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170-180(第17/25页)


    最紧要的,是大的分类。

    “文科、理科和工科……”

    有人想不透这个分类设置,以及工程师的定义。

    “文科自然是文史,理科可否认为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似乎都能划分其中。这工科……”北宋的沈括喃喃自语,“似乎和之前讲的机械发明等有那么一些关系。”

    而且工科似乎还很受重视。

    “算了,先放一边吧。”

    骨架有了,下一步无非就是往里面填充血肉。

    可之前两眼一抹黑可好太多了!

    ……

    【不过,这次的大调整也有利有弊。】

    【利就是显然用很快的速度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才,教师、医生、农林……尤其是工科,一大批工程师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有个说法就是STEM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STEM是取自于四个单词的首字母。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

    充满着精英气质的主讲人在大讲台上侃侃而谈:

    “科学,可以解释世界的自然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这个规律上改造世界。而数学,是技术和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

    【这就有点像是咱们在调整科系中的理念。】

    【而我们培养工程师、重视工程师的传统,也是从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中开始的。】

    【但是!】

    【它也有很大的弊端。】

    【第一个是综合性大学被这样一拆分,一蹶不振很多年。】

    【第二个更严重一点,那就是对人文社科这些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很多科系被合并后,直接垮了甚至是消失了,尤其是哲学这种。】

    【以至于咱们长期以来缺乏优秀的社科人才,比如法律、金融和媒体等等。】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很复杂的因素,比如思想的演变。】

    【对民族精神的重塑,最先就反应在了教育领域。】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华夏传统文化,以及民国遗留下来的西化思想,等等之间的冲突,为了防止404,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回顾那几十年,思想的摇摆与混乱,融合和争斗,从未停止。】

    【甚至到现在,还在暗潮涌动。】

    【这又是另外一个领域的话题了,打住。】

    ……

    文科的没落让天底下的大儒们继续陷入到惆怅之中。

    好不容易恢复一点的心情立刻又变得沉重起来。

    刚刚提出文脉说的山长痛惜的摇头:“文学和历史

    自然重要。若是华夏无人知道孔子,无人知道先贤,那华夏就真的亡了!”

    如此之华夏,是否还是原本的那个华夏呢?

    这就是文史的重要性啊!

    怎么能不重视它呢?

    帝王们想得要更多一些。

    李世民对众臣道:“这其实和刚才说的是一个道理。若是大唐未来的英才都是从佛门道观开办的学校中走出来的,那自然不妥。”

    更别提还是西方传过来的宗教了。

    所以,教会学校必然消失,也必须消失。

    即使现在皇室崇尚道教,但也绝不想在自己头上真的摆上一尊道祖的神像,让它凌驾于世俗皇权之上。

    “思想之争,莫过于此。”

    对这个颇有些研究和经验的朱元璋更是深有体会、呵呵冷笑几声:

    “重塑衣冠,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思想,听上去似乎虚无缥缈,没有实体。但这东西才是至关重要的。

    衣冠也不过只是思想之下的一处小小细节体现罢了。

    这里面涉及到新旧之争,阶层之争。

    教育、建学校是柔性手段。

    流血与清洗,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硬性手段。

    “看来后世也不是那么完美的嘛。”朱元璋好不容易抓住后世的一点缺陷,使劲嘲笑。

    心中隐隐还有些得意。

    有了仙画的提醒,他的大明一定能少走一些弯路。

    ……

    【总之,52年的这一次调整造就了一些优势,也留下了一些弊病。】

    【等到咱们后面有钱了也有心力了,开始去苏联化,尝试走自己特色的路线,也在补之前留下来的漏洞,比方把单一性学科转变为复合性学科,然后重新建设顶尖的综合性大学。】

    【道阻且长,但从结果来看,也算是越来越好吧。】

    【1999年的时候进行了“大扩招”,那同样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天幕上,主播字正腔圆的播报着新闻:

    “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今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

    高考考场外,记者采访了几个考生。

    他们的情绪显然都还算比较愉悦:

    “今年扩招了嘛,我觉得我还是挺有希望能考上的……我报考了上海大学的经济学院。”

    “我报的东华大学的高分子专业。”

    “希望能考上。”

    【那会儿很疯狂,1998年我国高校有1022所,到2012年达到2442所,增加了1420所,每三天就能诞生一所大学,堪称奇迹。】

    【同样有利有弊,所以后面教育部开始刹车减速。】

    【然后,现在提倡的是让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本科转型,也就是说,开始重视起了职业教育。

    】

    【除了大学之外,大专、高职等等也都规划在内。】

    【毕竟现在产业转型,各种产业链上都需要接受过教育的素质更高的“蓝领”…………

    ……

    “㈨_[(”

    当国家需要工程师的时候,就大力发展工科,当国家需要高素质蓝领的时候,那政策就会往这方面倾斜。

    嬴政和刘彻等帝王开始思考现今的大秦、大汉等需要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

    “生于南为橘,生于北为枳,不可一味照搬后世。”

    也有眼尖的人发现了后世考公的细节。

    东方朔恍然大悟:“陛下,原来后世的科举是要等到大学之后才能参加啊!”

    也就是说,如果不上大学,可能连科举都参加不了。

    而且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