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痣: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妖痣》 120-130(第2/20页)


    “肃王妃这样珍惜地放在手中,指不定是肃王殿下亲自编的呢。”

    太后听后不觉一笑:“这样倒好,和和美美的,远胜那等勾心斗角、心思龌龊之人。”

    李嬷嬷闻言,缩了缩脑袋,不敢接茬,只在脑海中飞速转动:太后娘娘这话里头,肯定有皇后,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别人呢?

    *

    太子得知自己能被放出去参与元旦宴会时,是又惊又喜的。

    他以为皇上是原谅了自己。

    是了,是了,自己是嫡子,十岁那年就被加封为太子,即便犯了错,父皇也一定会原谅自己。

    更何况,这回春闱之事,是他头一回单独执掌大事,又过于信任礼部尚书,这才让吴太师这等贼人钻了空子,祸乱科举,实在是惭愧宁死,自愿请罪重罚——这是李丞相教予太子的说辞,此时在太子心中已然成为事情真相。

    可李丞相派人传话来,让他禁足解除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皇上态度诚恳地认错。

    不,不止是态度诚恳,如果可以,哪怕是用下跪、抱腿这样的法子,都要让皇上态度松动,认为太子已然是真心悔过。

    等这一关过了,后面一段日子,一定要谨慎做人,不但不能找美人,还要勤勤勉勉做好皇上吩咐的每一件事情,如果皇上没有吩咐,也不能闲暇度日,而要极尽所能做的孝顺之事,若是有“卧冰求鲤”、“扇枕温衾”这样的机会,必须要抢在武王和肃王的前面完成。

    这是李丞相经过精心挑选,选出的最适合的道路。

    既然在皇上眼中,太子在政务上出了大差错,还有以权谋私、意图不轨这样的致命嫌疑,与其和武王一样,想着再办几件漂亮事情得到皇帝的重新重用,不如先放下太子的身份,做好一个孝顺的儿子,日日真心侍奉在榻前,再慢慢地找机会将政务给渗透进来,当皇上真心信任之时,就是翻盘的最佳时机。

    在太子努力的这段时间,他亦会蛰伏下来,做出身子不好、预备上折致仕的模样,放松皇上对李氏一族的疑心,再暗中安排人选,找准机会在皇上面前给武王和肃王穿小鞋,或是唆使武王与肃王在朝政上犯下更大的错处,使得皇上渐渐念及太子的好处来。

    为此,李丞相还特意嘱咐了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反倒是愈加不如从前的妹妹李皇后,让她好生呆着,不要在后宫中再出手,惹得皇上烦心,对李氏的印象更不佳。

    至于掌了部分宫务的顾菀,李丞相压根就没放在眼睛里:说到底就是个养在京郊、十分美貌的庶女罢了,现在母家还被贬黜,若不是有个王妃身份,早就在皇宫中没有容身之处了。虽说宫务管理得不错,甚至得了皇上的赞善,但谁知道是不是太后抬举的?一旦肃王在前朝被斥,照着皇上的性格,肃王妃当即就会被剥夺宫权,最后兜兜转转,那凤印还是要回到皇后手中的。

    顺带一提,在李丞相的眼中,武王与肃王也不过是上不得抬面的两个冲动小儿。

    武王便不说了,脑子基本都在练功和幕僚身上。谢锦安近日的表现却是让李丞相仔细留意——准确来说,从皇上去关雎殿亲自祭拜罗贵妃后,李丞相就在太子的对位之中,加上了谢锦安的名字。而谢锦安被派出去主管施粥之事,则是为李丞相敲响了警钟。

    储位之争,最次是比嫡庶,其次是比谋略,最后是比人心权势。

    可是说到底,最后比的是皇上的圣心。

    甭管你身为皇子是如何的惊才绝艳,只要不得皇上的重视和提拔,一生到死,顶天了就是个亲王。

    李丞相想到这一点,不由得咬牙:当初狠心,冷眼瞧着朝臣栽赃罗国公、借此流放罗国公来收拢兵权的是他皇帝;对罗贵妃横眉冷对,成为压倒对方自缢的最后一根稻草的,也是他皇帝!

    可如今人老了,翻起旧账,对罗氏一族歉疚了,将所有责任推到当年的李氏、康氏几族头上,使劲儿培养、补偿、提拔肃王的,亦是皇帝。

    皇上怎么会有错呢?错的永远是皇上手底下的人。

    康氏已然被清算,指不定过不了多久,他李家就会成为下一个罗氏。

    但,要是龙椅上的人换了一个……

    为着家族子女的前程,李丞相很是用心的为太子打算了一番。

    他唯一没想到的差错是……太子已经不愿意再听李丞相的话了。

    太子旁的不大像皇上,惟独这无比自然地推诿责任之事,像了个十成十。

    春闱之事,太子是与李丞相商议过的。

    李丞相彼时的意思是:对要求合理的,闭眼放过,权当施以天大的人情,以此拿住诸多世家的把柄,往后威逼利诱,慢慢图谋。

    可惜太子当时沉迷于和顾莲等打情骂俏,只做到了“闭眼放过”这一条。

    在禁足期间想来,他便理所应当地觉着是李丞相出了坏主意,才导致他栽了这样的一个大跟头,对李丞相的态度不由怨怪起来。

    再之,当初太子初入上书房时,是由李丞相一应安排的,教导严格,让太子从小就生了几分抵触。而长大后,每每撷取美人,后头都跟着李丞相的严词劝阻,甚至有时与李皇后一块儿,将他身边的美人都清理干净,逼着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朝政上。

    太子不满已久。

    因春闱受贿被皇上贬责一事,就像是一根导火索,让太子在心头愈发认定,李丞相的法子与自己是适得其反,是一种长期让自己觉得压抑苦楚、却不得见效的法子。

    还是得用他自己的法子才好。

    太子这样想的时候,有几分和李丞相如出一辙的自傲心气。

    自诩聪慧的他,在禁足反思期间,开始闷头想翻身的法子。

    贴身小太监奉命悄悄带进来的春.宫.图给予了太子联想,让他想起老亲王这一号人来,使得太子那和老亲王一样、喜好美色的脑瓜中有了几分灵感。

    而顾莲这几月坚持不懈的软语清泪,让太子在寂寞的东宫之中有了些许的慰藉的同时,亦对自己的个人魅力洋洋自得,觉得自己貌若潘安、才比诗仙,拿下一个康阳郡主、获得靖北王府的支持不在话下。

    可是太子却碰了壁。

    所获得的,不是预想中康阳郡主娇羞的笑脸儿,而是殿中省总管来告罪,说库房总管拿了次货,又委婉道风寒渐多,殿中省跑腿的人手不大够用的消息。

    还有李丞相含着厉色的警告。

    太子自然不服:武王已讪讪放弃,肃王则早已经娶妻,他身为本朝身份第二尊贵的男子,只要稍稍坚持一下,必定能将康阳郡主收下。

    他还未曾发力,竟被李丞相这样一个臣子用斥责的话语警示!

    偏是这样,太子就偏要一心向南墙走,想着用求娶康阳郡主来证明自己,摆脱李丞相对他多年来的严厉管教。

    像他父皇一样,一言如万金之重,满朝文武几乎无人敢辩驳。

    在贴身小太监与几位侍奉宫女的叽喳下,太子很快在元旦这日敲定了一个好主意:对康阳郡主,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敬酒不吃,就给她吃罚酒……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