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痣: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妖痣》 110-120(第11/32页)

着李丞相赞了一声:“李爱卿到底是追随朕多年,说话做事皆是得朕心意。”

    语毕,殿内一时如冬雪深夜一样寂静。

    无数双含着不同情绪的眼睛,都盯着太子与武王的动作,疑惑、恍然、兴奋、惊惧这样不同的情绪糅杂在一起,更添一分死寂。

    偶有纸张的簌簌声响,从大殿中央,一直响到了皇上的御桌之前。

    皇上盯着眼前眉眼低垂、看不清神色的太子和武王,唇角冷笑往上勾起一点,并未立刻发作,而是先将那两张宣纸拿起,细细看了一遍。

    半晌后,他将两张纸放下,意味不明地轻笑了一声:“喔,看来康爱卿方才说得很对,朕似乎也有些醉了。”

    “这两张纸上不但字迹不一致,连内容也是天差地别——这张写了一半的,字迹尚可,朕记得与康状元的字迹一样,只是内容平实,不堪卒读;另一张写完的,文采与内容均是中上之作,只是和康状元殿试之作,犹如天上地下。”

    说到这里,皇上眼底闪过一抹冷色:“说起来,这上头的字迹颇为眼熟,似是——康爱卿的字迹。”

    原先就跪着的康国公不能用抖如筛糠来形容了,而是面色如纸,身子似狂风中的窗纸,只消一点点力量,就能变为粉尘。

    自太子接过宣纸的那一刻,不,自李丞相出声的那一刻,他就明白,自己与自己的嫡长子,算是完蛋了。

    他不敢抬起头,对忠心辅佐多年、却毫不犹豫放弃他的太子露出怨愤之色,也不敢对着出言推动李丞相进行责问,只能满含仇怨地,瞪了一眼将磨墨小太监绊倒的那个小太监,再将那惊呼出声的进士记在心中。

    若不是这该死的小太监,还有这多嘴的进士,今日之事绝不会至此!

    分、分明从春闱到今日,半年多的时间,都无人察觉的。

    鲁国公世子正坐在叶嘉屿的身边。

    虽仍然被永福公主纠缠不休,但因其被禁足兼之养胎,近日觉得神清气爽许多,坐在那儿就是引贵女们倾慕的翩翩佳公子。

    他望向殿内场景,因自身未曾被牵连,格外平静,还带了点看戏的兴味。

    “叶世子,你说,是我想的那样吗?”鲁国公世子低声问了这一句。

    “或许吧。”叶嘉屿有些无聊地转了转腰间的铜牌,忽而感叹道:“早知我也多喝些了。”

    他不用多想,就晓得肃王此刻在外头,是怎样的惬意舒心。

    指不定借着醉意,怎样哄肃王妃呢。

    第107章 第一百零七章

    ◎春闱受贿事发◎

    鲁国公世子闻言浅笑, 赞同道:“说的也是。”

    坐在这里瞧瞧热闹是极好的,可皇上瞧着是要大发雷霆、彻底清算的模样,还是躲出去, 将来偷偷听别人说热闹来得安全。

    他一双风眼遥望着太子紧张的背影,心中有不可遏制的期待划过:永福公主对他如此纠缠,从一开始的用药逼婚,到婚后对他的父母毫无尊敬、颐指气使、打骂仆婢, 再现在怀着不知哪个面首的孩子,用此逼迫皇上迟迟不下和离诏书。

    永福公主如此嚣张行事,所依仗的,不过是太子与皇后罢了。

    若是太子和皇后被废……

    鲁国公世子的思绪逐渐飘远。

    叶嘉屿趁着无人注意,和提出当场作文的甄太傅, 极快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又彼此若无其事地瞥开,混当作根本不熟的模样。

    皇上静静地等待康国公半晌,见康国公颤抖得越来越厉害,却一句话都不说, 心中格外不愉。

    “康爱卿,你不如向朕解释解释,这是为何。”皇上看了看时辰,含着冷笑的语气中有一分不耐:“等会儿便是燃烟花、应上天的时辰, 莫要耽误。”

    话音刚落,康国公就重重地磕了三下响头:“请皇上恕罪!”

    再抬起头时, 额头正中央已然泛起深红。

    他磕磕绊绊答道:“回皇上……这、这实际是犬子从小到大的一个毛病, 若写文章, 必然是滴酒不沾, 否则就如山泉枯竭一样, 毫无灵感。”

    “方才皇上显露对犬子的期盼看重,犬子就格外紧张,偏生没有灵感……微、微臣生怕犬子饮酒后写出来文章平平,惹得皇上生气,故而、故而想出了这个馊主意,代替犬子写了一篇文章……”

    说罢,康国公又叩了三下首,一副诚惶诚恐、格外诚心的模样。

    “如此说来,康国公当真是事事为朕考虑。”皇上微微颔首,轻笑一声:“哪怕是犯下欺君之罪……都不想朕生气。”

    “这样一看,那真是朕不识好歹了,硬是要追问下去,使得康爱卿一腔衷情付诸流水。”

    话中的“欺君之罪”四字轻飘飘落下,霎时就化作雷霆万钧之力。

    压得所有人肩膀一沉,从心尖弥漫出一股子沉重颤抖。

    “父皇息怒!”站在御桌前的太子与武王登时跪下,齐声说道。

    “朕没有生气。”皇上摇了摇首,甚至露出一抹微笑,只是有些喜怒不辨,反倒是有些瘆人。

    他如往常在御书房教导一般,对太子武王问道:“你们觉得,康国公所言,是否可信?”

    武王此刻已经是后悔方才给太子帮腔的举动——他支持者也算多,可比起太子一党来,人数差不多,底蕴却不够深厚。如今看来亦有一个好处:这下头惶恐不安站着的十位进士中,惟有三位投靠了他。

    他的损失比起太子一党,可以说是小多了。

    如此深深安慰了自己一通后,武王缩起了脑袋,往后挪了挪,一副不打算再做言语的模样。

    太子反倒是陷入犹豫。

    他是知道皇上的性格偶尔会喜怒不定、无法辨别,所以随着愈加年长,他与皇上相处时就更加小心翼翼,不是照着李丞相排好的话说,就是顺着应和皇上。

    他方才遵了李丞相的话,此时面对皇上的问句,自身格外无措起来。

    叶嘉屿眼神中无趣更甚,低头理了理身上的衣裳,方便一会儿皇上大发雷霆时赶紧跪下,别被这繁琐的朝服缠住,做了出气鸟。

    ——一切都如谢锦安同他说的那样。

    安排了撞人的小太监之后,康国公父子在聪明人中甚蠢,自己就会漏出马脚,不用费心。

    然后,太子为了保住辅佐自己多年的康国公,以及武王为了保住自己的势力,同时会出声为康国公转圜。

    皇上对太子武王的夺嫡之争早就了如指掌、忍无可忍。

    眼瞧着太子武王似太阳从西边出来一样,齐声应和起来,皇上心中恼怒,更要追查下去。

    李丞相看不得太子犯错,自然会出声,拐着弯儿嘱咐太子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当时叶嘉屿没忍住,问了谢锦安一句:“我即便才入京不到一年,也知道太子在大事朝政方面,少不了李丞相的相助,有李丞相开口引导,太子保全自身的可能性是不小的。”

    彼时,谢锦安不言,只是抚了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