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乱世做主公: 22、劝学之法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苟在乱世做主公》 22、劝学之法(第2/2页)

,发誓回去之后一定要勤加练习。

    虞熙那边也没好到哪里去,待程延走后立马不顾形象地趴在桌案上,缓了好久才缓过神来。

    揉了揉抽个不停的太阳穴,一想到接下来还要教的东西,他就有种一头撞死算了的冲动。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他趁着间隙处理了不少的政务,今日下午就可以恢复自由身了,正好可以亲自走一趟新安里。

    ……

    北风呼啸着刮过来,从颈项处灌进衣服,冻得张铁牛打了个哆嗦。他小小的身子背着干柴,裹紧了厚厚的新衣,将下巴埋进衣领里,双手也缩进了衣袖。

    低矮的灌木丛已掉光了叶子,缠在一起的枯枝张牙舞爪地从路边伸出。他害怕划破了衣裳,从一边小心翼翼地绕了过去。

    这身温暖的棉衣,据说是渝州新任太守派人送来的,家里的粮食也是。

    他们家的田地在城外,因为打仗而耽误了秋收,听说城外的麦子被敌军割了个干净。

    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到头来却是颗粒无收。如果不是虞太守送了棉衣和粮食过来,他都不知道这个寒冷的冬天该怎么度过。

    “娘亲,我回来了。”

    张铁牛将背上的柴火堆在院子里,推开门走进家中。桌上已经摆好了热腾腾的饭菜,一个中年妇女正坐在桌边。

    菜是山里拔来的野菜,又苦又涩;饭是没褪尽粟壳的麦饭,嚼得再细也会拉嗓子。

    但张铁牛闻着飘在空气的香味,已经开始咽口水了,肚子也忍不住叫了起来。

    虽然渝州税收不高,但自从父亲服兵役后,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很是艰辛,只是勉强度日罢了。

    前些日子,村里的老先生给他们讲从城里听来的故事。

    他说有个士卒遇袭之后侥幸不死,偶然遇上了游学归家的渝州大公子,也就是现在的虞太守。

    虞太守是仁善之人,不忍见那个士卒因伤死去,遂背着他去邺城求医。但那个士卒最终还是死在了路上,虞太守不忍他曝尸荒野,便一路背着他的尸体到邺城安葬。

    世人皆赞虞太守爱士卒,颇类其父,是真正的仁德之人。

    张铁牛听着有趣,又回家讲给了母亲听。

    直到不久之前,一群穿着打扮不似平民的人,带着粮食和棉衣敲开了他的家门。

    那时他才知道,他的父亲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

    “快吃呀,娘亲。”

    张铁牛望向端起碗来便不断落泪的母亲,便觉得嘴里的饭菜也失去了滋味儿。

    如果可以,他宁愿饿着肚子,宁愿忍受寒冷,也不愿他的母亲难过,不愿他的父亲再也回不了家。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