很顺口,不会像以前一样变扭了。

    “可我就是想吃肉嘛。”杨望秋咽下口水,他睡不着,爬起来穿了鞋,“不行了,我得出去走走,不然躺着就想吃东西。”

    杨守春没管弟弟,他现在读初二了,学业有点重。不管怎么说,他都不能留级,不然就要和徐瑶当同学,那不得被兄弟们笑话死。所以他爬起来写作业了。

    而杨望秋刚到客厅,就看到奶奶和徐阿姨抬着一个大箱子进来,好奇地跑过去,“这是啥啊?”

    徐美珍把箱子放下后,才喘着气道,“你郝阿姨他们知道蓉城闹饥荒,特意给我们寄过来的,我也不知道寄了啥。”

    第84章 (重写)

    徐瑶听到郝阿姨寄了东西来, 好奇地出来看。

    木头箱子有26寸的行李箱那么大,等打开后,里面还有一层纸箱。

    纸箱里还有熟料袋, 绑得死死的,生怕味道散出来。

    徐瑶看奶奶用刀刮来塑料袋,帮着拿出里面的东西, “有咸鱼干,奶粉, 腊肉,大米……”

    这些东西了都放在大米里, 米可以起到干燥的作用, 也能把每一个缝隙都填上, 不浪费任何空间, 所以箱子才会那么重。

    姚虹甩着胳膊, 一路搬回来, 她胳膊又酸又痛,“瑶瑶, 你看下信上写了什么。我和你妈妈的手酸得很, 佳玉也真是的,怎么就寄了那么多东西来?”

    徐瑶打开信看了看,“奶奶,咸鱼干和大米是郝阿姨的。奶粉和腊肉是朱旺带来的,牛肉干是二姨给的。最底下有个红色小袋子,里面有五十块钱,是姑姑给的。”

    “信上写, 他们知道蓉城大旱,几家人凑了一点东西, 半个月前就寄出来了,希望我们能过个好年。”

    咸鱼和腊肉那些,都晒得很干,这是怕在路上坏了。

    徐瑶扫了一眼,加起来应该有有个十斤左右。

    能被别人惦记,心里暖暖的。

    姚虹找出红色小袋子,看着里面的钱,鼻头微酸,“我们再不容易,也饿不死。他们自己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还能给我们凑出这些东西,这都是情分啊。”

    看着凑过来的几个孩子,姚虹告诉他们,“锦上添花容易,但雪中送炭的人很少。今天我们得人好处,你们也得记得这份情,做人要懂得感恩,知道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