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140-150(第13/25页)

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在午有端,指的就是光线的交叉点。翻译过来之后,其实说的就是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物理课堂上,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解一个简单的实验。

    在一只燃烧的蜡烛面前放一块板,板上有一个小孔,透过这个小孔,燃烧的烛光竟然在墙壁上投射出一个倒影。

    老师把中间有小孔的板子拉远又拉近,可以看到墙壁上的投影也在跟着变大变小。

    “同学们看到了没有?这是因为光是按直线传播的,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于是就形成了倒影。

    这就是小孔成像的原理。现在的一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运用了这个原理。照相机咔嚓一声,把人们的影像定格了下来。

    【墨子对光学的研究还不止于此,他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一些几何光学中的原理。】

    【这两年,咱们发射了一颗量子卫星,就将它命名为了墨子号,就是为了纪念墨子这位华夏物理学的先驱。】

    【可惜,墨家学派后来没有继续在学术路线上走下来,流传下来的资料也比较少。当然了,这也和当时的政治大背景有关。】

    【百家争鸣,后来,也只留下几家而已。】

    墨家!

    咸阳宫中上下人等,对墨家可一点都不陌生。

    墨家在先秦时期,和儒家道家法家一样也是显学,兼爱非攻的学说让很多人都跟随,墨者的机关术更是威震六国。

    “最近可有墨者来投?”赢政问蒙毅。

    蒙毅回道: “有,但不多。”“他们的巨子可有出现?”

    蒙毅摇头: “墨者们都不知道巨子现在在何处。”

    嬴政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 “继续招募墨者,朕以诚意待之,时间一久,他们自然也能明白朕的真心。

    墨家虽然在秦国横扫六国的时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这些年却逐渐从朝堂上销声匿迹了。赢政对他们是有所提防的。

    墨者的组织太过严密,以巨子为中心,一呼百应。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尚且不说,用不好就容易伤到自己。

    但是,仙画的出现让嬴政看到了墨家的价值。

    他觉得,大秦需要墨者。当然,他们得改得稍微更无害一些。民间。

    大隐隐于市的墨家巨子和墨者们正在为仙画提到了墨子而感到欣喜不已。“他们还将卫星命名为了墨子号!”“他们没有忘记墨子!”

    甚至有人激动得声音都有所哽咽。

    《墨经》之中的确提到过这些内容。他骄傲的道,不过又有些惭愧, 可惜,这些年,咱们不再做过这些东西,竟无丝毫寸进。

    他身边的墨者们安慰道: “巨子无需担忧,从现在起钻研此事,也并不晚。”不错,而且在大秦,只有我们才熟悉这些知识。

    巨子点头,又想起一事: 之前响应了朝廷招募的那些兄弟们,传来消息了吗?“传来了,说是过得还不错,在钻研各种机械。朝廷的确是真心想要这方面的匠人。”

    巨子没有再说什么,眼神中闪过一抹幽思。

    他当然知道当今的皇帝陛下对墨家是既想用又有所忌惮,他也时常在想,墨家要不要改变,如果不改是不是会从此销声匿迹,如果改,要往哪方面去改。

    这几次的仙画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方向。那些专精于学术研究的学派和各种协会给了他灵感。

    放

    弃掉朝堂上的学说纷争,转向与专心研究机械、物理、化学等等,为天下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这同样也是一条路。

    而且科学这条路,甚至可能还比政治要来得更为重要。君不见,后世之人对于科学家的重视似乎超过了其他,名垂青史。

    只要这些学说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墨家就不会亡。或许到时候,兼爱非攻的理想自然而然的就能传播开。

    至于他身为巨子,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的很多权力,他并不放在心上。比起墨家的存亡,这些算得上什么呢?巨子隐隐下定了决心。汉朝。

    刘彻注意的是那些可以留下影像的相机与摄像机。

    “此物甚好!”他夸奖道,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又离开了长安的张骞, “若是张骞能有此物就好了。

    这样他就能看到现在的西域到底长什么样子。或许,还能看到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场面。

    猪猪羡慕,猪猪垂涎。

    … …

    【墨家之后,当然也有很多新的认识,零零散散的遍布在力学、光学、热学、磁力学等等上面。】

    【但遗憾的是,除了沈括的《梦溪笔谈》、赵友钦的《革象新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少许书籍之外,很少有专门讲这方面的著作。】

    【沈括、宋应星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赵友钦其实也值得提一提。】

    【他是个奇人,在宋末的时候就提出了“地体”也就是地球的这个概念,对天文和数学也颇有研究。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物理学贡献。】

    【他做过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记录最详的光学实验。】

    赵友钦醉心于墨子的光学学说中。

    他对自己的学生道: “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这个孔够小,那不管它是不是圆的,得到的成像却都是圆形。而且当它与墙面的距离变近,成像就会越小,也会越亮。

    学生道: 发现了,只是不知其中的道理。赵友钦兴致勃勃: “我准备来实验一下。”为了这个实验,他甚至造了一间屋子!

    他还在屋子里挖了不同深度的井,制造了不同大小的孔,然后放上几千根蜡烛,不停的观察距离、光线与成像之间的规律。

    【赵友钦的研究使得他对小

    孔成像以及光的研究比墨子时期又要精进极多。】当赵友钦获得了巨量的数据后,他对学生道:“所以,照度其实是随光源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像距的增大而减小。”

    “有意思,有意思!”

    【赵友钦得出的这个照度定律内容,直到400多年后才由德国科学家莱托博再次提出。而且他能够从客观实验出发来探索物理学,这样的观念又比伽利略要早了两百多年!】

    【只是,可惜啊!他的很多作品都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没有传下来,只有《革象新书》一本流传于世。】

    【并且,赵友钦的学术研究虽然堪称领先世界,却形单影只,没办法形成规模和系统性的讨论,自然就很难更加深入的发展下去。】

    【这一点,之前讲过很多,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 …

    宋末元初。

    赵友钦正带着家人躲在龙游县一带,陆丞相带着官家在崖山跳海之后,消息传来,赵友钦悲痛之余甚至想要跟随着宋室一同而去。

    他觉得自己身为男儿,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