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妾为后(清穿):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娇妾为后(清穿)》 130-140(第2/20页)

刺跟着动了一动。他们兄弟之间并非光风霁月兄弟情深,他们是有心结在的。

    只不过这心结这些年都不常提起。但是谁都知道,不会这么简单过去的。

    皇太极缓缓道:“朕听你这话中之意,你对朕心有怨怼?”

    他已将代善褫落,已追封阿巴亥为孝烈皇后。还要如何呢?

    多尔衮道:“是皇上先说臣弟没有心的。”

    皇太极冷笑,所以这是兄弟之间的幼稚的回嘴争吵吗?

    但事已至此,也再难进展,再说下去,恐怕当真要触及些禁区,若果真翻脸,局面还是很不好收拾的。

    皇太极不想失去多尔衮这个好用的兄弟。但凡他老实些,皇太极也不会刺痛他。

    皇太极道:“你也觉得朕是扔下江山社稷一心只想着随她而去的昏君?”

    多尔衮不觉得皇太极是这样的人。可他表现出来又很像是这样的。多尔衮这时候反而有些拿不准了。

    他谨慎的没有回话。他也不是来和皇太极争吵的,他是来叫皇太极看清现实的。若是这时候把皇太极气出个好歹来,他是出气了,可后续就麻烦了。很多事情就不好往下施展了。

    背着个弑君把皇上气死的名声,可是不好洗清的。

    皇太极如此发问,似乎也没有想要多尔衮回应的意思。

    多尔衮不答话,皇太极也并不在意。

    只是神情颇为寂寥哀伤,他甚至因为身体发软而不能第一时间站起来,只好慢慢的在原地腾挪着身体转过去,变成面对着床榻之上的宸妃。

    皇太极眼底有泪:“兰儿是闺阁女子,虽出身科尔沁草原,却没有那样多的野心。她只是想依靠朕,她也从来都是依赖朕的。朕所做之事,她并不如何热衷,是朕愿意一一为她吐露,偏偏就是这样,这宫里就是有人容不下。”

    “奈何朕处处掣肘,许多事情都不能尽力去做,叫她失望了。可是她还是去了。丢下朕就走了。以后长夜漫漫,还有谁同朕依偎在一处,还有谁愿意听朕说话?朕往后所取任何功业,她都不在朕的身边了。”

    “十四弟,你不明白。站在这个地方,身边空无一人究竟是什么感觉。”

    这种高处不胜寒的恐慌,在海兰珠于他怀中咽气的那一刻达到了顶峰。惊吓心痛,才叫他时时呕血,将自己关在这关雎宫中,不愿意面对海兰珠已经离开的事实。

    他是想抓住什么吗?不是的。

    皇太极不是要追随她而去。是他太明白。是想去而不能去的焦灼焚心。

    第132章 降爵

    多尔衮静静道:“臣弟当然不明白。臣弟怎么会明白呢?”

    他的声音极低。几乎要被外头做法事的那些念诵声给盖住了。

    皇太极背对着他,看着坐在那里的皇太极,多尔衮的目光带着一种肆无忌惮的打量,这似乎是他头一次这样用审视的目光凝望着他的四哥。

    但即便是这样,这目光也只有一瞬,随即隐没。

    皇太极极其敏锐,哪怕是皇太极这样失神的时候,多尔衮也不能让皇太极发现他这样的目光。

    他从不觉得自己与翘翘和皇太极与宸妃有什么相似之处。更没有什么可以类比的可能。

    这世上的男子难道但凡有了心爱的女子就会和皇太极一样弄得爱人早逝阴阳相隔吗?那倒是未必的。

    在这关雎宫中,瞧着皇太极还在那里痴痴凝望宸妃的时候,多尔衮却在心里想着,他是一定会护好翘翘的。

    他们两个,怎么就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呢?绝不会如皇太极和宸妃这样凄惶收场。

    多尔衮没忘了自己来的目的,他等了一会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才又问道:“皇上之后,还要立太子吗?”

    既死不了,那就得继续活。皇太极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可能永远在这关雎宫中沉湎。迟早是要出去的。

    这些事端,都是由皇太极与宸妃定要立十一阿哥为太子所起,如今宸妃和十一阿哥都没了,皇子阿哥中再没有皇太极所钟爱的儿子。

    朝野上下都盯着皇太极的动向,想劝他出关雎宫,实际上也是盯着未来太子的人选。

    多尔衮一意追问也是提醒皇太极,此事没有定论外间事端永远难完。

    皇太极最后深深望了一眼榻上毫无声息的海兰珠,慢慢的扶着床沿站起来,他已经颓软的太久,一时身子沉重手脚发软,忍着眼前发黑的境况,好一会儿才慢慢站直了身体。

    皇太极转身,走到多尔衮的面前,与他对视一眼,然后手一扬。

    洇染的猩红一片的绢帕直接落入了多尔衮之前用来烧济尔哈朗书信的铜盆之中。

    那铜盆是用来焚烧些宸妃衣物的。原本宫中这些东西都是有用处的,代代都能用,保养得当便如同新的一样,但是还是能看见些岁月的痕迹。

    旧物年深日久的,总能叫皇太极想起一些往事。

    火焰吞噬了皇太极这些时日不离身的绢帕,也将上面的猩红烧成了灰烬。

    焚烧宸妃的衣物这原本是奴才们的差事,皇太极做来也是泰然自若的,但只要细看,总能瞧出他眼底的泪光。

    皇太极的声音不再如之前那样带着深切的疼痛与厌世之感。

    他说:“人人都劝,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朕什么不明白?”

    “朕不会丢下江山社稷不管。此后,不必再提及立太子之事了。”

    他像是突然想明白了似的,立意要开始好好保重身体。人都说七十古来稀,他将将五十,怎么就老了?他还能再支撑大清几十年呢。

    从此之后一身清净,叫他心里牵挂的人走了,没有什么牵挂了,岂不是就要一心一意的破关而入了?

    膝下的皇子阿哥,没有一个能令皇太极松口想把太子之位给他的。

    多尔衮看着皇太极脸上病态的嫣红,这倒不像是想通了突然振奋起来的,而是那眸底的癫狂都让多尔衮瞧见了心惊的程度。

    即便看出来了,多尔衮也不会去说。都到了这个份上,皇太极心里若是没有一点支撑与坚持,只怕是立时就要崩溃的。

    大清不需要一个崩溃的皇帝。需要的是清醒自持的皇帝。只要皇太极大事上不糊涂,哪怕失去爱人的痛意撕裂心扉,也不是多尔衮该去安抚的差事。

    听见多尔衮应了一声是,皇太极望着他道:“你既回来了,也不必回去了。先留在盛京,什么时候返程再听朕的旨意。”

    宸妃的祭典皇太极不交给多尔衮操持,反而点了济尔哈朗和多铎接管。

    这两位亲王除了自己手上的差事,又要接过宸妃祭典的这个差事了。

    但向好的是皇太极肯从关雎宫中出来了,有旨意传出来,这就是好事。

    不叫多尔衮回锦州,多尔衮留在盛京便还是办他以前的差事。锦州之事也还是落在他身上的,在皇太极想变化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旨意下来的。

    宫里事忙,朝务更多,见了皇太极后,多尔衮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