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重生种田日常》 360-380(第3/26页)
栖来县是港口县城,过往的船只停泊过夜,所以晚上有夜市,和白天一样热闹
点点江边渔火也是一景,出了和风楼,谢卫华夫妻俩和其它人分开,赶马车到江边
从上面看下去,点点渔火连绵一里多长,听说春夏相交之际,过往船只更多,晚上船停连绵两里多长,那时更好看
一阵冷风吹过,苏叶打了个喷嚏,两人转回
次日,谢卫华去帮忙,苏景旭派一个岁的小子给苏叶带路,县城不算大,昨天逛半天,今天一天,整个栖来县就逛熟透了
晚上睡前,她问谢卫华:“县里我逛完了,有我能帮上忙的吗?”
谢卫华拥着她说:“不用,现在是枯水期,清明后过来就马上开工,我们准备些前期工作”
“七八月是雨季讯期,到时要停工吧” ,苏叶说
“现在不知,淳哥画的图,回去才能看到”
“哦,开工你要来吗?”
“之前我没打算来,派几个人来就行,现在来一趟,发现事太多又杂,我得来”,码头谢家也有一份,不能啥事不管
“要不?我也来吧,我来做后勤”
“还是别,锁事多,麻烦又辛苦,后勤的人手旭哥心里估计定好了”
“那算了,回去我多做些酱”,辛苦不怕,她怕锁事多
“好”
清明祭祖前一天下午,一行人回到村里,谢卫华夫妻俩一下马车,小五喊声“爹娘”,就扑进亲娘怀里,紧紧抱住苏叶的腰,苏叶揉揉他头发:“儿子想娘了”
小五脸埋苏叶肚子上,哼哼两声:“这么久才回来”
谢承熹叫爹娘后说:“小五从早上就开始念叨你们什么时候到家了”
苏叶伸出一只手,在谢承熹头上揉两把“承熹,有哥哥姐姐来信吗?”
谢承熹乖乖站着给娘亲揉头发,说:“有,奶奶一封,爹娘一封,我也有”
听到女儿有信来,苏叶牵着小五往里走:“走,娘去给你奶奶请安”
二房三房的几个孩子也在院里嘻嘻哈哈叫“大伯,大伯娘”,谢卫华和苏叶一一回应
赵晴和何芬从堂屋迎出来:“大哥,大嫂回来了,快进来”
夫妻俩进堂屋拜见了谢母,一家人寒喧问候,分发礼物后,谢母和他们说:“祭祖的东西我和老二老三媳妇都准备好了,你们不饿也去歇会吧”
既然这样,谢卫华夫妻带俩儿子回到大房院子,回房第一件事就是拆开谢云舒的来信
来信有两封,一封是半路寄的,一封是到京后寄的,写好几张纸,写的都是进京一路见闻,她抱怨说一路光秃秃的,没点绿色,冷风刮起来像刀,这天气他们没露营过,她和少年们有点失望
一路碰见好多进京赶考的举人,有坐自家马车的,有跟商队走的,竟还有走路进京的举人,一天傍晚,在一个小镇,二叔和大姨父小姨父和两个举人相谈甚欢,两举人坐商队马车,第二天同行
两封信看得很快,苏叶洗完澡清清爽爽出来,两孩子在炕上看书等她,看她擦头发,谢承熹放下书:“娘,我帮忙你擦头发”
“好啊”,苏叶坐炕边,把毛巾给谢承熹,小五过来赖进她怀里
享受大儿子温柔服务,苏叶捏捏小五的脸:“娘不在,有没有听奶奶的话,有没有惹奶奶生气?”
小五眼神闪烁,一看就有问题,苏叶轻拍他肉肉小屁股,说:“干什么坏事了,说!”
小五也不害怕,数着手指:“我和三哥、四哥玩闹,撞碎堂屋里两个花瓶,被奶奶罚面壁站一个时辰
和三哥弄坏二婶绣架,被二婶罚写两张大字,冲撞上菜小姐姐,毁了一盘小炒肉片,盘子也碎了,被奶奶罚站,在学堂打过一次,两次,四次小架,被先生罚”
苏叶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第363章 小孩志向
男孩子少有不淘气的,打架更是家常便饭,不是个个都和承熹一样喜欢安静,只要不干坏事,欺负他人,孩子犯错,罚罚就过去了
谢家教育孩子中,七岁多的孩子心里能铭记着什么事能做,什么事绝对不能做
小五数完自己干的好事,抬头:“娘,你赶路累了,躺下睡觉吧,我陪你”
苏叶抱他转身:“好啊,小宝贝,你要是胖点,娘抱着软乎乎的多好,小子的”
小五被亲娘嫌弃也不生气,嘻嘻道:“胖了不好看,娘,我胖了就不英俊了”
谢承熹换了毛巾继续给娘亲擦头发,他插话:“不会啊,你看华熙哥现在英俊吧,他以前胖乎乎的”
苏叶笑笑:“他六岁以前最喜欢来找你们姐姐打架,每次都打不过”
谢承熹自豪:“姐姐打遍村里同龄无敌手,比她大点也打不过”,现在大人也打不过姐姐了
小五兴奋握拳:“我要打遍全村无敌手!”
“你要是欺负弱小,罚关小黑屋写大字一个月”,苏叶幽幽地说
小五打着哆嗦保证:“我绝对不会欺负弱小”
谢承熹偷笑
“承熹,好了,你和弟弟陪娘亲躺一会”
“好”,谢承熹开心回应,脱外衣和弟弟一人躺母亲一边,十一岁了又怎样,他照样想和娘亲热亲热
傍晚谢卫远回到家,晚饭后谢卫华和苏叶知道,南丰书院有二十二人过了县试,谢家资助的六人都过了,正准备四月份的府试
“二十二人考中,县里轰动了,并传到府城,打听书院的人越来越多”,谢卫远说
赵晴说:“县试容易过,府试不好过,过院试中秀才更难了”
“也是,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了,以后考科举更难了”,谢卫远感慨
大家赞同,生活好了,有点余钱,都想供出一个读书人当官,光宗耀祖
苏叶想了想,开口问:“府试有先生领去吗?住宿怎么安排?”
他们在府城的宅子在西南角,离考试地方较远,住那怕是不方便
谢卫远回答:“有个先生带部份学生去,也有学生自己去,居说预定客栈了”
“那就成,考中的人,一人送去三两银子” ,谢卫华说
“会不会少了?”,谢母问
“刚刚好,府试院试送程仪大多是这个数目,给多了不好,娘,读书人自尊心强,送多了人家心里认为我们在施舍他,羞辱他”,谢卫远说道
谢母默了一会:“是我想岔了”
谢卫远觉得家里的助学方式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不走科举还好,走科举的人中了童生、秀才,人的际遇变了,社会地位变了,心态跟着改变,中了童生,虽没多大实际益处,但算是一脚踏进读书人的门槛
读书人清高的多,心态好的会真心感激谢家的提携,心态不好,自尊心极强,心胸窄的人不仅没有感激,心里甚至把在果园的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